APP下载

体位护理及影像学检查对ICU 患者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效果评价

2020-05-19郭春红单士西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性肺炎体位发病率

郭春红,单士西

(泰安市中医二院重症医学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是一种因机械通气治疗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具有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的特点,应加强护理,做好预防措施[1]。鉴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降低ICU 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有效护理模式,就88例患者的两种护理模式及效果展开对照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出本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88 例ICU 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期间视不同护理模式将其纳入常规组(44 例)、体位组(44 例)。常规组:男、女例数为23、21 例;年龄26 ~89(55.4±10.6)岁。体位组:男、女例数均为22 例;年龄26 ~87(55.2±10.7)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口腔护理等。

体位组:实行常规护理联合体位护理。常规护理内容同常规组;体位护理内容为:抬高床头30°,略抬高床尾或膝下垫软枕,患者取半坐卧位;定期(每2h 一次)从左侧到右侧调整患者体位。

1.3 观察指标

(1)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诊断标准:①机械通气超过48 小时;②胸部X 线发现新发或明显进展的浸润性阴影;③新出现发热;④气管有脓性吸引物;⑤出现肺实变、肺湿罗音;⑥白细胞>10×109/L或<4×109/L;⑦气管吸引物培养呈阳性;⑧血培养、胸腔积液培养同气管吸引物培养的病原菌一致;出现上述①、②和③~⑧的任一项,同时排除肺外结核、肿瘤、肺水肿、肺不张、肺血栓、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等,即可确诊[2]。(2)机械通气时间与住ICU 时间。(3)护理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评价选项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n×100%。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对比

体位组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对比

2.2 机械通气时间与住ICU 时间对比

体位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ICU 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机械通气时间与住ICU 时间对比(±s,d)

表2 机械通气时间与住ICU 时间对比(±s,d)

组别 n 机械通气时间 住ICU 时间常规组 44 12.6±1.5 11.9±1.3体位组 44 9.4±1.1 8.8±1.0 P 值 / <0.05 <0.05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体位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空气质量、居住环境的变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机械通气作为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然而,有些患者病情多变、久治不愈,尤其对于病情危重的ICU 患者而言,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较高,可达15%~23%,且一旦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则病情加重,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延长,且会增加撤机难度,严重者会造成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死亡率约为20%~38%[3]。

临床实践表明,在排除医学禁忌的情形下,机械通气患者应取半坐卧位,并抬高床头30 ~45°,以防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原因在于:该体位有助于食物经幽门进入小肠,可降低胃内容物潴留量,避免反流、误吸,且能降低膈肌位置,增加胸腔容积,继而减轻心肺负担,增强肺活量。我院针对ICU 机械通气患者实行体位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对比结果发现,体位组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低于常规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ICU 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提示体位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常规组,由此表明,加强体位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助于缩短疗程,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显著意义。

综上所述,体位护理及影像学检查对ICU 患者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效果理想,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机械通气及住ICU 的时间,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开展。

猜你喜欢

性肺炎体位发病率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