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的结果分析

2020-05-19蒲娅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管腔内径颈部

蒲娅娜

(重庆市垫江县五洞中心卫生院 重庆 408326)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组常见的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临床中主要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进展性卒中与完全性卒中等[1],将会产生较大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因此为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需要在患者患病初期采用及时有效的方式进行检测,以便能够明确患者的患病情况,从而能够为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升其健康水平[2]。临床中主要依据影像学资料对疾病进行判断,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检测设备的不断更新,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方式成为近年来临床中常用的方式[3]。本文将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到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共500 例,男女各249 例与251 例,年龄中位为(51.4±4.9)岁,体重中位为(64.2±0.1)kg,其中169 例患者为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242 例患者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89 例患者存在脑梗死病史。纳入标准: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测,且均获得家属的完全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无法积极配合完成检查,并且存在其他精神疾病。

1.2 方法

(1)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患者入院后分别抽取其4ml静脉血,对其血糖、血脂、血小板凝集、血液粘稠度等情况进行常规检测,然后对患者予以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进行检测前,检测人员需要辅助患者做好相应的身体工作,以便排除相应的禁忌症。辅助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并使其全身保持放松状态,并且将颈部充分暴露,便于进行有效的检测。选择飞利浦iU elite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探头频率设定为5.0 ~10.0MHz,将垫枕放置于患者的双肩下,使其头部保持略后倾的状态,经颈动脉根部从长轴与短轴等不同方向对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的结构进行检测,以便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粥样斑块及斑块的类型、有无管腔狭窄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于颈总动脉距离分叉1.5cm 的位置对远场血管壁的IMT 厚度进行测量,连续测量3 次,之后计算平均值。

(2)CT 血管造影检测。选择GE 64 排light speed螺旋CT 扫描仪,扫描范围主动脉弓到大脑动脉环,平扫结束后经周静脉为患者注射60ml 非离子造影剂,之后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当主动脉CT 值达到100HU 时,则将扫描时间延长4s,对检测结果进行严格记录。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判断标准如下:若IMT<1.0mm,表示IMT 正常;若分叉处<1.2mm,则表示IMT 增厚,并且形成粥样硬化扁平斑块。伴随着斑块面积的不断增大,将会堵塞动脉管腔,使其变得狭窄,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能够对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进行判断。通过超声能够对斑块进行分型,主要包括扁平斑块、软斑块、硬斑块、溃疡型斑块等。依据(斑块处血管的原内径-现内径)/原内径*100%的公式对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进行判断:<50%为轻度狭窄,50%~70%为中度狭窄,≥70%为重度狭窄。

1.3 观察指标

(1)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的结果情况。

(2)两种检测方式关于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的检测结果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的结果

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显示,86 例患者存在血管内膜增厚现象,115 例患者存在低回声斑块,126 例患者存在强回声斑块,173 例患者存在混合回声斑块,具体见表1。

表1 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的结果[n(%)]

2.2 两种检测方式关于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的检测结果比较

相比于CT 血管造影检测,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对于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测方式关于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的检测结果比较[n(%)]

3 讨论

伴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其各项机体机能在不断减弱,因而较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对其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4],因此需要及时对疾病进行良好的检测,以便能够对其予以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治疗[5]。通过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其显著的特征即为粥样斑块形成,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有效的反映,因而若能够明确粥样斑块的情况,则需要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有效的判断[6]。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中多使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方式。该种检测方式能够对颈部血管疾病的解剖结构进行有效的显示,并且能够明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7];同时随着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方式的不断改进与发展,通过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对血管内径的变化幅度进行自动显示,因而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8];除此之外,此种方式将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创伤,同时具有可重复性使用与价格便宜的特点,因而较易被患者接受。通过研究结果可知,与CT 血管造影检测相比较,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对于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并且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能够有效的明确不同类型患者IMT 及斑块的回声情况,原因在于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能够实时显示颈部血管的血流动力情况,并且其回声技术能够对血管内径的变化幅度进行有效的显示,便于对斑块的回声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能够明确华患者的血管内膜增厚情况及斑块回声情况,为临床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可靠的信息,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首选的检测方式。

猜你喜欢

管腔内径颈部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