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内入路髁突切除同期正颌术后颞下颌关节结构变化的影像学观察

2020-05-19崔践英毛慧玲杨雪松周国庆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下颌骨下颌病症

崔践英,毛慧玲,杨雪松,周国庆(通讯作者)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1 引言

当前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对自身形象愈加重视。面部是个人形象的主要展示部位,但个别患者因存在着髁突肿物或良性肥大可能会导致其面部出现畸形,严重影响患者形象[1]。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对于髁突肿物或良性肥大等面部病症临床上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在为患者治疗时选择口内入路方式,该入路方式较之口外入路的高风险性更具有安全性。据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方式不仅可有效降低对面部神经的影响,同时还可保留患者颞下颌关节的正常功能。口内入路方式是如今先进医疗技术的完美体现,为提高质量有效率、降低风险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次实验中,详细分析了通过口内入路实施髁突切除并配合正颌术对改善患者颞下颌关节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至2020 年于我院接受口内入路髁突切除、正颌术的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主要患有髁突骨瘤、半侧颌骨肥大,均为自愿参与实验,除本身病症外,无其他病症情况及精神类病史,家属已在相关知情同意书中签字,符合入组标准。20 例研究组对象中,男性患者11 例,女性患者9 例,最小年龄31 岁,最大年龄48 岁,平均年龄(42.96±1.66)岁。

2.2 方法

手术开始前协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姿势,准备工作完毕后开始进行手术。使用计算机进行导航,采取口内入路,根据CT 影响资料确定病症部位,在切除完毕后使用冠突复位钢丝进行固定。髁突切除术后进行正颌术,首先观察患者下颌骨具体情况,然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正颌。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设备使用螺旋CT,在使用前操纵人员需将球管电流、准值宽度等指标按照标准进行设置,并于术后、术后1 周,术后1 年以上三个时间节点进行影像学检查。

2.3 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以患侧、健侧下颌关节间隙为准。

2.4 统计学处理

将SPSS22.0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结果使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为(n),观察指标均使用(mm),若数据见存在较大的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3 结果

见表1。

表1 患者患侧、健侧下颌关节间隙对比(n=20)

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患侧、健侧颞下颌关节间隙在术后1 周、术后半年、术后1 年以上有较大的变化,但关节结构逐步趋稳。

4 讨论

面部畸形在临床上属于罕见病症,多为因髁突肿物或良性肥大,且该病症属于慢性类病症,前期对患者身体影响较小,而随着病症的逐步恶化,其面部不协调情况会愈加明显[2]。据相关调查,髁突病变性质多为良性,患者会伴随有咬合紊乱、关节弹响疼痛、面部不对称畸形等多种症状,虽然对其身体健康影响相对较小,但是会对患者整体形象造成严重损害。想要改善此类情况,需采用髁突切除术、正颌术进行治疗[3]。同时,两种手术需配合进行,并定期进行检查。髁突切除入路方式中,可分为口内入路及口外入路两种,在过去,多以口外入路治疗为主,但据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口外入路虽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却会对面部神经造成损害,并对下颌骨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而口内入路则不同于口外入路,该入路方式在手术过程中更加遵循人体解剖结构,可有效降低对患者面部神经、下颌骨功能的影响,同时无疤痕,患者在治疗后其颞下颌间隙会逐步趋于正常。

在人体面部中,下颌骨是面部重要骨骼结构,但因多种因素影响,下颌骨内会生长髁突,并形成骨瘤,此类骨瘤对人体健康无较大影响,但髁突的长期生长会影响下颌骨正常结构,使得下颌骨不能正常工作,进而给患者带来咬合紊乱等临床症状。下颌骨是人体口腔咬合力大小的关键影响因素,髁突的生长破坏了下颌骨正常工作状态,进而导致下颌骨内髁突骨密度出现适应性改建。口内入路髁突切除及正颌术的实施可改善此类情况。髁突切除可将下颌骨内不断生长的无名髁突剔除,正颌术则可以按照患者机体下颌骨原本结构关系进行稳定,使得患者可逐步恢复至正常症状,达到缓解面部畸形的效果。

本次实验中,采取口内入路髁突切除、正颌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术后1 周及术后1 年以上,患者颞下颌间隙可逐步恢复正常。

猜你喜欢

下颌骨下颌病症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青春期病症
三种不同上部结构应用于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疗效比较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磨骨术在下颌角肥大患者整形中的应用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
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