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效果

2020-05-19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海绵状准确率病灶

毛 欢

(扬州市中医院影像科 江苏 扬州 225000)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属脑血管畸形疾病的一种,其主要分为脑内型与脑外型。血管瘤大小不一,最大可达到4cm,最小可能为2 ~8mm,颜色为鲜红色,性状类似于草莓,具有形成血栓或自发出血等危险性[1]。由于病灶位置特殊,易引发患者出现头痛、癫痫等疾病,其中,癫痫较为多发,对患者身体健康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对该疾病进行及时有效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针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CT 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选本院接收的患者90 例作为此次研究代表,入选患者病情均为疑似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纳入时间为2018 年10 月—2019 年11 月。其中,男性患者53 例,女性患者37 例,患者最大年龄75 岁,最小年龄53 岁,中位年龄(65.34±2.41)岁,所有入选患者均存在抽搐、头痛等临床症状,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所有入选患者均为脑内、外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本研究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予以排除。

1.2 方法

患者均给予CT 诊断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

首先给予CT 诊断:诊断仪器为飞利浦16 层CT 仪与GE 单层仪,将电压控制在100kV,电流控制在240mA,扫描厚度调整至5mm,间距调整至5mm,指导患者呈仰卧位,扫描顺序为颅底至颅顶,实施加强扫描前,给予患者碘海醇注射,注射方式为:将1.5ml/kg 碘海醇在患者右肘静脉处注入,注射速度控制在3ml/s,将CT 各项扫描数据结果输入至工作站实施全面分析。

之后实施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诊断仪器为西门子MAGNETOMCONCERTO0.2T 开放式低场MR 扫描仪,T1 进行自旋回波序列扫描,T2 实施快速自旋回波扫描,T1 扫描时,将参数调整至400ms,回波时间为8ms,T2 扫描时将时间控制在2400ms,回波时间为90ms,画面视野调整至48×48cm,指导患者呈仰卧位,扫描顺序为颅底至颅顶,实施加强扫描前,给予患者钆喷酸葡胺注射,注射方式为:将0.5mmol/kg 钆喷酸葡胺注射于右肘静脉处,之后对冠状面、矢状面、横轴面进行扫描检查。

1.3 观察指标

根据病理检验结果为基准,观察比较CT 及核磁共振成像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准确性。

1.4 统计学分析

患者两种检查结果相关数据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诊断准确率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差异为P<0.05,说明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90 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脑内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70 例,脑外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0 例。

2.2 诊断准确性

CT 检查出脑内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58 例,脑外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14 例,诊断准确率为80%,核磁共振检查出脑内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70 例,脑外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19 例,诊断准确率为98.9%,数据结果显示,核磁共振检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准确率明显高于CT 检查,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得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呈现相关数据。

表1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

3 讨论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非肿瘤范畴,其本质为畸形血管团,患者发病后,对脑组织血液流动速度产生一定影响,易形成血液钙化、血酸等疾病。该疾病位置能够区分成脑内型与脑外型[2],其中,脑内型患者明显多于脑外型,同时,多发性病灶患者发生率仅为20%左右,肿瘤最大可达到4cm。

由于该疾病属隐匿性血管畸形疾病,因此,血管造影对其诊断效果并不明显,当前临床中,主要以CT 及核磁共振成像进行相应诊断。其中,CT 检查操作方便,扫描速度较快,平扫的检查方式可有效将病灶边界全面展示,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出血及钙化灶检出敏感性较高,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过程中,可有效探测到病灶内血流高信号或混杂信号[3],同时,水肿情况敏感性显著高于CT检查,使颅底区病灶与等密度病灶诊断准确率得以提升[4],总而言之,CT 检查诊断扫描速度快,定位准确,可应用于肿瘤大小测量,而核磁共振成像,可有效展现病灶整体轮廓与密度,两种检查方式结合使用效果更为突出。

本研究结果显示: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98.9%显著高于CT 诊断80%,差异显著P<0.05,说明,将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患者后续治疗,临床应广泛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海绵状准确率病灶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病灶大小对触诊不清的乳腺恶性病灶超声检出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