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科创新发展中心创建研究

2020-05-18段双庚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创新发展新课程

段双庚

【摘要】新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创建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可以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样化,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校多元发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培养学科创新人才。

【关键词】新课程 生物学科 创新发展

新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生物学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创建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普及生物学知识,拓宽中学生物学课外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创造性、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生物学创新拔尖人才

一、研究创意

1.目标理念的创新

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是现有课堂教学的延伸升华和转型升级,以创设新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种目标理念具有创新性。

2.课程路径的创新

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设置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创新课程等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定向、多向求解、突破创新、验证反馈的课程实施路径,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对现有教学课程模式进行创新、对拔尖人才培养路径进行创新、对教师专业成长路径进行创新、对实验教学实施路径进行创新,以及对信息技术手段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路径进行创新等。

3.载体平台的创新

生物科创中心通过多层次的实验室与网络平台组成的支持体系,搭建“体验型、应用型、创造型”的学习平台,让做、学、思相结合,提升信息素养,开拓创新能力。载体和平台的建设能彰显课内课外学习的优势和无限可能,仿佛把一个偌大的生物世界请进了课程,学生凭借载体平台瞭望整个生物世界、跨进未来生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机连接,生发出无限的创造空间。

二、建設内容

研究创建生物学科创新发展中心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五创”创建特色课程中心环境、创设三级课程、创立交流平台、创新评价体系、创构教学模型。

1.设“一廊两心三园地”特色课程中心

(1)一廊

建设生物文化长廊,凸显生物学科发展创新文化氛围,以生物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主线索,呈现杰出科学家和最新生物创新研究成果,辅以我们的行动宣言,让学生有机会从多种角度、多种途径感知感悟生物学科,对学科形成广泛深入理解,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

(2)两中心

教师科研创新中心和学生研学创新中心。教师科研创新中心包含市、区域名师工作室、教师研训室、教师创新实验室、学科名师流动站。教师科研中心配备生物专业书籍、计算机、交互式智慧投影系统、课程猫协同研训系统,满足区域生物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协同教科研需求,服务教师成长,引领高中育人模式观念改变,构建创新型教师专业成长中心。

学生研学创新中心包括细胞与分子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PCR遗传实验室、生物数字化实验探究室、创新学习成果展示室、中国大学先修课CAP在线学习中心等,目的在于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满足学生研究性、实践性学习的需要。

(3)三园地

植物创新实践园地、生态创新体验园地、动物创新实践园地。校园内有1万平方米植物园,内有植物近百种,可建成植物创新实践园地,提供丰富学习资源。改造学校原有生态体验馆,建成生态创新体验园地,园地中各类生态系统模型丰富,系统成分和组分完整,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模拟体现。依据校园一万平方米生态水系,建成动植物创新实践园地。依托镇江南山风景区建设野外实习园地,依托南京中山植物园、南京红山动物园合建植物实践园地和动物实践园地。

2.创设三级课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进一步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创新课程三级课程。

(1)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将国家课程校本化

采用小单元、知识单、微循环等方式,开展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和选择性必修(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课程实践。

(2)以校本化选修课程和社团课程为代表的体验性和实践性课程

如《健康生活》《传染疾病与预防》等,通过多达近30种选修和校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够养成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体验科学,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

(3)以生物创新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为代表的拓展性和探究性课程

如《普通生物学》《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等,通过课程使学生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学生在探究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为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专业、职业和事业融为一体的未来人生奠基。

3.创立交流平台

生物科创中心将建设学科发展创新平台,主要包括信息平台和活动平台。信息平台包括在线教研管理平台、自主助学平台、成果展示平台,利用平台可以实现学习资料共享、远程教研提高、团队合作共进。活动平台包括协同教研平台、基地联盟、社团活动、生物沙龙、创意达人秀、“仁爱”讲堂等,平台的搭建能够进一步促进育人模式转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它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重大的教育变革实践价值。

4.创新评价体系

生物科创中心对人才培养变革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遵循教育规律,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

(1)教师评价

关注教练员的教、队员的学,并逐步建立以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标准的评价体系。教师在科创中心以知识的可视化作为研究重点,从学科研究中领悟,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体会,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通过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三年发展规划、最美导师评选,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2)学生评价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更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中心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导作用,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并将学习情况列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鼓励教师开设与生物学课程相关的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记录学生相关活动的成果。引导学生以生活、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探究、自主、合作式学习,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5.创构教学模型

基础性发展:用基础性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选择性发展:学生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选择,选修课程是学生实施选择性发展的途径。特色发展:依据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开设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高品质发展支撑。

学科教学模型: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過程,生物学有着与其它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因此创构“体验—探究—创新”的学科教学模型,以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体系,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三、预期效能

1.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的建设,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核心素养

建设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能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展示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开展生物奥赛课程学习过程中,接触到许多大学生物知识和实验技术技能,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逐步养成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敢于创新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及科学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心建设过程中,区域生物学科竞赛成绩逐年提升,在已有两位选手入选省奥赛队基础上,采用梯度、循环培养,争取每年有生物奥赛选手入选省队,国赛奖牌数和等级逐步提高,最终能够荣获金牌并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

2.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的建设,能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创新综合能力

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的建设在推动教学方式的改进、促进学生创新的同时,必将推动教师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开发出科学合理、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教材。中心建设和课程实施过程中,也给了生物教师与专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在专家的引领帮助下,必将促进生物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和专业的快速成长。

3.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的建设,能进一步丰富学校教育内涵,彰显品牌特色

以生物创新文化为核心支撑的改革理念与转型模式,为解决生物教育问题提供了校本答案。创新发展中心的目的不在中心本身,而在通过中心建设改变学校整体的课程特质,引发课程改革的整体深化,利用课程变革实现教师的变化、学习的变革、学校的变革,从而丰富学校教育内涵,彰显学校品牌特色。

4.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的建设,能提高学科辐射能力,推动区域学科创新发展

通过开展省、市生物创新人才培养及研讨交流,我校的生物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在全市乃至省内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当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逐步走向成熟之际,我校生物学科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将达到市内领先或省内先进水平,成为本地区有特色、有影响或有竞争力学科,中心必然会发挥其开放性、示范性、共享性的功能,推动镇江市乃至江苏省生物创新人才培养活动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创新发展新课程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对生物学科复习的反思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