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臭氧自血疗法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2020-05-18杨继群黄红丽代龙玉

黑龙江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臭氧脑组织血脂

杨继群,黄红丽,代龙玉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长坡院区强戒病区,云南 昆明 650200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最为普遍,并且发病率正在不断提高,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1]。目前,我国人口正处于老龄化阶段,人们对治疗ACI越来越重视。通过相关研究表明,臭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能够对人体组织微循环起到改善作用,不仅如此,还能使血氧达到饱和状态,同时能够有效释放出上调抗氧化酶、血红素氧合酶1(HO-1)、热休克蛋白70(HSP70)以及干细胞,能产生大量的超级红细胞,对体内的环境起到改善作用[2]。因此,臭氧自血疗法(ozone autohemotherapy,O3-AHT)成为了当前广泛应用的新型临床治疗方法。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在ACI治疗过程中,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O3-AHT 辅助治疗,获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1月—2018年1月间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 例,其中男31 例,女18 例;年龄38~72 岁,平均年龄(58.62±4.56)岁,病程1~12 h,平均病程(7.56±0.34)h;对照组 49 例,其中男 32 例,女 17例,年龄39~78 岁,平均年龄(58.71±4.21)岁,病程1~10 h,平均病程(7.25±0.15)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的诊治标准[3],同时采用头部CT 或MRI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患者的发病时间为两日内。(3)年龄>25 岁或<80 岁。(4)患者第一次患有该疾病。排除标准[4]:(1)没有出现静止性脑卒中以及症状性体征的现象。(2)患者有脑出血以及有脑出血的预兆。(3)偶尔会出现脑缺血的症状。(4)使用溶栓治疗者。(5)在脑卒中前,四肢残缺以及肢体功能衰退。(6)具有内脏疾病者。(7)具有妊娠、甲亢、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血小板降低等疾病者。(8)臭氧过敏。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按照患者病情,对患者实施脱水、抗血小板凝集、降纤以及扩容等治疗,包含针灸、康复理疗等[5]。

观察组实施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O3-AHT 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应用德国原装HUMARES(赫美斯)臭氧治疗系统,抽取患者肘正中静脉血100~150 ml注入到专用的带有抗凝剂的一次性抗氧化血袋里,然后向血袋输入已预备好的O2和O3混合气(臭氧浓度20~50 μg/ml)按1:1的比例混合。按同一方向慢慢晃动血液,通过3~5 min 的混合,待血液已经充分地臭氧化,然后把血液重新回输到患者体内,约10~20 min。臭氧的浓度从20 μg/ml 开始,随着患者对臭氧的适应,臭氧浓度逐渐递增,每次递增5 μg/ml,最高不超过 50 μg/ml,5 次/周,15 次为 1 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5 d或30 d,再进行下一疗程的治疗,共治疗两个疗程[6]。

1.4 疗效评估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1)基本痊愈:NIHSS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2)显著进步:NIHSS 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 1~3 级;(3)进步:NIHSS 减少18%~45%;(4)无变化:NIHSS减少18%以下;(5)恶化:NIHSS 增加18%以上,包括死亡。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5 实验室检查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次日清晨空腹12 h以上的情况下抽取肘静脉血5 ml,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及配套试剂测定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纤维蛋白原(FIB)等。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分

组别观察组(n=49)对照组(n=49)NIHSS评分t P治疗前9.24±3.92 9.51±3.90 1.634>0.05治疗后5.26±1.61 7.32±1.45 12.648<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治疗前,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 mmol/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 mmol/L

组别观察组(n=49)对照组(n=49)TC TG t P治疗前5.59±1.02 5.34±1.53 1.997>0.05治疗后4.69±0.64 4.79±1.87 2.491<0.05治疗前2.37±1.20 2.12±0.78 1.623>0.05治疗后1.27±0.88 1.97±0.94 4.293<0.05 HDL-C治疗前1.68±0.81 1.71±0.57 1.821>0.05治疗后1.42±0.72 1.57±0.69 2.312<0.05 LDL-C治疗前3.67±0.78 3.78±0.69 1.637>0.05治疗后2.65±0.58 3.78±0.69 10.394<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

表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

组别观察组(n=49)对照组(n=49)t P全血高切粘度(mPa/s)治疗前27.18±4.21 26.79±4.25 1.89>0.05治疗后20.80±2.69 20.86±3.34 1.658>0.05 HCT治疗前0.52±0.04 0.51±0.04 1.694>0.05治疗后0.49±0.03 0.39±0.02 2.897<0.05 EAI治疗前5.58±2.04 5.40±1.88 1.786>0.05治疗后4.62±0.76 4.71±1.15 2>0.05 FIB(g/L)治疗前3.35±0.79 3.38±0.62 1.637>0.05治疗后2.45±1.15 3.07±1.22 12.354<0.05

2.5 安全性评价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ACI是因为血栓的出现而引起动脉管腔突然变厚、狭窄以及阻塞等症状,致使动脉供血区血流慢慢断流导致患者的脑组织出现坏死状况[8-11]。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在活动以及静止状况下突然出现偏侧肢体麻木、偏瘫、口眼歪斜以及口齿不清等,如不能及时进行救治,造成患者脑缺血时间太长,将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死亡。在急性脑梗死疾病中,患者常常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神经性功能缺失等症状,并慢慢恶化,所以受到临床治疗的密切关注[12]。臭氧疗法最初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常规治疗,后来又在高血脂疾病、细菌性阴道疾病以及骨关节炎等治疗中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随着臭氧治疗研究的推进,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臭氧治疗能显著改善血液循环指标,有效提升血氧饱和度,以及增强患者身体组织之间的氧气供应、血氧代谢,供给三磷酸腺苷(ATP),可立即改善脑水肿情况,使颅内压下降,加快促进脑功能的恢复[13]。臭氧治疗可以明显激发红细胞代谢水平,加强患者组织活性水平;此外,还可以改善血液血小板的聚合能力,控制血栓的发展水平,在常规治疗中具有显效的治疗优势。臭氧(O3)主要通过3个氧原子构成,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在常温状态下大概需要25 min,极易被分解,且溶于水[14]。通过一定浓度臭氧来刺激血液细胞,从而在全身性疾病治疗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在20世纪末开始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残疾率,且在病发72 h内通过臭氧治疗后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有效于病发超过2 周的患者[15]。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早期阶段,即病发后72 h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臭氧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特别是对于TG、HDL-C以及FIB的调节过程中臭氧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且在神经性功能恢复过程中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此表示臭氧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一种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方法[16]。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前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臭氧治疗ACI的病理机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报道,根据有关文献,可能与以下方面有一定的关系[17]。氧化和氧饱和作用作为臭氧化学反应的基础条件,臭氧治疗可以显著提升血氧饱和度,激发红细胞代谢的作用机制,促进脑组织细胞活性水平,以及调整缺血半暗带的缺氧状况,以有效方式合理改进氧代谢水平,保障神经性细胞功能可以在对应条件下恢复正常水平;臭氧对患者小范围的脑组织以及细胞具有直接性保护效能[18]。有研究显示,臭氧治疗可有效减轻外周抗凝血的稠性水平,提升血氧饱和度,促进红细胞代谢,还可以加快血液循环,避免患者出现局部脑组织缺血情况,改善血小板的聚合能力,臭氧组织构成的过氧化氢可以快速使血栓分离,由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下降来控制血小板的聚积能力,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快速改变患者的血液高凝水平,减轻血液粘滞浓度水平;同时,臭氧治疗可以显著激发谷胱甘肽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成数量,有效阻止自由基的发生,保障脑细胞处于正常水平,减少再灌注损伤程度[19]。有研究显示,在器官性缺血状况下应用臭氧,促进细胞抗自由基氧化反应,避免器官出现损伤,以此激活糖酵解水平,提升三磷酸腺苷浓度,有效释放脑组织中氧的氧合血红蛋白,避免因为脑组织局部供氧不充分而发生脑组织水肿。

急性脑梗死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常见病例原因主要有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该病的发病率主要为11% ~14%,极易造成患者残疾,且复发率极高,以及中风和死亡几率都会快速上升。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有抗凝血、脱水降颅压、扩血管、预防不良反应以及卒中康复治疗等。除此之外,患者出现脑缺血中风后,脑组织严重缺氧,导致神经胶质细胞被大量激活,且伴随有一定的瘢痕存在,这在其他的细胞组织中出现纤维细胞激活是具有同样性质的,治疗目的主要为尽量降低脑中风后水肿的发生几率,从而控制神经胶质细胞生成数量。有相关研究显示,臭氧可以快速改善脑缺氧组织的供氧水平、显著改善电离子排序状况、改善RBC 的顺畅性和伸展性,以及增强RBC 毛细血管的穿透能力,从而可以为细胞及组织提供更多的氧气[20]。臭氧还可以有效激活谷胱甘肽酶过氧化物酶,提升酶活力,可以完全清除自由基,使得患者的脑细胞有所保障,还能减少再灌注损伤。同时,臭氧还可以防止双键出现断裂,减少血黏滞性,避免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清除依附在血管壁内的脂质斑块,提高血液流动速度。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臭氧自血疗法辅助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使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得以改善、特别是对其运动功能方面的改善较明显,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日后生活能力,降低后遗症的发生几率,改善血脂水平,改善预后。此外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反馈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臭氧脑组织血脂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文印室内臭氧散发实测分析及模拟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双面臭氧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针刺“百会”透“曲鬓”对JNK通路抑制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38MAPK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