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创新理念的社区老龄康乐需求设计研究

2020-05-14贺奕郑康杰钟慧娴

工业设计 2020年3期
关键词:老龄

贺奕 郑康杰 钟慧娴

关键词:社会创新;老龄;康乐需求设计

社会创新作为一种现代社会问题解决的有效机制,逐渐成为社会公共管理热门概念。如何将社会创新理念引入社区老龄康乐服务中,以自下而上的创新方式解决社区老龄群体的福祉问题,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问题。

1社会创新理念

社会创新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社会动力学,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需求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社会行为的改变而产生的,此时的社会创新(social Innovation)指的是社会组织的工作和创新。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Ezio Manzini教授对社会创新的定义是:社会创新是关于产品、服务和模式的新想法,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能创造出新的社会关系与合作模式,既有益于社会,又增进社会发生变革的行动力。社会创新概念的目的包括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

2社区老龄康乐需求设计现状

社区是通过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建立起来的群组。社区养老最早来源于二战后英国的社区照顾,一般而言包含行动照顾、物质支援、心理支持、整体关怀。而需求是指人类为了生存、福祉和自我实现的要求。当人进入老年之后,生理机能衰退,易陷入负面心理状况之中,对外界的依赖增强,随之产生多种特殊需求,本文康乐需求指老龄对健康及娱乐的需求。

针对社区康乐需求,发达国家已形成成熟的社区照顾模式,因此,国外学者对社区老龄康乐需求的研究也较为成熟,研究成果基于本国特色而形成,积极探索多元化社区服务设计。美国划分多类型养老社区,以养老社区设计为基础提供专业服务;日本发展例如专业健身训练、化妆等个性化设计服务,发展智慧社区及智能老年产品;德国设计出例如“储蓄时间”“家政换房租”等新的服务模式;而英国提供组织共创设计活动等服务。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社区居家养老在中国起步较晚,存在观念认识不到位、养老服务设施不健全、服务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与缺陷。对社区老龄群体研究成果侧重于老龄群体的生理层面研究,对心理需求的关注不足。

3基于社会创新理念的社区老龄康乐需求设计意义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政策提出健全健康支持体系,加强老年体育健身以及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发展老年教育,繁荣老年文化,加强老年人精神关爱的要求。社会创新应用于老龄康乐需求可自下而上推动创新,为更大的范围群体提供服务,满足未满足的社会需求;同时,社会创新中的参与式设计为社区老龄赋予设计权利,充分考虑用户利益与动机。总之,有利于全面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涵,更好地发展老龄事业。

1)社区老龄康乐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变得多样化,现有社区养老服务不能很好满足老龄群体康乐需求。基于社会创新视角,结合社会学与设计学方法,为社区老龄及利益相关人搭建桥梁,整合资源;可以调动社会热情,提高社区参与,在真正满足公众诉求基础上优化社区服务系统进行基层创新。

2)社会创新设计旨在面向更复杂的社会问题,在社区问题上关注“社会需求”,为“社区服务”。强调社区中的人的群体性发展需求,挖掘隐形的社会公共需求,而不仅是局限于对个体需要的满足;从整体去审视社区老龄,以一种有机综合的态度分析要素,深入考察人、环境、社區的互动作用,启发社区成员共同参加建设实践,提高社区老龄及利益相关人的归属感、认同感。

3)参与式设计指设计师参与到使用者的世界里,而使用者直接参与设计活动,设计师与用户共同赋予产品存在的意义。参与的形式有三类:用户建议,设计师评估、挖掘需求;参与者共同决策;所有用户达成共识形成决策。多用户的参与式设计能够促进设计师与用户的共同学习,并且能更准确完整地定义需求。通过共同设计的方式,有利于创造独特社区文化,启发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4基于社会创新理念的社区老龄康乐需求设计策略

社会创新理念在应用于社区老龄康乐需求过程中,要尤其关注老龄需求与能力,建立社群,注重对话机制的建立与关系质量的增进,形成社区文化认同;同时,积极链接当地资源,结合社区内各利益相关人的职责分布,形成具有落地性的方案,并在可持续发展中鼓励居民的积极参与,自发促进社会创新不断发展、裂变、传播与深化。因此,遵循以下策略:

1)以满足老龄需求为目标。在传统的商业创新及技术创新中,典型用户总是受到更多地关注,然而弱势群体的显性需求和隐形需求常常被忽略。深入当地积极展开田野调查,识别老龄群体真实需求,以需求为基础构建服务模型,提供科学规划的系统。例如,针对老龄群体的特定需求,解决老龄锻炼娱乐场地问题,但协调老龄康乐及照顾孙辈平衡问题等。但社会创新过程尤其注重不局限于个体需求,而是关注群体性需求,实现更具通用性质的创新。

2)促进社区关系融合。社区居民交往现主要以家庭及朋友为单位,各政府组织及物业公司对社区服务的支持独立进行,社区内自发形成多类弱联系社群,但是社群间的互动以及社群本身面临问题的解决力不足。在社会创新过程中,通过建立共同社会议题促进社区成员沟通交流,以共同愿景推动协作参与行动;不同的社会组织在此过程也被连接,积极组织跨界合作。将社区内群体联合,资源联动,促进人际关系以及组织关系的强韧,加强社区内部信任,实现社区内部资源利用最大化,并激励社区内部关系正向可持续不断发展。

3)营造社区品牌。场所与活动不仅具备满意社区居民娱乐需求的功能,同时也具备将不同类型的人群与不同思想交融碰撞的作用。Manzini认为社会创新之中,社群构建与场所营造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场景构建应基于社区特性以及社区内部一致性,为社群与协作组织的互动提供平台,营造具有自身特征的社区氛围,形成群体在社区中的认知情绪体验。以此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并借助社区的共同文化价值认同增进居民沟通,有效解决社区内矛盾和提升社区活力。

4)提高社区自发性。从社会创新视角利用协同设计和参与式设计方法将用户纳入创造者的范畴。挖掘老龄能力,为老人赋能,使其可以与专业人员共同为生活而设计。老龄用户不再是消极接受创新方,而是具有独特性格和观点、愿意提升自身能力参与协作的主体。老龄能力的激活要求专业人员在情感上给予耐心和帮助,在工具上选择使用老人易于理解的工具包。参与式设计不止带来创新成果,并且在过程中为老龄带来对社区体验的变化,提高社区居民主动性,主动关心社区内部变化,承担部分社区改造或社区居民互助责任。

以上四个策略相辅相成,以解决老龄需求及面临问题为导向,融合内社区内部关系,营造特色社区理念,激励内部群体形成社区意识,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资源动态平衡。

5基于社会创新理念的社区老龄康乐需求设计实例分析

在老龄康乐生活中,户外活动是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老龄处于户外空间更好地使用社区设备参与社区活动,这个问题被广泛地思考。在此背景下,出现了以工作坊的形式组织社区花园以及社区可食地景的建造的社会创新活动尝试。社区花园及社区可食地景的营造活动易于被社区老龄接受,以大家熟悉的绿植作为接触点推动社会创新,同时还具有园艺疗法的功效。上海创智农园是上海第一个个位于开放街区中的社区花园,它以“都市农耕体验”为主题,如图1、图2所示。农園空间开放,但是开放方式并非野蛮生长,而是配备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居民种植时节蔬果与植物。在居民与组织联动下,划分区域分配给居民,并创新性的将废弃集装箱改造为农园的社区会客厅,日常定期举办科普讲座、儿童自然教育课程和食物分享等活动。在花园的营造与运营过程中,居民深度参与,不断出现互相分享食物以及互相提醒浇水等行为,可持续地提高居民社区参与积极性。提升社区归属感及认同感。并且,在花园的管理维护中自发成为了中坚力量,以此带来进一步的创新。

6结语

人类社会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当社会需求都被合理满足后,社会便处在稳定中。因此,在社区老龄康乐需求社区营造过程中,尤其关注创新始终以满足老龄需求为导向,促进社区关系融合,营造社区品牌,提高社区自发性,以社区为中心的满足老龄群体需求,利用创新工具创造新的社会关系与合作模式,并合理利用资源,与社区成员共同解决问题,推动社区群体可持续发展。同时,本课研究为社区营造时,以需求为基础的社区康乐系统提供设计策略借鉴。

猜你喜欢

老龄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老龄犬的饲养管理分析
扎实推进老龄事业创新发展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老龄数据统计在养老服务决策中的应用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老龄社会 公共卫生政策应时而变
“十三五”期间江西省老龄人口数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