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肌理维育视角下的江南古镇研究

2020-05-14徐恬甜陈世怡汪瑞霞

艺术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肌理文化传承

徐恬甜 陈世怡 汪瑞霞

摘 要:江南古镇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江南古镇历史底蕴深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文化传承和现代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和谐共生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以南京高淳老街为例,以古镇文化传承为发展的基础,从肌理维护的视角下探讨古镇如何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力求为打造符合时代潮流下的特色文化小镇提供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肌理;高淳老街;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8-00-04

肌理原意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组织结构,人们通过触觉或视觉感知能区分不同物体细节之间的细微差异,当占主导地位重复性的元素可识别时,肌理便会形成。了解到肌理能直接地展现物质环境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氛围,从中挖掘适合古镇肌理的发展理念,从而赋予一座古镇独有的特殊性。

1 江南古镇肌理保护与维育

1.1 古镇肌理

江南水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古镇作为其中一种特殊的物理空间载体,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吸引着众多游客。[1]江南古镇肌理的构成遵循肌理构成的普遍规律,结合江南水乡这一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而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古镇肌理的概念设定应从能直接反映古镇的特点为出发点,所涵盖的肌理类别能直接折射出该地独特的风貌特征和文化特色。根据对前期知识的整理和罗列,对古镇肌理的研究概念作出如下定义:整体的古镇空间是由古镇、自然环境和人共同构成的整体。此次研究的古镇肌理是在生态环境下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形成的自然、文化以及建筑3种形态要素融合的特殊空间。

1.2 古镇肌理维育

保护与维育和传承与发展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护与维育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保护的概念是指尽力使某物不受到损坏,保护是以活态保护为关键、特色保护为根本、文化保护为灵魂。而维育可以理解为良性发展的保护,在原有“静态”的保护下增加了维护与孕育,使其得到更加良性的发展。2014年召开的中国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让农民保住青山绿水,记住家乡的乡愁。表面上看,“乡愁”这种对故乡的追怀似乎是个人行为,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体对传统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式的一种追寻,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社会集体文化思潮。[2]因此,本文从肌理维育的视角,主要以文化肌理、建筑肌理两个角度探析高淳老街的发展现状,从视觉传达角度出发,以古镇文化肌理为主,力求打造“记得住的乡愁”,为今后的古镇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1.3 高淳老街的现状

高淳作为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慢城文化。高淳老街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淳溪镇的西南部,在宋代已有雏形,明清两代依托官溪河的水运便利,因商立街,逐渐形成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发展成为高淳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从古镇空间环境上看,高淳老街肌理保存较好,街道整体呈“一”字形,粉墙黛瓦和弯曲的屋檐;从古镇文化元素上讲,高淳跨越了历史的长河,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丰富,如有着当地特色的跳五猖、打水浒等;从古镇发展机遇上讲,南京市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有着难得的机遇;从旅游业开发挖掘特色上讲,高淳区优劣势并存,与周边古镇相比,存在特色不鲜明、活动参与率低、难以留住游客开展深度旅游等问题。

2 高淳老街古镇空间肌理剖析

2.1 聚落形態肌理

从点、线、面的空间形态构成关系上分析,高淳古镇有以下特点:

(1)点状空间。高淳老街内部有相对独立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建筑,包括关王庙、杨厅、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旧址以及部分传统民居。这些建筑占地面积较大,多有天井和内院,可以供住户内部活动,又可以采光通风。这是江南古建筑中较为典型的“一颗印”式建筑,此类民居建筑有正房、厢房、倒座组成四合院,瓦顶、土墙,平面和外观成方形,四四方方好似一颗印章,因其经济实惠多受百姓喜爱。这样的围合空间易使住户产生安全感、私密感、领域感和认同感,起到聚集居民、增强邻里亲和力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防火防盗。

(2)线状空间。水系空间,自宋朝筑永丰圩后,固城湖中先后筑成圩围数十个,形成一条直线,水路交通方便,人民利用青灰条石铺成“一”字形街道。高淳老街紧靠当时的漕运通道——官溪河,商业发展繁荣,在明清时代日趋完善,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商业街市。

街道空间,从史料记载来看,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民居聚集已有相当规模,基本形成古镇雏形。随着明清两代的发展,“一”字形青石板老街沿街密布各种商行,形成当初淳溪镇重要的商贸街道。高淳老街现存有314间店铺,建筑类型均为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多为商住楼。

2.2 建筑风貌肌理

风貌是指古镇建筑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与外界环境结合后形成的一种外形和风格。建筑是构成景观的要素之一。[3]高淳自然地形条件优越,场地的面积较大,坡度分布均匀平缓,多为团状、片状布局。

(1)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高淳老街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淳溪镇的西南部,因临近官溪河,水运交通的便利带来了商业发展,人们利用花山开采的青灰条石,就地取材,就地利用,铺成“一”字形街道。山地自然材料特别是石材的使用,增加了古镇建筑的自然特色。古镇广泛利用条石、块石、片石砌筑道路,房屋的勒脚、基础、外墙,加上带有明清特色的古建筑傍水而立,粉墙青瓦,产生了自然与建筑一体化的效果。

(2)造型与功能巧妙结合。高淳老街是以商业街区的形态形成的,所以在平面布局上体现了财富的理念。它的平面形状类似于货币口袋,表示财富聚集在口袋里。这些建筑大多是商住楼,既可用于商业用途,也可用于住宅用途。前后空间划分为功能边界,后屋主要用于居住。前面的商店可以用作商业用途。高淳老街的经营主体主要来自皖南徽州地区和太湖流域。因此,这里的建筑风格是“皖南徽派与苏南象山派的过渡类型”,也反映了其作为连接苏皖经济文化走廊的历史定位。整个空间纵横交错,错落有致,变化丰富。

2.3 文化肌理

(1)独特意义的红色文化。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4]文化作为古镇传播力度最大的要素,是一个古镇的名片,代表着古镇的个性。高淳老街有着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千年文脉,富集于此。乾隆古井、杨厅、吴氏祠堂、高淳非遗展示馆等人文景观已成为高淳老街历史文化瑰宝。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砖木石雕、道教神画像、玩龙灯、划龙船、跳马灯、跳五猖等丰富的传统文化;1938年,陈毅司令员率领新四军一支队东进抗日途径高淳,是新四军进入苏南的第一站,司令部就设在位于中山大街93号的吴家祠堂内,形成了在当时高淳县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和重要影响的红色文化。

(2)充满活力的文化肌理。高淳老街的文化肌理分为生产生活类肌理、民风民俗类肌理、精神文明类肌理、文化娱乐类肌理、历史文脉类肌理5类。[5]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高淳老街精心组织,目前流行的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各大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民间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每逢元旦、春节、五一、国际等佳节都举办特色活动,如戏曲、相声等,还经常组织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活动,文艺节目丰富多彩,尽显民间文化风采,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城乡文化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交流。

3 肌理维育视角下加强高淳老街品牌管理

回顾高淳老街的现状,整体商业环境主要是经营传统餐饮和当地特产,商业形式同质化严重,文化体验类型较为稀缺,这些都很难让旅客产生独特的记忆。因此硬发展高淳老街独特的产业特色,提升特色小镇品牌的价值。

3.1 维育古镇空间肌理,建立高淳老街品牌整体价值体系

打造特色文化小镇就是构建一个被市场接受、受法律保护的、物化的实体,它是烙印在特定群体心里的不可替代的独特情感记忆,这种印记在普通群体心里具有区隔性记忆功能。我们生活在一个品牌信息爆炸的世界,我们已经进入品牌的世界,我们每天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品牌让我们能更快地作出选择,如放假的你对旅游地点并没有进行研究,不知去何处,但是一旦出现好口碑的旅游地点,你会选择去此处旅游,这就是品牌的魅力。我们身处古镇,感受到的是古镇独有的氛围、独特的人文特色,回归城市生活的我们记忆中最深刻的仍是文化的碰撞,文化展现的魅力。高淳老街隶属于南京市高淳区,是以历史文化遗迹为主的文化旅游小镇,核心价值是特色小镇品牌的灵魂,而品牌的核心价值建立在由此而演化的价值体系当中。因此,我们以历史文化遗迹为品牌的核心价值,重点打造建构精神品格,通过积极引进、吸纳人才,打造利用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为文化生产服务的格局。

3.2 维育地域文化肌理,打造高淳老街独特的营销价值

品牌营销是要向消费者宣揚我们独特的价值,是以功能价值为基础,侧重于传播品牌的情感价值,以此基于消费者不可替代的情感利益;是要以品牌核心价值“吸附”的方式,而不是以功能价值“推广”的方式工作,功能价值很容易被模仿,而情感价值却无法克隆。无论从小镇的社会发展,还是从产业自身的发展或从品牌的社会作用来看,将乡土情感价值注入产品中,才能达到更长远的传播效力。要保护和利用当地的传统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6]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发现独特的文化魅力,打造文创产品,形成商业价值,文创产品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方式注入内容内涵、文化创意。将产品价值逐步从具有乡土、乡音、乡味、乡情产品本身过渡到特色小镇品牌上,如通过网络信息化的自由媒体平台,特色小镇可以将符合自身品牌特色的文创产品、特色产品在该平台展示销售。

3.3 维育人文精神肌理,传播高淳老街品牌价值

人文精神的维育可以为古镇的保护和良性发展、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提供内在动力。高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具有“吴韵楚韵”的地域特色。要针对高淳历史文化遗存古老而丰富多彩的特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现代审美价值,确定高淳老街品牌以“古朴淳厚”民居文化的人文精神为基准。品牌价值体系建成后,我们要将品牌价值准确地传递给消费者。要规划传播渠道,考察信息内容的人文精神,树立核心价值取向,朝着既定的传播方向,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技术型指标,从而提高传播效率。因此,传播品牌价值要确保“正确”而达到“准确”的两个维度立体的思维和工作方法。现代营销手段,如整合营销、体验营销、网络营销和差异化营销等都是营销中常用的、比较有效的方法。特色小镇的运营应根据小镇资源优势、产业特点的实际情况,针对小镇的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特点,恰当地运用多种营销手段,以此取得较好的营销效果。

4 结语

随着城乡改革的发展,近两年来,城乡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资源开始走向乡村。[7]古镇利用独特的自然风景、有特色的人文风情吸引了大批旅客前往,形成一种现实需求。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保护与维育古镇的关键是找到“古镇文化”,打造独有的品牌形象,以传承为脉,营造古镇文化记忆,推动特色文化小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彦锋,汪瑞霞.文化记忆视域下江南水乡古镇再生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24):82-83.

[2] 汪瑞霞.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及其价值重塑——以江南传统村落为中心[J].江苏社会科学,2019(04):213-223.

[3] 李元媛,王浩.苏南宗族型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研究[J].艺术百家,2019,35(05):198-205.

[4] 杨兰珍,黄滢,朱润.遗产旅游视角下杨桥古镇的保护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9(24):262-263.

[5] 邵如风.肌理维育视角下的苏南乡村规划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6:16-20.

[6] 黄晨玥.乡村旅游背景下民宿设计体验性研究——以莫干山民宿为例[J].大众文艺,2019(24):77-78.

[7] 乔润令.“小而特”是特色小镇的核心追求[N].中国旅游报,2017-02-06(004).

作者简介:徐恬甜(1996—),女,湖南湘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

陈世怡(1999—),男,江西宜春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通讯作者:汪瑞霞(1970—),女,江西波阳人,研究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图说大运河——江南水乡文旅数字导览地图设计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10298048Z;江苏省文化创意协同中心项目“增强书法文化移动实景认知的研发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1-5001-17-008AR

猜你喜欢

肌理文化传承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与奢侈品说不——绘创动物中的“肌理”美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