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鳗鲡的传染性疾病及其防控方法(4)

2020-05-14陈昌福张喜贵孟长明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4期
关键词:点状致病菌水温

○陈昌福 张喜贵 孟长明

(1.华中农业大学,武汉 430070;2.河南省新乡市康大消毒剂有限公司,453700)

6.红点病(Red spot dis‐ease,Sekiten-byo)

这种疾病于1971年最初发生于日本各地的日本鳗鲡养殖场,数年间,特别是在德岛县的日本鳗鲡养殖场造成了很大的损害。随后这种疾病也发生于台湾(日本鳗鲡)、欧洲(欧洲鳗鲡)的鳗鲡养殖场。并且除了日本鳗鲡之外,香鱼、大甲鰺(日本)、鲑科鱼类(芬兰)等各种海水鱼都有发病的报道。

这种疾病在水温10℃左右的春季开始流行,到了日平均水温25℃的7月份终止。从主要发病地点德岛县的发生情况来看,这种疾病只发生于含盐的养鱼池,与日本鳗鲡相比,欧洲鳗鲡的受害较轻。

【症状】病鱼的特征为全身体表有显著的点状出血(图16a,b)。这是由于病原菌在表皮基底层、真皮增殖,结果造成渗出性出血或局部破坏性块状出血所致。此外,还有肝脏的淤血、脾脏及肾脏的萎缩、肠管发红、腹膜点状出血等症状。

图16 a,b示患病日本鳗鲡全身体表有显著的点状出血症状

【病因】此病原菌为鳗赤点病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nguilliseptica)(图17)。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稍慢,形成有黏性的菌落。不能分解葡萄糖等所有的糖类。在5~30℃温度条件下均可生长,但是,在2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细菌的运动性等生理活性下降。在淡水中短时间内死亡,在海水中生存较好。在人工感染实验中,与欧洲鳗鲡相比日本鳗鲡显示出了对该菌的易感性。这种细菌有荚膜,一般认为该荚膜抗原(K抗原)为这种细菌的致病因子。

图17 鳗赤点病的病原菌为鳗赤点假单胞菌

【对策】现在,在日本已见不到这种疾病的发生。这得益于1980年前后普及的温水饲养日本鳗鲡(全年水温在26℃以上饲养日本鳗鲡)。这是由于高水温时这种致病菌的生理活性下降,同时日本鳗鲡的抗病力增强,这种细菌的致病力下降所致。

对于已经发病的池塘,可以采用河南省新乡市康大消毒剂有限公司生产的二氧化氯,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同时从患病鱼体中分离致病菌,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适宜的康盛素投喂,通过抑制或者杀灭鱼体内的致病菌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日本鳗鲡养殖中,只要不回到含盐鱼池以及加温养殖以前的模式(露天养殖),就不可能再发生这种疾病。关于这种细菌的感染症,可能成为将来海产鱼的问题,因为以前已经在各种海水鱼中散见有这种疾病的发生。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点状致病菌水温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某住宅楼的混凝土点状爆裂原因分析
某轻型卡车水温偏高的分析及验证
应避免在低于10℃水温条件下给温水性鱼类接种疫苗
“点状”音色在我国打击乐中的具体表现
基于PLC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浅谈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
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
基因芯片快速检验细菌的临床应用
别克商务车发动机水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