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来贺带领刘庄村走正路

2020-05-13宋丽

北京支部生活 2020年5期
关键词:跟党走喇叭全村

宋丽

中原大地上有个名叫刘庄的村子,50多年前“方圆十里乡,最穷属刘庄”。上世纪70年代初,刘庄成了“中原首富村”,是闻名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带领刘庄人走上这条致富路的是新中国“最美奋斗者”——著名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刘庄村原党委書记史来贺(1930年-2003年4月23日)。

史来贺说:“我这一生只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让刘庄人永远跟党走;第二件事,是让刘庄人富起来。”如今的刘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阔步走在幸福大路上。

“跟党走,拔掉穷根”

刘庄在豫北黄河故道,周围是一片滩涂地,土地贫瘠,不适合种庄稼,村民生活十分贫困。1952年冬,史来贺当选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他立誓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跟党走,拔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1953年,他带领全村400多名劳力平整土地。有村民担心,这么差的地,要何年何月才能平整出来?史来贺说:“地再赖是死的,人是活的。平好一洼是一洼,治好一坡是一坡。一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十年,咱这辈子不行,还有子子孙孙!”史来贺带头干,几百斤重的小车推得像飞一样。刘庄人铁锨荆筐独轮车苦战20年,把700多块赖地平整成了4大块方方正正的丰产田。刘庄人吃饱了肚子,率先解决了温饱问题。

史来贺解决了全村的温饱之后,就想着让村民富起来。“要想日子富,工商林牧副。”从1964年开始,他先后买来奶牛、泌阳驴和新疆马,建起了畜牧场。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畜牧场100多头奶牛每天产奶几千斤。鲜奶产量高了,史来贺又办起了奶粉厂、冰糕厂、乳品加工厂,将牛奶进一步深加工。村里工业发展初具规模。

1974年冬天,村里拖拉机的喇叭坏了,市场上也买不到。村机械厂技术厂长是史来贺的儿子史世领。父子俩和工人把坏喇叭拆了,经过三天三夜的改进,做出了新型双音排气喇叭。刘庄人到省汽车配件公司推销喇叭,没人愿意买村办小厂的产品。史来贺到省里开会,把喇叭摆到会场上宣传。这个办法吸引了很多人来订货,慢慢地,刘庄生产的喇叭有了名气,20多个省市的采购员前来采购。

从机械厂开始,刘庄又办了面粉厂、造纸厂、电瓶厂、棉油加工厂、缝纫厂、砖窑厂等等,村民都说“吹喇叭吹出了工业”。1980年,刘庄全村总产值205万元,工副业占66%。2002年,村办的华星药厂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厂家之一,年产值占全村总产值80%以上。

用“刘庄实际”的尺子量一量

1956年,很多地方开始兴起“小社并大社”之风。史来贺坚持刘庄“一村一社”不合并。受寒灾、涝灾、虫灾影响,那年村里粮棉收成锐减。为了不让村民饿肚子,史来贺想了很多办法:带领群众种大白菜、萝卜,成立铁木小组、豆腐坊,烧砖瓦,到黄河滩割草,到火车站装卸货物,走街串巷卖东西。当年刘庄副业收入1.7万元,可以买近20万斤口粮,还给群众分红4次。

1961年,农村推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从生产大队核算改为各生产队核算。史来贺分析了刘庄的情况后,弃小求大,坚持以大队为基础。他专门去找在七里营公社蹲点的谭震林副总理汇报:“刘庄干部有个习惯,无论啥事,都爱用‘刘庄实际这把尺子量量。”刘庄面积小、居住集中,大队有凝聚力,不必人为拆分几个核算单位,还是不退的好。上级工作组深入调查研究后,把刘庄作为“不退”典型上报中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行。此时,刘庄已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工林牧副占总收入的70%,全村一多半的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集体实力雄厚,机械化程度高,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强,村民收入稳步增长。刘庄是“分”还是“不分”呢?村民们众说纷纭。史来贺不愿意改变刘庄已经形成的集体经济大好局面,他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除了2户坚决要分,刘庄人达成了一致意见:不分——坚持集体经济!

史来贺在刘庄当了50年村支书,刘庄始终保持集体经济,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大踏步地前进。在刘庄退休人员党支部会上,老党员们含泪说:“50年了,他做的都符合人民的利益啊!”

猜你喜欢

跟党走喇叭全村
全村唯一收件人
壮乡儿女跟党走
喇叭盗窃案
跟党走
喇叭盗窃案
高举星星火炬跟党走
Beams Up
你挚爱的喇叭Clothing已上线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