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统编教材教学 致力核心素养落地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沪版配套《历史地图册》的编写为例

2020-05-12

历史教学问题 2020年2期
关键词:编写组图册核心

鲍 丽 倩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19 年7 月,《中外历史纲要》(上)沪版配套《历史地图册》由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正式出版。回想一年前,编写组1○刚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大家的压力非常大。首先,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结构新、容量大,编写组必须要充分理解教材编写理念以及内容涵义,才能做到地图册与教材的无缝衔接。其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将课程目标凝练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如何使地图册成为教师践行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持,是编写组必须重视的问题。再次,上海市历史教研员於以传老师提出,希望编写组能够在继承二期课改以来上海市中学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针对统编教材的有效教学路径或策略。以下结合地图册的编写方案及内容示例等,谈谈编写组在践行上述预期中的一些思考。

一、关于编写目标和原则

本地图册以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为依据,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为内容载体,并借鉴《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研究成果,兼顾上海学生的实际需求。

本地图册的编制,旨在实现上海市二期课改历史学科教学既有的经验成果与教育部课标倡导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衔接,即以“把握课程内容主旨”和“彰显史学思想方法目标”2○为主要抓手,帮助教师更好地落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地图册通过精选历史地图及材料,创设历史情境,设计相关活动,既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人类历史重要发展进程和人类文明重大成果,也促使其增强历史地图的证据意识、习得史学思想方法、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进而感悟历史地图与民族国家发展、世界文明进程以及人类思想观念变化等之间的辩证关系。

地图册的编写原则简要归纳如下。

(一)目标宗旨:立德树人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精选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通过地图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从分散到整体、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2.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依据上述内容载体,精选有助于认识中国国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关联性的相关地图素材、创设情境并设计相关问题,促进目标达成。

3.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促使学生在运用地图册观察、体验、思考的过程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拓宽国际视野,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等。

(二)内容表达:科学精准

1.精选材料:关注相关史学研究成果,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内容主旨,制定科学、适切的教学目标,据此,精选和组合相关历史地图材料,并凝练、设计和呈现相关要素。

2.科学呈现:历史地图材料来源或呈现方式的转换,文本的语言表达及逻辑关系,地图的要素及符号,问题设计的内涵及指向性等,都力求科学精准。

(三)活动设计:适切可行

1.关注历史地图等素材与课程标准、教材的匹配度,既体现情境化、主题式的特征,又兼顾基础知识、核心概念和历史通感。

2.关注学生特点,以史学思想方法为中介,构建知识技能—史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渐进问题阶梯。

二、关于地图册的目标系统

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的核心目标。为了在地图册中更系统有序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编写组在继承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成果之一——史学思想方法目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分类、分层和分配。

编写组首先进行了分类和分层,以时空观念素养为例,具体见下表1。

在对素养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之后,我们又结合教学内容,将细化后的目标分配到相关单元中。以中国古代史模块为例,具体见下表2。

需要说明的是,五大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体,不可分割,此处的分配只是强调实施时需要相对侧重的目标。同时,每个单元的内容都可以落实多种素养,此处的分配主要是为了尽量兼顾目标的有机渐次达成,从而使学生在利用地图册资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系统有序地涵养学科核心素养。

表1

表2

三、编写体例及栏目设置

本地图册编制总体体例按教材单元及课文体系进行设计,即每个单元按课序编制内容。同时,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的教学提示,“建议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本地图册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内容模块后,依次设计了若干“专题探究”。

各课内容由主图板块和辅图板块组成,具体结构和说明如表3。

“专题探究”,一般以一个小专题为切入口,精选贯通古今或中外的历史地图及素材,并设计主旨文字“专题导读”,以及逐层递进的“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引导学生在新情境探究中内化史识、提升思维、升华情感,进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例如,针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模块,图册分别设计了“长城史话”“大运河觅综”以及“近代变迁看上海”“百年风雨话出版”等探究专题。

表3

四、地图册内容示例

(一)单课设计举例

以下以第一单元第3 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为例,说明设计方案及设计意图(表4)。

(二)“专题探究”设计举例

以下以中国古代史内容模块后的《长城史话》为例,说明设计方案及设计意图(表5)。

五、地图册的使用建议

(一)依据内容主旨选择使用

统编教材每课的内容容量都比较大,确立课程内容主旨,有助于彰显结构、厘清主线,以及突出重点。确立课程内容主旨,一方面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和教材内容来综合考虑,另一方面,也应结合校情、教情和学情等,体现个性差异。因此,建议教师依据内容主旨对地图册资源进行选择性使用。例如,对于第3 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其确立主旨的视角可以是“秦朝”,也可以是“始皇”。如果要凸显秦朝的发展和建制,则可以侧重选择本图册中关于“秦简”的核心问题组图,如果要凸显“始皇”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开创性作用,则可以侧重选择本图册中关于“始皇巡行”的核心问题组图。

(二)依据教学目标自主使用

地图册中的活动设计是根据编写者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来设计的,其素材选择和问题设计是指向特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由于排版的空间有限,素材数量也受到限制,显然这不能满足教师对个性化教学目标的需求。因此,建议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地图册资源进行开发使用。例如,如果要以秦简为载体,帮助学生从考古资料中理解秦加强统一的具体措施,则教师除了借鉴地图册中的图、表之外,还可以辅以具体的秦简图片和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提取设郡县、书同文、编户籍、强赋税等历史信息。

(三)依据学生实际创新使用

地图册的设计和使用,归根到底要服务于学生成长需求,关注其知识习得和核心素养养成,聚焦立德树人。因此,建议教师依据学生实际对地图册进行创新使用。一方面,重视初高中衔接,在关注初高中教材内容异同、地图册活动设计异同的基础上,渐进培养关键能力。另一方面,可将地图册中侧重不同素养的活动设计进行归类,然后进行系统指导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在教师示范建模、学生模仿运用、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自主迁移的循序过程中,内化学史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表5

表4

以上是编写组的一些思考与实践。当然,设计过程是艰苦的,每一个设计从文字稿到图片稿都是反复打磨,有的甚至推翻重来。也有不少设计,最终由于无法转化成地图,或找不到适切的一手史料,或由于排版空间不足等原因,不得不割爱。但无论如何,在为统编教材教学推进尽一份绵薄之力的同时,编写组团队的史学和教学素养也得到了长足进展。希望一线老师在使用过程中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便于我们在今后修订中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编写组图册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图册》正式出版
《日本级进模排样图册》简介
Close Critical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of the Immigrants and Destruction of the Differencein Under the Skin(Glazer 2013)
游乐园智能开发游戏图册
入党实务教程
上海推出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材
The Cases Study for Guessing Vocabulary in English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