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电场集电线路回路数量及路径优化研究

2020-05-12孙旺成

中国设备工程 2020年6期
关键词:风电场杆塔风机

孙旺成

(景泰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51)

风电场内部组成中的集电线路,作为风电场运行的基础设施,用于连接风电场各个环节,承载着风电场的核心工作内容:汇集每台风机产出电量,输送汇集电量至升压站。风电场的风机数量较多,容量设置在50MW,集电线路的电压等级标准在35kV。在输送容量、线路长度等标准化背景下,集电线路拥有2~3个线路输送电量。在集电线路设计中,回路数量成为设计人员的工作重点。

1 风电场集电线路中回路数研究

1.1 导线截面

导线截面,为线路运行与检修提供便利,减少设备备用种类,有助于优化运行成本,3回路的连接特征为:每回路最大输送容量为16.5MW,导线横截面选择有多种,比如:LGJ-185、LGJ-195;2回路连接特点为:每回路输最多输电量为25.5MW,导线截面为的选择为:LGJ-1、LGJ-95、LGJ-240、LGJ-185等;由此发现导线截面选择中,2回路比3回路多一种截面方式。

1.2 杆塔集电线路设计

当前送电线路所包含的混凝土杆与铁塔,其电压值具有一致性。为节省经济成本,优化线路布局,风电场所采取的集电线路与杆塔设计,主要以钢筋混凝土为基础,让混凝土杆与铁塔相互融合,规格在185以下的截面导线采用此方法。3回路的集线电路设计中,全部应用了钢筋混凝土杆,2回路设计中,使用的是二者混合的方式。钢筋混凝土的直线基础位置,装置了设卡盘,在转角杆位置采用的设计装置为底盘与拉线盘。铁塔基础一般采用的设计有两种,分别是灌注桩基础、混凝土台阶基础。

1.3 升压站终端集电线路分析

集电线路电压值在35kV时,采用的方式为户内与户外相结合;架空电力线间的电压值为35kV,电力线之间的间距最小值为5m;记录横担的实际宽度,升压站外面布置的终端杆塔,其排列方式为双回路,终端杆塔与线路中心,二者间距的最小值为12.2m;单回路的终端杆塔到达线路中心,产生的最小距离为10.2m。

1.4 集电线路回路数确认

规划容量扩大时,建设期数总计产值与线路总回路数相应增加,终端杆塔内部在与配电室连接时,电缆线相应加长,围墙外终端杆布置较为复杂,升压结构架排列方式有所增长,致使征用土地面积扩大。3回路中线路经过所占用的实际面积超过2回路的1/2,故而选择2回路,有利于减少施工开挖的实际面积,维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基于规划总容量背景下,2回路的适用条件为200MW规划容量。

1.5 地形分析

风电场建设在平原地区的,地势平坦,区域特征为:荒地、草甸子。在不考虑客观因素时,风机布置排列按照一定序列展开,风电场的中心位置是升压站,此种连接特点是:距离较短。由此发现,3回路与2回路,双方所需要的连接路径长度几乎一致,投资成本3回路具有优势。

风电场建设在丘陵或者山区位置的,基于地形特征、规划制度、环境质量等条件,风电场布置状态较为松散,呈现狭长形状。升压站的位置,应综合考虑c场地与系统等因素,与风电场保持距离,在风机连接后,与升压站相连,2回路产生的路径实际长度应小于3回路,并且具有经济适用性。

风电场建设在荒废区域内,工程建设制约成分较少,风电场内地势复杂,电力线路为配合交通运输,形成的复杂线路结构,包括铁路电线、高速线、耕地农业线、林地生态线等。风电场布置期间,应避免与之重叠,布置理念以梅花形为主,形成散乱形态。与此同时,线路连接期间,应注意避让敏感线路,布置路径以多边形为主,分支线路多元化,路径长度要求较高,并且场区内集电线路连接期间,途径铁路、高速路等地段,在需要砍伐林地期间,应获取相关文件审批。砍伐林地与敏感物重叠问题,均须尽可能避免,由此发现2回路比3回路的布置方式更具优势。

2 风电场集电线路择优路径

2.1 集电线路优化路径建模

(1)线路回数与经济函数建模。线路回数的具体数量,直接关系着升压站应配置的开关柜个数,通常情况下,线路与开关柜的设计比例为1:1;建模函数为:C1=mxc;其中,C1代表的是m条线路时,开关柜所需的总资金,单位为元;c代表的是每个开关柜的定价,单元为元;m表示的是线路回数。

Rm=rm×lm;式中,l表示的是:第m条集电线路工作期间产生的电流,单位为A;rm表示的是:第m条线路,其每千米产生的电阻值,单位为Ω;其具体的取值有11个,分 别 为:0.815,0<Sj<70;0.610,70<Sj<95;0.481,95<Sj<120;0.394,120<Sj<150;0.319,150<Sj<185;0.278,185<Sj<210;0.197,240<Sj<300;0.147,300<Sj<400;0.117,400<Sj<500;0.093,500<Sj<630。

(3)集电线路规划建模。MinF=KA+BPm+KCm;F表示的是线路建设期间所产生资金总数,回路产生的电线路投资所需资金及其年度消损值、年度线损费用,三者总和;B代表的是线路运输期间电收费单价,单位为元/kWh。

2.2 粒子群择优路径

(1)粒子群算法描述。粒子群算法在回路数择优期间,具有计算速度高效率,并且收敛性极佳,并且结合遗传算法原理,使用交叉与变异的计算思想,是集电线路回路择优的最佳方案。

将粒子群m初始化,自动随机生成序列为m个1与33+M-1之间的数列集合,计算粒子个体优秀值Pi,将Xi初始化,将全部优秀值g初始化,在所有粒子中选择最优秀的Xi值,形成矩阵K。

每个单独粒子与其他粒子进行最优交换,如果交换期间发生的适应值更为优秀,则保留粒子替换结果,并且输出优秀值;粒子具有动态变化特征,变化规律参考矩阵K,如果变化结果的适应值更为优秀,则粒子替换成功,保留优秀值。

更新单独粒子的优秀值Pi:将每个粒子的适应值与自身优秀值Pi进行对比分析,如果适应值高于Pi,则替换优秀值。

更新所有粒子的优秀值g:每个独立的粒子,令其适应值与全局优秀值进行对比分析g,如果其适应值高于g,则以其适应值替换g。

检查结束条件,如若条件,结束择优流程,如果不满足条件,从第二条重复择优过程。

(2)回路择优分析。拟建风电场,其装机容量假设为49.5MW,安装风机设备为33台,对应的发电机组33个,每个机组的容量为1500kW,风电机组的连接方式为:一对一连接。择优运算参数设定:选择粒子群的序列集为50,择优次数为100,回路数为1~33;计算结果:6~9回路较为优秀;将取值扩大10倍,序列集为50,择优次数1000,回路数选择6~9,进行回路择优,计算结果为:7回路数;将择优次数扩大到2000,运行程序次数增加至10次,对比择优结果,均为7回路数。

3 结语

风电场内部集电线路,其回路选择问题,应结合风电场实际规划、风机布置特征、升压站的具体位置、风电场建设地理位置等因素,并且参考工程造价,开展综合分析后,再行确定。

当风电场规划容量不小于200MW时,或者是风电场地理位置在丘陵山区时,应采用2回路。

当风电场集电线路布置期间,途经林地、高度路等地段时,应选择2回路。

风电场规划容量不大于200MW时,并且风电场内部环境地势平坦,风机数量较多时,应选择3回路。

运用粒子群算法,分析风电场集电线路中回路数的最优状态;详细开展模型设定,明确分析流程,并且依据粒子群择优原则,开展回路数择优程序。计算结果为:回路数为7时,集电线路为最优状态。

猜你喜欢

风电场杆塔风机
基于北斗的高压输电杆塔智能实时监测技术与应用
数字化风电场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改进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在风机沉降中的应用
《海上风电场设施施工检验指南》(GD01—2020)发布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风机折翼“倒春寒”
某热电厂风机电机节能技术改造
我国离岸最远的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
TS3000系统防喘振控制在 AV80-14风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