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中有机,哪些行业“未来可期”

2020-05-11柳森

决策探索 2020年9期
关键词:办公领域科技

柳森

近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的世界经济走向格外受到关注。

短期来看,世界经济增长、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等受到的影响不言而喻。但长期来看,一些行业、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潜力巨大。疫情的发生是一些特殊场景的演练,也藏着打开机遇之门的密码。

如何把握危机中的商机?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沈开艳带来自己的看法。

产业数字化进入高速发展新阶段

问:您一直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大势中的站位与战略选择。对于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您的基本判断是什么?

沈开艳:我有两个基本判断。第一,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即从注重规模扩张的追随型经济发展阶段,向追求质量的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第二,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席卷一切产业,并深刻地改变着它们的技术特征、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

众所周知,全球主要国家的科技战略重点领域,暗含着未来全球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想要解读和捕捉未来可期的行业商机,一定要认真了解全球主要国家的科技战略重点领域。根据我们的研究与比较,尽管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目标因其要素禀赋、科技水平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但各国科技战略的重点领域仍然具有较强的共性。从我们掌握的材料来看,各国科技战略的重点领域基本上都集中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新能源方面。

问:最近,经常会有人问:这一次的疫情在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是否催生新的行业机会?

沈开艳:这一次疫情发生后,我们看到,与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类似,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加速向大众生活、企业经营、政府管理等各领域渗透;一批生鲜电商、体验式场景、线上办公、在线教育、无人驾驶等新业态崛起;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和体验竞相呈现。

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的智能化、互联网化程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将为提升整个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强大动力。

本次疫情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人人互联”的背景下发生的,社会各界每天24小时不间断关注疫情动向,政府的应急能力、治理能力被社会舆论全方位关注。预计疫情过后,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需求也将更加旺盛。政府端释放的数字化治理需求会成为数字经济的增长点之一。

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孕育新商机

问:除了您刚才提到的一些行业变化,还有哪些商机极具潜力,代表着中国经济的前进方向?

沈開艳:未来的行业恐怕无法再简单地以“新”“旧”来形容,只要是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相信就会有新的、潜力无限的商业机会被孕育出来。

以交通运输行业为例,这个行业本身并不新,但当它与新技术融合、与新需求契合,也能拥有别开生面的新未来。

目前,物联网等ICT技术的深化发展,使无人驾驶汽车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可能,但由于私人汽车的驾驶场景过于复杂,无人驾驶最有可能在应用场景较为单一的公共交通(公交车和市内轨道交通)与货物运输(货车编队定向行驶)领域率先推广。24小时无间断运行的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有望成为主流发展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无人驾驶公交车不存在司机夜间疲劳、超负荷驾驶问题,无人驾驶汽车推广后,亦可通过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司机劳动力成本)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此外,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化,交通运输领域共享化程度加深,共享交通有望由个人出行领域扩展到货物运输领域。汽车等货物运输工具在运输过程中的空置率水平将进一步降低,货物运输领域将打破对货车所有权的执念,更加强调货车的使用权和共享使用权。随着货物运输领域共享化程度的提高,货物的长途运输将有可能被分解为多个短途运输。届时,货物的长途运输将进一步减少,短途运输及运输频率将进一步增加。

问:近来,大家对“无接触经济”新业态颇为关注。在您看来,未来,“无接触经济”得以持续发力、不断深化的关键是什么?

沈开艳:你所说的现象,我也有所关注。一方面,本次疫情一下子使得“无接触经济”业态快速发展,物流终端的“无接触配送”、火神山医院的无人超市等理念被公众迅速接受;另一方面,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有望在疫情后持续升温,应用于各种生产场景的机器人将随上述需求的增加而快速普及。

但细究起来,上述两方面变化均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重要支撑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其重要性将持续增强。

在本次疫情引发的产业领域新变革与新机遇中,物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也尤为显著,智慧物流业有望得到快速发展。

哪些岗位需求增长将更为明显

问:曾有未来学家预见,当大数据、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3D打印、机器人相结合,相当一部分人类工作将被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替代。到时,一些由人类承担的工作不再需要集聚到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进行,“居家工作”将成为一种主流的工作方式。这一次,因为疫情,很多人提前体验了“居家工作”。

沈开艳: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一些单调、重复率高的工作最可能被取代。具有一定创造性,需要沟通、社交、协商的工作会保留或增加岗位。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2017年年底发布的报告,我们国家未来的行业岗位将在2030年出现重大变化。其中,创意人员大类(艺术家、设计师、娱乐业从业者、媒体工作者)的岗位需求将增长85%,技术专家大类(计算机工程师、专家)的岗位需求将增长50%,经理及管理人员大类将增长40%,社会互动大类(餐饮服务人员、零售及线上销售人员、娱乐业服务员、造型师、酒店及旅行相关从业者)将增长36%,教师大类(学校教师,高等教育、其他教育业专业人士)将增长119%;医护人员大类(医生、护士、医师助手、药剂师、理疗师、保健员、保育员以及保健技师)将增长122%。而随着科技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居家办公、远程办公人数规模会持续扩大,工作方式向弹性办公、兼职办公转化的比例会持续升高。

尤其是近两三年,在共享经济的影响下,“共享办公空间”为弹性办公创造了便利和可能。灵活的办公场地,为创业者、自由职业者、新兴行业从业者、移动办公人群创造了一个随时可以见面或在线讨论、跨社区协作的系统环境。这种新的办公空间组织方式,打破了办公、创业和固定空间之间的紧密关联,让不断追求创新的创业者获得了一个更轻松、优质的办公环境。

当可以实现弹性办公和兼职办公的岗位越来越多,人们对生产生活环境的需求一定会产生更丰富的想象和变化。在不远的未来,可以弹性办公和兼职办公的岗位,以创意类、专家类、社会互动类为代表,将明显增加。

在工业4.0时代背景下,产品和服务都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来承载自己的信息,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计划、生产、仓储、维护等信息都存储在云端,便于其他系统持续访问。这种模式被称为“云端制造”或“云端服务”。这不仅使远程工作或远程服务成为可能、劳动者的强制性通勤减少,也将使以“居家工作”为代表的灵活用工模式进一步普及。

猜你喜欢

办公领域科技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领域·对峙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