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干预对不孕症患者身心健康及预后的影响

2020-05-11李兰芳陆文昊陈雪君

中国医院统计 2020年2期
关键词:不孕症依从性微信

李兰芳 陆文昊 陈雪君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附属妇产医院生殖中心,318000 浙江 台州

不孕症是夫妻同居时间超过1年,双方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但超过1年都未发生妊娠的情况。不孕症是一种心身疾病,对于其治疗,不仅需要有效的手术或药物治疗,而且还要对不孕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心理等干预,帮助患者提高不孕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消除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变其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帮助患者提高不孕症治愈率和改善其生活质量[1]。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模式开始被运用于延续护理,可向患者发送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内容,可随时随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2]。为此,本研究对不孕症患者120例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干预、120例进行常规健康教育为对照,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某院生殖中心收治的240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⑴均为已婚成年女性,符合不孕症的相关诊断标准[3];⑵初中以上文化程度;⑶不孕年限>2年,均有生育需求;⑷身体状况较好,能正常沟通,治疗依从性较好;⑸对干预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肝肾功能损伤、恶性肿瘤、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药物依赖、酒精依赖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年龄21~45岁,平均(26.49±3.92)岁;不孕时间2~10年,平均(3.78±1.81)年;原发性不孕59例,继发性不孕61例。观察组,年龄22~44岁,平均(26.35±3.48)岁;不孕时间2~12年,平均(3.80±1.84)年;原发性不孕56例,继发性不孕6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不孕时间、不孕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进行门诊健康教育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每3个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嘱咐其定期门诊复诊。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⑴成立微信平台干预小组,由5名生殖中心的专业人员组成,其中1位高年资的主管护师任组长,成员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各2名组成。⑵组建微信团队,创建“不孕之家”微信平台,将干预小组成员及研究患者添加至微信群;微信群全天开放,每天18点~22点为在线答疑时间,医患、护患之间可以通过微信及时沟通,实现延续性健康教育。⑶干预方法,根据干预研究方案,每周由组员定时发放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资料,每个星期进行一次专题讲座,专题讲座内容涵盖疾病认知、药物治疗、健康生活行为方式、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治疗依从性干预等。⑷互动交流,每次专题讲座后,医患、护患、患患之间可以相互沟通交流,分享成功案例经验,相互监督;干预小组定期收集患者提出的问题,无法及时回复的问题,可交由专人集中反馈到讲座中来,不断改进平台交流效果。⑸定期反馈和提醒,干预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的反馈情况,定期提醒患者药物治疗、饮食、运动、作息、复诊等方面内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3 评价指标

主要评价指标:⑴生活方式评估。采用生活方式自评量表[4],包括饮食节律、饮食内容、体质认识、生活节奏及运动意识等维度,总共19个条目,采用1~5分等级计分,其中前4个维度,分数越低则反映生活方式越好,而运动意识维度则进行反向计分,其分值越高表示生活方式越好。⑵心理状况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5]分别对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年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其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⑶生活质量评估。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中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情感功能等4个维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⑷治疗依从性。采用Morisky治疗依从性量表[6],对饮食、运动、药物服用、复诊等情况的依从性进行评估,该量表满分为8分,其分值越高表示治疗依从性越好。⑸受孕率。对患者随访1年,计算治疗1年后的受孕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的生活方式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的饮食节律、饮食内容、体质认识、生活节奏等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运动意识得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的生活方式评分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间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

注:d为干预后降低值。

2.3 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间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情感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情感功能评分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析结果

注:d为干预后升高值。

2.4 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受孕率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后的受孕率为73.3%,高于对照组的55.8%(P<0.05),见表4。

表4 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受孕率比较

3 讨论

3.1 不孕症患者进行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干预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由于不孕症属于心身疾病,不孕症是构成家庭矛盾、社会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多数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抑郁症等,这些负性情绪影响患者的生活行为方式、治疗依从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婚姻破裂[7]。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2年推广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方案,其中第5点要求积极开展延伸服务,鼓励对患者进行随访健康教育。微信作为目前最为流行的及时沟通交流工具,可快速发送视频、语音、文字、图片等,具有操作方便、交流简单、互动交流、及时通讯、延迟接收等特点[8]。将微信平台引入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健康教育,可将治疗、延续护理、健康教育、随访、复诊提醒等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推送给患者,实现延续性服务,而且还可以通过微信群或个别沟通等实现互动交流,实现医患、护患沟通,激发其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对不孕症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干预对不孕症患者的生活行为方式及其心理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进行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干预后,其生活行为方式(饮食节律、饮食内容、体质认识、生活节奏、运动)、治疗依从性均有较大幅度地改善,每周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疾病知识、药物、饮食、运动、心理等内容,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加强患者坚持治疗的理念和信心,而且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这与柯玩娜等[9]报道的结果相同。不孕症与其自身心理因素关系密切,长期不孕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理失衡,在治疗过程中情绪波动较大,院外的治疗依从性较差;其次,长时间的超负荷心理压力,容易出现一些社会及心理适应障碍,严重者引起躯体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长期心理压力对其卵泡发育、卵子受精、妊娠等均有影响[10],因此,门诊治疗后对其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微信平台对患者群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心理干预,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明显地下降,邱昱等[11]的报道也证实了这点。

3.3 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干预对不孕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预后的影响

生活质量是反映患者对自己生活状态满意程度的主观评价,以患者对自身健康的主观感受为基础,包括躯体舒适程度、生理状态、心理稳定性、社交状态等内容[1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情感功能)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通过微信平台进行院外延续性健康教育,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聆听患者的哭诉与烦恼,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给予针对性心理辅导,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时反馈治疗效果,这些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干预1年后的受孕率高达73.3%,高于对照组的55.8%,这说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及其生育观念,改善负性情绪,转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帮助树立乐观信念,摆脱家庭及社会的压力[13],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提高不孕症患者的受孕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不孕症依从性微信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假排卵与不孕症
微信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微信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微信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