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核战“疫” 全力以“复”
——记防疫阻击战中的上海电机厂

2020-05-10◆典/

上海质量 2020年4期
关键词:电机疫情

◆典 济 / 文

春节前夕,疫情突如其来。作为上海电机厂安全保障部部长,何拥军敏锐地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压力和责任。“必须将职工健康放在第一位,必须全力保障复工后各项防控物资到位。”他立即着手部署采购应急物资。

那时的他也没有想到,第二天就到位的3000只口罩和一批测温枪,在随后的防疫阻击战中马上发挥了作用,第一时间解决了驻外网点物资紧缺状况,尤其是处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办事处。

防疫物资的筹备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虽然防控工作很早就启动,但物资的紧张程度还是出乎了何拥军的意料。“最困难的是口罩采购、消毒酒精,尽管想尽了一切办法,但仍存在一定缺口。”为了堵住缺口,何拥军带领安全保障部一边落实春节期间防控措施执行、进出人员管控、宿舍管理,以及园区内餐饮供应商、施工队、物业保安、设备维修等9个相关方管理,一边不断协调甚至蹲点守候防疫物资。经过十多天的努力,当最后一批的550箱酒精被搬入仓库、等待兄弟单位领用分发时,何拥军才稍稍松了口气。

“春节期间,大家都无怨无悔坚守在防控一线,非常不容易。”何拥军说,“但我们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复工后的考验将更加艰巨,还需要坚持和努力。”

抗击疫情,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像何拥军这样无惧病毒,穿梭在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为抗疫防疫、保产复工作出努力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是最美“逆行者”。

用实际行动宣示责任与担当

“我是党员,我先上!”2月2日,响应闵行区志愿防控服务(支援)队招募令,主动报名参加抗疫志愿者队伍的刘伯龙、丁维兵等6人,在江川路街道协助居委开展抗击疫情工作。这批志愿者中既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同志,也有刚加入组织不久的新鲜血液。

2月6日,剪冲分厂朱伟、部套件分厂叶多雪等团员青年“全副武装”前往上海虹桥火车站南2出口开展志愿服务,为返沪高峰时的上海虹桥枢纽减轻疫情防控压力。防护服都是一次性的,一旦脱下就不能再次使用,为此他们坚持不喝水、不上厕所,不愿因为自己的原因浪费一件宝贵的防护装备。

上海电机厂全面停止食堂集中就餐、改为由供应商分餐配送至各部门后,每天早晨6点半,富忠华就赶往位于奉贤区的餐饮供应商所在地,在那里认真检查各类原材料的进货渠道、食材新鲜程度、烹调工具消毒等细节,全程监督工作餐加工过程,守护职工“舌尖上的安全”。

春节期间回到江苏徐州老家的线圈分厂普通党员姚君华,第一时间响应当地村支书号召,将随身带回的100付口罩捐给了村委,并加入了联防联治志愿者队伍,每天“三班倒”驻扎村子各主要出入口,尽己所能守护群众安危。

疫情爆发时,售后服务部訾炳强、宋海军、黄良3人组成的现场服务团队仍驻守在海阳核电1#机组大修项目中,加班加点开展维修工作。其中,宋海军放弃了与家人春节期间出游的计划;訾炳强1月19日刚从巴基斯坦核电服务现场回国,21日一早便启程赶赴现场;黄良刚完成其他服务工作回到上海,还没好好休息也匆匆奔赴前线。

……

隔离区里温暖的爱

“今天退房4人,还有101人在隔离观察”“206反映吃不饱?行,明天叫他们多加点饭,我记下了”“洗面奶是230的,电脑是503的,吃的是416的”“今天下午技术中心有人来入住?好的放心吧,我会安排好”……这个在前台不停忙碌的是安全保障部员工黄桃荣。

对于外地返沪员工,必须进行14天集中隔离工作,为此上海电机厂安排了酒店,但还需专人负责隔离期间的人员管理。黄桃荣临危受命。

“原本以为安排好员工入住,交代清楚相关事宜,还能返回自己的能源岗位正常工作,没想到一进来,我也被‘关’了。”黄桃荣做了必要的防护,应该是一位“自由人”,但由于频繁接触隔离人员,还是存在一定的隐患,更何况每天的工作量完全出乎预料,为了避免风险扩散,她还是自愿“隔离”起来。

这边正在办理员工入住手续、交代注意事项,那边联络群里就有人“抱怨”:空调坏了、供餐量太少、生活物资不够……她就像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从白天转到晚上,接电话、发信息、协调解决各类琐碎问题,一刻不停。

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在五个楼层间来回奔波,这对她来说绝对是心理和耐力上的巨大考验。“东西太沉了,还没爬两楼就已经气喘吁吁,头晕、恶心,感觉呼吸困难。”每送完一批东西,她都要洗手消毒、减少交叉感染风险,酒店的楼梯上一直能看到她不断上下的身影。

在房间里呆久了,有些人的情绪难免有些波动,当需要的物品没有及时收到,就会打电话“抱怨”。有时候,黄桃荣也会感到特别委屈,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满头大汗,浑身衣服都湿透了,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东西太多,根本来不及送”。但是转身她又把整箱的牛奶和几大袋水果送了过去。

“隔离病毒,不能隔离温暖的爱。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份温情传递下去,尽最大努力服务好大家,为抗疫防疫作一点小小的贡献。”

“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责任”

1月24日大年三十,售后服务部接到了来自山东莱芜电厂的求助电话,一台由上海电机厂维保后发往现场的引风电机急需安装调试,对方希望上海电机厂能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服务人员到现场支持,以确保整套机组按期投运发电。

一方面是上级刚刚传达的疫情防控公告,要求职工待在家里,另一方面是莱芜电厂涉及当地民生供电,确实急需技术支持。陷入两难境地的售后服务部领导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拨通了马恒长的手机,刚讲明当前的严峻形势和为难之处,电话那头的马师傅不假思索地主动请战:“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责任,虽然疫情形势严峻,但请领导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部门领导还不放心,又征求马恒长家人的意见。马恒长的妻子和儿子虽然十分担心,但还是全力支持。

1月26日大年初二,马恒长风尘仆仆赶到莱芜电厂,顾不得行程疲惫和低温严寒,立刻投入紧张的电机安装工作,经过48小时的连续奋战,引风电机投入运行,各项指标均符合运行标准,解决了用户燃眉之急。

复工复产:加速度,跑起来

作为一家生产经营规模、市场占有率及综合经济效益等均名列国内同行业前茅、全国电机制造业的重点骨干企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发展”是上海电机厂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复工以来,上海电机厂通过精准排摸现状,统筹有限资源,精细制定应对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小疫情带来的影响,全力打好复工攻坚战。

生产运行部:确保有限资源价值最大化

生产运行部第一时间联系订单管理部、策略采购部等,动用一切手段和资源,排摸客户端在疫情期间受到的影响,摸清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根据企业内部人员复工情况,详细分析各分厂、关键岗位的复工率、返沪人员数量、隔离情况,提前掌握可能存在的瓶颈工序。“将项目需求、劳动力资源、材料供应进行精准配对,在当前困难时期尤为重要。”生产运行部部长张春强说,“我们必须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确保所有的资源都用在‘刀刃’上,保证生产出的每一台电机都是客户急需的。”

刚果金洛钼项目是中信重工的重点出口产品,非常紧急。去年9月签订合同时,中信重工要求4个月内完成制造,短于标准生产周期,因此交付压力非常大。春节前夕,经过生产条线精心组织,电机顺利完成了制造总装。然而,后续的装箱、集港恰逢疫情爆发,不但被打乱了原先的部署,还有可能让前期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克服一切困难,全力满足用户需求!”一声号令下,生产运行部紧急协调订单管理部、物流部、大型电机分厂,调动一切可用资源,确保电机按期集港。

事后,中信重工特地发函感谢上海电机厂克服重重困难,实现高效履约。鉴于该项目优异的履约表现,双方又签订了塞尔维亚瑞基塔项目订单。

技术中心:打响复工攻坚“前哨战”

随着疫情的发展,技术中心迅速切换办公模式,全员进入工作状态,率先打响了攻坚“前哨战”。

“原本每年春节前后压力都很大,很多技术人员回家探亲造成人手严重不足,今年的形势更加严峻。”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周亮谈到,在全面排摸员工复工的基础上,针对在手任务,技术中心按照产品的重要程度和交货期的紧急状况,制定了详细的产品处室生产技术准备计划表。“六张计划表就是六个分区作战地图,每一项任务谁设计、谁校核、谁审定,都有明确的负责人和时间节点。”

中型异步设计处的技术准备工作量占据了整个中心的一半以上,而且大部分是短平快的“面包产品”,处室压力非常大,急需其他条线给予支援。袁涛得知情况后,二话不说接下了“作战指令”。袁涛本是中型设计处组员,去年9月刚调至通用设计组任组长。“大家的拼劲都很足,我对这块业务还算熟悉,既然有能力就应该多分担一些。”

中心本部干得热火朝天,隔离的技术人员也没闲着。6千余个槽型、3万余条历史数据的无纸化录入是他们隔离期的主要任务。这项工作将彻底改变槽型数据纸质管理的弊端,有效降低槽型重复率,杜绝槽冲模重复开的问题,大大支撑三维参数化设计工作的开展。此外,这些技术人员还自拟了一些课题,如《电机电晕放电与端部防晕》《无功补偿应用》……在隔离期内形成理论技术积累,为实现技术突破打下基础。

“很多人主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并要求再增加工作安排,还有的人希望尽快返回岗位,替大家一起分担重任。”隔离人员的积极态度让技术中心党总支书记郑莉深受感动,“这次疫情考验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相信在大家的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下,我们一定能共克时艰,静待春暖!”

营销中心:多措并举确保全年目标

复工第一天,订单管理部根据在手订单项目,组织全体复工人员,通过电话、微信、传真、邮件、发函等方式,第一时间与22家大的主机厂进行联系,了解各家单位的复工情况、项目执行情况及整体配套情况,前后共梳理项目300余个,涉及产品494台套。同时,根据不同客户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每个项目、每个订单都有详细的实施方案。

为了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确保合同履约率最大化,订单管理部为此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不断与客户沟通调整,并将受疫情影响的247台产品单独进行统计、分类,将项目需求与交付进度捆绑锁定,实时更新,做好相应的跟踪,确保整体计划可控、不断不乱。

“无论现在有什么困难,但全年的指标要求不能放松,一定要努力完成!”市场销售部部长张斌说。

在签订的合同中,有许多包含客户见证的条款。一方面要减少感染风险、确保员工健康,另一方面要按约定完成合同条款、带见证人员进入生产现场,订单管理部与质保部门就疫情期间监理和监造项目逐个进行沟通,确定了工作细则。同时,积极与客户协商,对监造过程采取远程视频、图片、试验证明材料等方式提供给客户和见证人员,既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又确保防疫的同时如期完成见证条款,减少见证人员不到位造成的生产进度停顿。

2月13日,公司某重点科研项目电机试验见证顺利通过。在这次为期三天的试验过程中,见证方的客户代表全程都在2000公里之外,通过手机端实时掌握试验进程。为了确保见证质量,在正式开始前,质量保证部组建了试验微信群,成立了由质量、技术、销售、生产等条线骨干组成的保障团队,全程在线解答客户提出的疑问。同时,根据产品特点和试验大纲,试验人员提前消化见证要点,详细列出了需要见证的关键项目,明确每一个项目的呈现方式和传输内容。冷态电阻测量、堵转试验、温升试验、耐压试验……三天时间里,试验人员共向客户实时传送了20余份视频和照片数据资料,完整呈现了整个试验过程,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试验见证圆满完成。

努力终究会有回报。2 月18日,公司在冶金行业市场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签下广西梧州4台套高炉风机配套34MW异步电动机。该电机是目前国产最大功率异步电动机,标志着上海电机厂在超大容量高速电机领域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2月27日下午,营销中心再传喜讯,公司成功获得陕西引汉济渭工程黄金峡水利枢纽项目订单,共包括7台18MW16P大型同步电动机及配套变频设备,是公司目前承接的最大驱动成套项目。

疫情就是集结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役中没有局外人,每一个人都是主力军。自复工以来,上海电机厂聚焦防疫生产“双线战役”,凭藉所属各单位、各部门的精打细算,合理组织和优化各环节,为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如今,随着内外部产能的逐渐恢复,当前的瓶颈压力陆续得以释放,上海电机厂全面吹响攻坚号角。

猜你喜欢

电机疫情
《防爆电机》期刊
战疫情
《防爆电机》期刊
关于电机滚动轴承的选择与计算
瞻望电机的更新换代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