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生活之源,浇灌词语真趣

2020-05-09沈玲华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1期

沈玲华

摘 要: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词语教学不够重视。统编版教材在不同单元设置了与理解词语相关的语文要素,如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指出低年级理解词语最重要的方法。对此,本文提出要依托课标,准确定位词语教学;扎实展开,高效实施有机训练;巧妙融通,有机滚动认知意识。

关键词:精准定位;巧妙融通;有机训练;词语真趣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1C-0118-02

词语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感知语言的重要载体。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词语教学不够重视。统编版教材在不同单元设置了与理解词语相关的语文要素,如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指出了低年级理解词语最重要的方法。笔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例,在本文中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依托课标,准确定位词语教学

统编版教材第一学段与第二、第三学段的教材不同,没有将语文要素直接鲜明地提炼出来,也没有鲜明的组织形式,需要教师自主研读教材并揣摩编者的编排意图,精准提炼出语文要素,从而准确地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梳理精准的目标意识。

(一)从课标中寻要求,对应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一学段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教师从课堂教学的目标入手,就可以将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确定为了解词语的基本大意。

因此,从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要求,联系统编版教材整体性编排设置,我们应该将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第三单元的学习重点,定位在结合文本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而第六单元就应该聚焦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大意,第八单元则是借助于图片展开阅读。只有将单元教学的目标定位准确,突出训练的要点,才能在有的放矢的过程中有序地提升学生的内在能力。

(二)从教材中寻体系,付诸于教学实践

教師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单元学习的重点可以巧妙地借助于课后习题、小泡泡提示等导航阅读系统逐步深入,并从这一单元最为典型的课文中选择最适合的训练点,为后续几篇课文的教学做适当铺垫和认知,形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这一语文训练点的教学序列。

比如,通过教学《古诗二首》的诗意理解和画面再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尝试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诗歌中的词语;在《荷叶圆圆》中尝试运用同样方法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强化对这种理解词语方法的感知;在学习《要下雨了》时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和载体的作用,积极通过实践尝试的方法历练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最后在“语文园地”中教师可以积极创设可感的生活情境,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推向生活实践,真正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提供实践基地。

二、扎实展开,高效实施有机训练

(一)直观图片介入,构建准确理解的通道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性思维为主,内在的认知经验相对匮乏,对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的现象和事物,教师需要运用图片和实物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亲眼目睹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直观经验,让词语更加具有质感,从而迅速地了解词语的内在意蕴。

如教学《荷叶圆圆》中“摇篮”这个词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最初的摇篮就是用竹子编成的,用手推动篮子并能够左右晃动。在进行了基本的介绍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和介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在观察后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体验:有的学生发现“摇”是提手旁,而“篮”是竹字头;有的学生思维被进一步打开,联想到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就如同小宝宝躺在了摇篮里,摇摇摆摆,非常舒服。

一个词语,一张图片,教师通过简单地介绍建立了生活实际与词语理解之间的认知通道,不仅巧妙地帮助学生识记了字形,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词语含义和内蕴的探寻与深化,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形象动作呈现,强化深入理解的资源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儿童是依靠动作、声音和色彩来思维的。”教材文本中的一些词语,学生在生活中有过初步的接触,但理解起来又相对模糊而笼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动作体验的方式来进行精准理解,并进行“现身说法”,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教学《古诗二首》中《池上》的“撑”字时,教师让学生尝试实践体验,借助动作来进行词语的感知与理解。为此,教师特意在课前准备了一根长长的竹篙,请学生通过自主性理解诗句来想象孩子撑竹篙的样子,但学生的理解都出现了不同的错误,将“撑”与“划”字混淆起来,有的学生指出荷塘里都是密密层层的荷叶,船桨根本就划不动,怎样才能发挥竹篙的作用呢?学生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教材中的插图,再次进行动作模拟,将“撑”字的意思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动作体验,让原本模糊的印象变得清晰,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在的认知经验,并将这种经验与当下所要理解的词语进行统整和关联,使学生对词语的感知更加精准而生动。

三、巧妙融通,有机滚动认知意识

(一)依循语言学习序列,在推进中深化效果

词语教学绝不是理解了词语就直接完事,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理解,在理解过程中朗读,在朗读过程中不断深化,在深化过程中巧妙归类,这一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

比如,在课文《荷叶圆圆》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就一个“躺”字,形象而极具拟人化地将小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的样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并与课文中“荷叶是我的摇篮”形成匹配对应之势。类似的词语还有“展开”与“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唱歌”与“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游来游去”与“荷叶是小鱼儿的凉伞”……这些词语不仅与小动物的描写特征相吻合,同时也有效地契合了文本内在的表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认识“停机坪”“摇篮”“歌台”等事物,结合文本中的语言感知这些事物的特征,并借助于实践、表演和朗读的方式,感知小水珠和其他小动物的心情。

这样的教学,既能让学生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理解内容,并在积极朗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同时也能够夯实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积累,让学生取得内化素材、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积淀语感的多重学习效果。

(二)依循课内课外关联,在推进中统整联系

统编版教材单元编排体系,使后面的习作和語文园地都与前面的课文指向同一个认识中心。如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语文园地”就先后设置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以及和大人一起读的方式。这几个板块的设置与安排,都与单元中“夏天”这个主题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具有重要的推进价值和意义。

为了避免在教学中出现机械而枯燥的一面,教师打乱了原本教材的编排顺序,创设了小猪佩奇过暑假的鲜活情境,将“语文园地”中识字加油站、日积月累以及和大人一起读等三个板块的内容融入其中。

在课堂中,学生和小猪佩奇一家人悠闲地坐在庭院的花园里,一边擦上“花露水”,坐在惬意的“竹椅”上,用“蒲扇”扇风,吃着“冰棍”和“西瓜”,听着老人家讲述着“牛郎织女”的故事……

这样的情境设置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夏天生活的美好,契合单元的人文主题,更促进了识字和理解词语与现实生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融通,真正落实了借助于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语文要素。

四、结束语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词语的感知与理解需要从学生的生活源头浇灌。只有真正地将生活与语文学习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建清.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8).

[2]吴道凯.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课外语文,2018,(22).

[3]唐佳妮.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困境及突破[J].法制与社会,2016,(19).

[4]郑海娟.借助有效语境,优化词语教学——小学语文“语境式”词语教学例谈[J].内蒙古教育,2015,(36).

[5]冯稚.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

[6]张少华.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8).

[7]叶姗姗.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导刊,2013,(9).

[8]张建平.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攻略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9]郭烈萍.语文词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1,(9).

[10]曾泉根.谈谈关联词语的教学[J].江西教育,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