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大桥背后的大国工匠

2020-05-09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茅以升长江大桥通车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流、世界第三大河流。1949年,周恩来总理邀请了茅以升等桥梁专家参加开国大典。这些专家非常激动,大家在一起讨论,最后向中央递交了《筹建武汉纪念桥建议书》,建议建造武汉长江大桥。这封建议书寄到了中央,周总理一看,说这个建议非常好,我们不仅要打破一个旧世界,还要建设一个新世界,在长江上建一座桥是非常壮丽的设想。如今,在我国长江的干流上,一共有111座大桥。中国长江大桥的建设,依靠一批桥梁建造专家、大国工匠们的呕心沥血,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茅以升 江苏镇江人,小时候在南京读小学,就在夫子庙那一带。有一个星期天,同学叫他一起出去玩。因为感冒发烧茅以升没有去,结果那天夫子庙的桥倒塌,他的好几个同学都不幸遇难。所以,小小年纪的茅以升就下定决心,长大以后要造一座永不倒塌的桥。后来,茅以升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又先后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和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成为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接受了修建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

梅旸春 江西南昌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电机系后,被公派到美国普渡大学机械系深造,并如愿进入美国费城桥梁公司工作。不久梅旸春毅然回到祖国。梅旸春回国后投身建设的第一座大桥是钱塘江大桥,为阻断侵华日军南下,建成仅89天后被炸毁;后来建造的澜沧江昌淦大桥,通车仅42天也被炸毁;还有柳江大桥,为阻断日寇,再次被奉命炸毁。三次建桥、三次被毁,梅旸春的建桥事业可谓多舛。然而,他要在长江上建大桥的决心从没有动摇过。新中国成立后,梅旸春积极投身到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之中,那个时候他是副总工程师,到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时候,梅旸春是总工程师。

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國第一座应用国产材料、完全由国人设计和施工的长江特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非常困难,当时正好遇到我国的“三年困难时期”,大桥修建暂缓,所以压力非常大。1962年早春的一天,梅旸春因突发大面积脑溢血,倒在工地上,再也没有醒来,没能亲眼看见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这位知名的桥梁专家,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家咸 上海人,是李鸿章的曾孙。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毕业后他和几个同学都在上海找到了很不错的工作。1950年,当听说国家要建武汉长江大桥并在北京成立了设计组的消息后,他和几个同学都表示要去参加建设。虽然家里人一致反对,但他们去意已决。他和同学一起来到了北京,找到铁道部毛遂自荐,后来就留在设计小组工作。李家咸先后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枝城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等桥梁的设计、建设。李家咸在80多岁的时候,还参加了江苏苏通大桥的建设,一生都奋斗在建桥一线。

李国豪 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系,随后在德国继续学习桥梁工程和结构力学。他在那个时候就非常了不起,发表了重要论文“悬索桥按二阶理论实用计算方法”等,被誉为“悬索桥李”。1955年,他担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在从事教育工作之余,中国几乎所有的重要桥梁建设工程,他都参与了论证和顾问的工作。

李国豪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研究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的振动问题。1957年10月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那一天,当车辆开过大桥时,大桥突然发生了晃动,拥上大桥的人们一时非常紧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车典礼后,大家都不敢提这件事。但奇怪的是,大桥虽然在建成初期出现了晃动,但通车后的运行情况却十分正常。李国豪就一直研究这个问题。后来,“文革”期间他被关在牛棚里,仍偷偷地研究为什么武汉长江大桥会发生晃动。最后他找到了原因,得出的结论是: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时出现的晃动,是由于拥上大桥的人群荷载造成的桥梁弯曲,形成了扭转共振,大桥自身结构没有问题。这样就为以后的大桥设计和建设消除了隐忧。

(摘自《解放日报》 徐蓓/文)

猜你喜欢

茅以升长江大桥通车
茅以升的不担心
通车!
“技术通车”
茅以升和他的理想
茅以升设奖敬母
公安长江大桥斜拉桥钢桁梁高强度螺栓施工
南京市长
茅以升:家外有家至死不被原谅
安庆长江铁路大桥主塔4#墩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