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小课题,服务大教育

2020-05-09王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4期

王丽

摘 要:教师教研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将对教育新理念的引入或重塑、学校教育发展等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首先对开展小课题教研的关键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并着眼教师教研能力提升探讨教育小课题实施路径,认为小课题教研成果的取得,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明确的分工机制、完善激励的导向功能、建立强大的教研团队。

关键词:小课题 教师教研 教研团队

美国教育家Bowlin指出,“如果教师在教育工作的同时进行研究,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提高。”现实来看,笔者所在学校一直以来都将教师教研能力的高低,作为教师业务水平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教师调整教学与教研时间分配起到重要的引向作用。适应学校的教研要求与教师成长的专业需求,笔者选择教育小课题研究作为主要课题,并结合多年教研经历展开研究,这将自身教研行为进行更深的反观,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1]

一、开展小课题教研的关键要素

小课题研究是指教育“当事人”“实践者”,将随身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疑问或话题设立为教研课题,运用科学的教育教研方法,加以持续关注、深度追问、积极解决的研究性教育行为。相形之下,小課题更容易在短期内获得研究成效,并且容易实施到教育实践中予以检验。要开展小课题教研,必须明确开展教研实践活动的关键要素。[2]

1.课题教研能力的识别分层

当前笔者学校按照课题教研能力高低,将教师分为两个层次,即:具备基础教研能力的教师,具体表现在:能够自主搜集整理既定研究材料、拟定撰写课题、执行实验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写作论文等;具备高等教研能力的教师,具体表现在:能够将研究资料应用于课题研究中,能够协同其他教师进行合作交流,能够根据实践情况及时调整实验流程,能够创新课题研究方法等。小课题的选择一定要适应教师的教研能力高低,鼓励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找问题、定课题,唯其如此才能保证教研成果的实用性。[3]

2.课题教研要符合实践要求

小课题的设立一般必须围绕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从多年小学教育教研经验来看,建议尽量选择教师亲身经历且能够与教研热点或教研命题相近的小课题。这样的课题所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实践问题的解决有直接关系,实践的可行性更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更大。同时由于小学在教研层面没有独立的经费及体系支持,故而需要更贴合实际,能够侧重于对教学工作的指导、服务,并尽可能对教师的工作产生效果。[4]

3.课题教研要适应意愿动机

从教研能力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基本能力、素质都处于基础教研水平,彼此间的差距不大。故而小课题教研是否能够做出成效关键不在能力问题,而在他们是否愿意精益求精、把课题做得更好。同时研究认为,教师在自主状态下的教研更能全身心投入,深入问题深处获得教研成果。故而,小课题教研必须基于教师内在的主动,要考量不同教师的个性与兴趣,考量其推理思维与学习情商的差异,让教师选择课题,同时由学校对课题进行审查矫正。

4.课题教研要给予充分支持

小课题教研同样属于课题教研序列,作为学校及教研组应该对于教师的教研行为给予充分肯定。要在课程安排及舆论氛围上给予教研更多的支持声音。课题教研需要全校教研机制的建立,需要普遍做教研的良好风气,需要激励机制的外部推力,让教研成为学校的一种优良传统。

二、基于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教育小课题实施路径

教师教研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平时教研的实践锻炼与专业指导。就教育小课题而言,学校应该从宏观上完善教研机制,而教师则应该从认识上认同教研对于课堂教育的正面推动作用。为此,我校十分注重小课题研究,同时笔者也确立了将小课题作为课题的研究思路。从问题视角来看,当前县域内课题教研往往缺乏科学、有效、系统的教研方法。故而,立足小课题,展开对教师教研行为的深层次研究很有必要。

1.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小课题关注的是课堂问题,聚焦于学科、学生、教材等其中的某一方面,虽然对于专业理论研究能力的考验并不高,但是依然需要注重规范度,尤其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实地观察法、个案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实验推理法及对比论证法等。适应不同的课题性质,其运用的方法往往不同。如对于某种教育手段的应用效果需要长期跟踪了解,可以采用观察法与问卷法等,对于不同教育模式的课堂效果研究,可以采用实验法与对比论证法等。

2.建立明确的分工机制

单个小课题虽然参与人数较少,但研究同样需要明确的人员分工。通常地,小课题需要有一名教师作为主持统领整个课题,其余教师则依照自己擅长领域领题,或者遵从规范流程,从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立项申请、研究实施到撰写报告等环节全程参与,进而完成任务的科学化分工。

3.完善激励的导向功能

小课题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容易析出成果,且对于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较高。不过要想持续的保证教师饱满的教研热情,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学校要给教研教师留出时间空当,除却课堂教学时间外的其他任务应该适度调配,给予教研教师以足够的教研空间;另一方面,要建立教研成果评价机制,成立学校教研成果评价委员会,将教研成果的评价结果纳入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项考评中。唯有激励得当,教师才能在教研的满足感中更获得十足的成就感,让教师真正愿意去通过教研来促进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建立强大的教研团队

当学校多数教师都通过多轮的教研参与熟悉教研流程及规则后,学校可以按照其学科、意愿等,依托教研组对教研教师进行分组,形成小课题教研的基础性单元,以保证教研的常态化进行。同时,每个教研组可抽选一位教师,与学校教研骨干、教研专家组建学校教研团队。其职责是代表学校参与全市教育教研评点,进行县域间的小课题教研交流,并指导本校的课题教研工作。每周学校教研团队可安排一次实践课程,内容包括教学观摩、课例分析、磨课反思、同课异构等。同时可定期开展教学沙龙与教研轮流讲座等,促进教师教研成果的共享。

结语

小课题教研,必须围绕教研主体教师进行,同时要依照课堂教育问题的解决来确立教研课题。作为学校方应该建立全面的教研支持机制,着力于通过激励机制引领、教研团队指导、教研方案分工,实现小课题教研成果的析出,为教育发展注入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紫薇.我国小学教师合作教研的现状与特点——以山西省小学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4(27):34-37.

[2]张燕.小学教师教研能力层次探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35(01):42-45+49+123.

[3]衷亚魁.小学网络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2):60-61.

[4]吴庆国.农村小学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