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友兰中和民主论的价值观探析

2020-05-09崔锁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冯友兰中和儒家

摘 要:冯友兰在《一种人生观》、《新世训》(《致中和》)、《中国哲学简史》(中和)、《中国哲学与民主政治》与《中国哲学中之民主思想》等著述中注重以“中和”诠释“民主”。中和民主论构成了冯友兰民主思想的特色。

关键词:冯友兰;民主;中和;儒家

冯友兰的民主思想更侧重于“中和”这一价值维度。宗璞先生引用了冯友兰《中国哲学与民主政治》的内容,分析了民主的四个条件,并重提了“和”的重要性。耿成鵬、张枫林主要是抓住“内圣外王”作为冯友兰建构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要点。高秀昌点明了冯友兰对“中和”与“民主”的深层思考。柴文华分析了冯友兰在《新事论》当中有关“民主政治”的理论建构。其主要观点是“民主政治”是政治的社会化,并以生产社会化为基础。应该说,政治社会化暗含着“中和”的理念。王芳恒的博士论文《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也研究了冯友兰的民主思想。其中提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行近代西方式的民主政治。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思想,包含有民主的精神因素,或者说民本的思想,这是绝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 都不会反对的。”由此可见,学者们对冯友兰的民主思想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并点出了“中和”与“民主”的关系。但是,并没有把冯友兰的民主思想凝练为以“中和民主论”为主体的地步。而且学者们没有从冯友兰的人性论基础上进行展开,进而无法窥见冯友兰以中和释民主的思想历程。文章恰恰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引申。

一、《一种人生观》论中和民主

冯友兰在1924年出版《一种人生观》,参与了“科学人生观论战”。冯友兰认为:“人生之目的是‘生,‘生之要素是‘活动。活动之原动力是‘欲。”这恰如马克思主义把“现实的人”作为人的基本属性。他接着在“中和与通”的部分认为:“假使人之欲望皆能满足而不自相冲突,必须于相互冲突的欲之内,求一个‘和。和之目的,就是要叫可能的最多数之欲,皆得满足。所谓道德及政治上社会上所有的种种制度,皆是求和之方法…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较好,正因其所得之‘和较大…以判定一学说或一制度之真伪或好坏,全视他们所得之和或通知大小而定。”这里的“多数之欲”已经带有“民心”、“民意”的含义,并且提到了“求和”的制度。冯友兰借助于“中和与通”已经暗示了以中和释民主的可能性。冯友兰在此书中还提出“若有一个较好的制度,就可得到一个较大的和;若所得到之和较大一分,所谓善就添一分。假使我们能设法得一大和,凡人之欲,节能包在内,‘并育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则即只有善而无恶,即所谓至善,而最丰富最美之人生,亦即得到矣。”这又把“中和论”提升到人类群体的“美好”与理想境界。冯友兰接下来提到了“中和”的反面——“乱”。他例举了“饮酒无量,不及乱”。他强调“理智的判断”。这就把“民主”与“科学”、“理性”结合起来,实现在政治思想领域里的科学化。

二、《新世训》论中和民主

冯友兰《新世训》的第七篇是《致中和》。这不同于“做事恰到好处”的“道中庸”,而是强调人的“各方面底生理及心理底要求,各得到相当底满足,而又都各不相冲突”,同时“就社会方面说,一个人的胜利底或心理底的要求,亦可以与别人生理底或心理底要求相冲突。”他进一步说:“致中和应用在政治社会哲学方面,即是民治主义。”他所说的“民治主义”相当于民主体制。

三、《中国哲学简史》论中和民主

冯友兰在这里再一次阐释“中和”的含义,同样强调“一个组织很好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统一”,强调了“和是调和不同以达到和谐的统一”。这就启示我们“民主”并不是强求一致,而是让不同身份属性、不同职业分工的人能够协调起来。冯友兰在1987年接受采访的时候,分析了毛泽东的“求同”必然导致“仇到底”,进而认为中国哲学的辩证法应当是“仇必和而解”的“求和”。

四、《中国哲学与民主政治》论中和民主

他在孟子“民为贵”思想之余,丰富了中国哲学中的民主思想。他举出四点。第一点是“人是人”的观感。其中又分为“人的独立性”与“人不是神,都会犯错误”两个层面。冯友兰“否认”了“绝对正确”的存在,肯定了“能受批评的容忍态度,在实行民主政治的条件上,是很需要的”。这是对“以生欲论人性”的升华。这种“独立性”恰恰要诉诸于“中和”,才过渡到民主政治之中。这就引发了第二点。第二点就是“对一切事物多元论的看法”,反对“整齐划一”。他从而引申出“和而不同”的理念。他强调:“民主政治就是政治要合乎中和的原则,容万有之不同,而和合的发展。”这是冯友兰以“中和”释“民主”最重要的结晶点。第三点是“要有超越感”。但是,冯友兰同样以“和之以天倪,对万物不齐,即以不齐齐之;便是超越的观感”说明此意。第四点是“幽默感”。笔者认为,幽默感之于民主政治,就好比是人们有了宽容和谐的政治氛围,进而能够“心情舒畅”,符合毛泽东所提出的“六又”原则。就儒家的“中和论”而言,“乐”恰恰与幽默感相通,而中和恰恰是“乐”的一个重要基础。

五、《中国哲学中之民主思想》论中和民主

冯友兰在此篇文章中先是分析了中国哲学中有关民主的几种因素,比如《孟子》当中的“民为贵”,墨家的“《尚同》”、“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孟子》中的“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孔子的“正名”学说,孟子的“王霸之道”。他提出:“所以孟子和荀子都主张人类是平等的,这就是民主思想中的重要核心。”接着他从道家的“顺其自然”谈到“孔派理想,是关于‘中与‘和的方面。”他重复了最开始《一种人生观》里面“以生欲论人性”进而强调“社会领域里的‘中和”的思想,并且认为:“我们可以说‘和是使民主伟大的原因。”

六、结语

“中和”构成了冯友兰民主思想的精髓,贯穿于其思想的整个历程,对当代研究民主政治、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非常有益的启示。冯友兰以中和论民主的思想揭示了儒家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源流,值得学者们注意。

参考文献

[1] 宗璞.冯友兰的民主观[J].学习之友,2009(07):7.

[2] 耿成鹏,张枫林.冯友兰道德理想与民主政治[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5-6.

[3] 高秀昌.论冯友兰对中国自由民主之路的探索[J].中州学刊,2008(05):162-166.

[4] 柴文华.论冯友兰的西方文化观[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1):10-14.

[5]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

[6]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二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9,11,14.

[7]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四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427.

[10]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六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151.

[11]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十三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474.

[12]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十一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565,566,588.

基金项目:文章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啊:16JJD720004;文章为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衡水学院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中践行守正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文章为衡水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论语藏”的探索与建设)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崔锁江(1977.12- ),男,河北无极人,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衡水学院董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猜你喜欢

冯友兰中和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最好的尊重
免疫塞内卡病毒灭活疫苗后豚鼠、家兔与猪的血清中和抗体相关性研究
我不想让你误会
范扬:博采与中和的风范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在幽深与高古中追寻中和之美——读段朝林中国画作品有感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