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0-05-09朱名强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中高职衔接教学改革

摘 要:中高职衔接背景下,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重要且长期的。文章分析现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存在的实践能力不足、课堂氛围不够浓、竞争意识不强、培养人才与企业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推动教学改革。采取了以下措施:推动三年五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企业实践能力培养;以竞赛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动”、“做”起来;以团队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团队荣誉感。通过改革,实践能力贯彻中职和高职全过程,强化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由此可见,要把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然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在中高职衔接背景下,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为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各职业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如采用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教学、项目教学等。文章是以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主线推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技能型实践型人才。

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人手一台手机,导致学生沉迷于玩手机,看视频、看小说、玩游戏,无心向学。课堂玩手机,所以教师上课也特别吃力,学生不愿意学,不愿意动手做,教学效果不明显,从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中职院校的功能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和能力的提升来源于不断实践,实践能力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实践锻炼是检验课程教学成果的最佳途径。然而,实践教学目标与企业社会需求脱节,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适应企业社会的需要。

(三)课堂“动”、“做”的氛围不够浓,没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推动教学改革

(一)推动三年五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企业实践能力培养

利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地,实施分段式的人才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学生的“身份”是以工学交替变换的方式进行。身份变换过程为:学生→企业预备员工→学生→学生+准企业员工→企业员工。

具体做法是:

第一段 :学生先在学校学习1年,完成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此时的身份是学生。

第一学期邀请相关企业的人员到校开展专题讲座,安排学生到企业见习参观,组织学生学习企业文化、企业生产流程和企业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第二学期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实施项目化教学,突出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专业能力。

第二段:带着问题和思考走进企业。在校外进行3个月左右跟岗实习,熟悉和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和管理模式,初步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技能。通过跟岗实习实践锻炼,学生初步建立起“企业员工”的概念,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为下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此时的身份转变为企业预备员工。

第三段:揣着体认和反思回到校园。回校继续学习,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此时的身份是学生。

第三、四学期实施项目化教学,安排专业课学习和生产实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采用多元化模式,让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考试和各种职业技能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专业项目的实施能力、安全操作的行为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四段:到企业进行至少6个月的顶岗实习,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为就业做好准备,校企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共同评定实习成绩,此时的身份转变为学生+准企业员工。

第五段:顶岗实习结束后,获得毕业证书,成为正式的企业员工。

利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地工学交替实施分段式教学,实现学生的“身份”变换,逐步地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首岗胜任能力,使学生逐步适应职业岗位,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最终成为合格职业人。

(二)以竞赛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动”、“做”起来

对学生来说,实验实训、社会实践、实习、参与教学的管理、志愿服务活动、上课的发言、课堂的讨论、社团或是学生会的工作……都是“实践”,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这些实践中更好的“动”、“做”起来呢?在此,主要通过课程课堂改革,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每一门课程有自己的特点、性质、作用,不能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所以,并不是每一门课每个内容都可以采用竞赛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且内容不同,采用的竞赛活动形式应该不同,要根据具体内容而定。无论教室课堂还是实训室课堂,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设计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1)可采用虚拟仿真的教学内容的竞赛活动组织形式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等课程可采用虚拟仿真教学手段,教师开发典型的竞赛项目,制定竞赛方案和竞赛评分标准,在教学过程中以竞赛活动形式组织,让学生在“做”中“动”起来。

(2)动嘴型的内容竞赛活动组織形式

动嘴型的内容主要为理论性的知识,针对这种理论性的知识,以够用、适度为原则,竞赛的组织形式主要为以回答和抢答的形式。

通过这种竞赛活动组织形式,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动笔型或答题型的内容竞赛活动组织形式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根据课程内容,设置选择、判断等题型的竞赛活动,通过网络无纸化进行,结束可立即知道竞赛成绩。比如《电工作业》、《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可采用这些形式。

(4)任务型或项目型教学内容的竞赛活动组织形式

通过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个任务或项目,可采用竞赛活动的组织形式。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自锁电路、正反转控制电路、星三角控制电路、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机床线路排故等都可以制定好评分标准,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竞赛,从而提高学生完成任务或项目的效率和效果。

还可设计其他类型竞赛活动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做”、“动”中提高。通过竞赛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竞争意识及就业竞争力。

(三)以团队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团队荣誉感

世界500强企业素质频数统计中排在前列的有:團队精神与协作能力、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工作热情主动、责任感、专业技能等。为了让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将这些素质内化,提高学生所在团队的荣誉感。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团队,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有队旗、队徽、口号、目标等,团队包涵更多的文化。以团队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

教师在课堂采用团队形式组织教学,发挥每个同学在团队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在团队都有出彩的机会,让学生去为团队荣誉而努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荣誉感与成就感

三、结语

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重要且长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或方式进行强化。教学改革目标需要老师的精心组织,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文章通过推动三年五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企业实践能力培养;以竞赛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动”、“做”起来;以团队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团队荣誉感等三个方面进行强化。营造了人人尽展其才的环境,浓厚课堂“动”、“竞争”的氛围,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培养具有更强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白玲.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民族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D].2018.

[3] 马提宝.高职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D].2017.

[4] 王文娟,袁红春,葛艳.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探索[J].2018.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XZZJG2018A001。

作者简介:朱名强(1985- ),男,广西柳州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工学硕士,教师,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研究方向:自动控制技术、电气电子技术和实验系统。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培养中高职衔接教学改革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物理教学改革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生产实习教育现状分析
基于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