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闷课”实现课堂的有效沟通

2020-05-09吴美珍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智慧情感

吴美珍

一、现象:“自主”背后令人困惑的“闷课”

众所周知,让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使其从“受逼”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头等大事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很多老师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都能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语文课为例,老师们往往以一个主话题切入,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创造,激发学生主动研读课文的积极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看到,原本期待出现的热烈交流、思维碰撞等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一片沉闷和茫然,也就是所谓的“闷课”。

在传统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闷课”的主要特征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学生思维呆滞。“闷课”的结果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尝试:走出“闷课”,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沟通

笔者曾读过一本由马蒂·布朗斯坦写的名为《有效沟通》的书,其中有一个寓言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无法将它撬开。一个瘦小的钥匙来了,它把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这个故事说明:打开锁其实很容易,只要你有钥匙。人与人沟通也是如此,需要的是你如何用既准确又不失巧妙的方式打开对方的心。

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巧妙地与学生开展有效沟通,从而走出“闷课”呢?笔者基于《有效沟通》的理念和方式,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尝试。

(一)把握主旨

沟通,其定义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可见,把握沟通的目标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为此,在语文课前,笔者深入钻研教材,做到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这样,不管课堂沟通过程中出现任何变故,都能达到“万变不离其宗”的效果。

(二)减教放权

为打破“师劳而功半”的“闷课”现状,切实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把握沟通主旨的基础上,如一个经验丰富的“钓鱼者”,气定神闲地“放长线钓大鱼”。课堂上,笔者向学生提出“三个允许”:允许讲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自己的意见,真正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同时,尽量减少教师的“教”,只在“该出手时才出手”。

(三)注意倾听

这是进行有效沟通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又要解读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信息。而倾听,就是一种对学生最好的解读方式。事实上,由于学生受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他们的发言往往是粗糙、浅显、不得要领甚至是语无伦次的。所以,在倾听的时候,我们要能听出他的“言下之意”,要尽可能地去理解“他是怎么想的”,要善于抓住他发言中的“亮点”,从而与他深入地展开沟通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老师是“懂我的”,才会兴致勃勃地继续进行交流。

由此可见,倾听,其实更多的是在“读”学生的心。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应尽一切可能创设机会让学生发言,而倾听学生的发言,需要老师多一分耐心。

(四)巧妙引导

这最考验教师的功力。为打破“闷课”僵局,课堂上不仅要通过精妙的提问激活学生思维,而且要能在沟通出现障碍时有拨开云雾、指引迷津,关键时刻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当学生发言粗糙、浅显的时候,要能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词句,带学生走向理解的深度。如在教学《半截蜡烛》中,当学生对杰克的勇敢认识不够时,我引导学生关注“默默地坐着等”,思考“此时他坐在那里等待的究竟是什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等待死亡的可怕”和杰克的勇敢。在学生的发言啰里啰唆却不得要领的时候,及时出手,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如教学《理想的风筝》时,学生对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描写“柳枝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展开了争论,却无人能领悟其中的借物喻人,于是我及时介入:“在这两句话的描写中,你分明看到了谁的影子?”因讨论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学生立刻恍然大悟,精彩的发言就此产生。除此之外,在语文课堂中,老师有时候甚至不用说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许就能让学生心领神会。于是,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时时能迸发智慧的火花。

(五)注重合作

走出“闷课”,还要能善用“合作”。这里的合作绝不是几个人讨论讨论走走形式,而是一种真正的合作。有师生间的合作,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互动交流,交流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一致,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在思想的碰撞中实现教学相长;有生生间的合作,引导学生学会“1+1”大于“2”的沟通方式。在这种充分沟通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会不断推进,情感和思想也得到了陶冶,教学目标就能在有效的沟通中得以实现。

三、回味:沟通是一门艺术,有效沟通需要智慧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中与学生的沟通确实是一门艺术。要实现有效沟通,不仅需要教师锤炼自己的语言,更需要教师拥有一份过人的智慧。正如昆體良所说:“教师应当是明智的人,他应当深知教学方法,懂得俯就学生的能力。如同一个走路很快的人,如果他恰好和一个小孩走在一起,他就会用手牵着小孩,放慢自己的步伐,不能走得太快,免得他的小同伴跟不上。”另外,中国联通有这么一句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是的,人与人的沟通就是从心开始的。我想,当教师能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真正尊重课堂上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思想、情感的时候,也就拥有了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那份智慧。那时候,“闷课”将不复存在。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智慧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