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室外学习环境的创建研究

2020-05-09袁莉蔓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

袁莉蔓

摘 要:幼儿园室外学习环境作为一种真实的、独特的教育资源正慢慢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方式。幼儿在室外的游戏和学习不仅能锻炼身体素质,促进动作发展,更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言语表达、社会交往、艺术表征和学习品质的发展。室内学习环境和室外学习环境有机地整合,会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本文聚焦园本化的室外学习环境实践,旨在完善室外学习环境的创建和指导,为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室外学习和游戏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方法,从而促进在园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室外学习环境 教师指导策略

我园是一所省一级公办幼儿园,立足于幼儿自主探究与艺术表征的园本课程研究,精心创建了精美、有序、材料充足的室内学习环境。但由于建园时间长,建筑房舍陈旧、室内面积较小,远远不能满足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及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突破班级和教室区域的局限性,将室内学习环境延伸到室外是我园课程发展的阶段性任务。经过三年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的室外学习环境的实践,我园为幼儿的学习和游戏创造了更加丰富、多元、开放、自由和想象的室外学习空间,贯彻了《指南》“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原则及“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使之成为推进课程研究和落实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桥梁。

一、确定幼儿园室外学习环境的创建思路

确定创建思路是创设适宜的室外学习环境的前提与基础。研究者从四个要素确定创建的总体方向与整体原则。创建的理念,即明确室外学习环境的价值取向与教育意义,突出整体环境的潜在价值;创建的功能,即室外学习环境中各区域承载的教育功能;创建的方法,即用儿童的视角进行环境创设,突出儿童不同层次的需要和学习方法;创建的效果,以儿童在此环境中能否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检验的核心标准。经过四个要素的考量与实践,最终创设出适宜幼儿全面发展的室外学习环境。

二、幼儿园室外学习环境现状分析

根据室外学习环境的创建思路分析现有的室外学习环境现状。

第一,现有的室外学习环境是否能够容纳全园所有幼儿,是否覆盖幼儿发展的五大领域,是否同时匹配三个年龄段的发展需求。经过分析静态的场地空间,现有的户外场地平均仅可容纳6个班级幼儿,不能满足全园幼儿同时开展户外游戏;仅创设7个游戏区,即积木区、泥工区、戏水区、娃娃家、涂鸦区、沙区、棋类区,缺失部分领域核心经验的渗透如科学领域、艺术领域中的音乐;缺少不同年龄段的典型兴趣区域,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如光与影、水与沙的混合、木工区等。

第二,现有的幼儿游戏状态是否理想。目前的室外学习区域的设置不能满足幼儿的跨区联动游戏和幼儿合作游戏,也出现较多的幼儿不能长时间专注的探究,更没有多天多次的持续同一主题的游戏探究。根本原因在于,区域材料缺失和管理的死板不支持幼儿进行区域之间的游戏,将幼儿固定在某个区域内,而非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支持幼儿进行跨区游戏。

第三,教师的指导是否适宜。根据观察,教师的指导具有随意性、偶然性,缺失持续的、深度的支持。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室外游戏区的教育功能不熟悉,对功能隐藏的幼儿核心经验的发展不熟悉。

因此,基于室外学习环境的问题,我园开始了三年的室外学习环境创设研究。

三、幼儿园室外学习环境创建路径

基于创建的整体思路与现存问题,我园遵循:室外游戏区域的设计,尤其是区域与区域的联动设计,到各区域教育功能凸显的核心经验的梳理,再到核心经验下的区域材料投放,最后通过教师的区域管理与典型指导策略,实现理想的室外学习环境创設。

1.创设容纳全员的室外学习区域

遵循“安全、自然、多元、趣味、自由、创造”等特点,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为幼儿提供体育锻炼、自主游戏、探索发现、挑战冒险、合作交往的活动环境。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场地改造户外边角地带,创设不同功能游戏区。在已有的7个游戏区域基础上,增设木工区、光影区、节奏区、插塑区、管道区、墙面游戏区,满足全园9个班级同时户外游戏。同时,增设的区域在已有基础上,覆盖了幼儿的五大领域,为幼儿领域均衡发展提供实施载体。木工区和光影区是3-6岁幼儿均具有典型爱好的区域。积木区、插塑区和管道区细分三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倾向,细分幼儿的搭建活动。13个游戏区的设置和布局实现了体能活动区、搭建活动区、社会性活动区三类活动区由动到静、按内在链接的密切度在幼儿园户外合理分布。

经过静态空间的增设、打散与重组,我园幼儿园户外生态和谐,各种各样的果树、大面积草地,鸟儿聚集、植被丰富。呈现出郁郁葱葱、色彩斑斓的花园景致。同时,各个场地均体现自然化、生态化、艺术化、多元化的特色,鹅卵石铺成的石子路,木栈道、木梯、轮胎、水管、太阳伞、大型玩具等,巧妙地融合在环境中,既富有变化、又充满秩序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富有田园风格及浓郁艺术气息的综合游戏场。

2.投放凸显核心经验的游戏材料

根据户外场地整体规划和区域承载教育功能,从材料的价值、变化与组合、可玩性、探究性、低结构与高结构等角度出发,投放儿童视角的户外游戏材料。通过增加多维度游戏材料(小型建筑和分类材料:拆分和组合材料;紧固件材料;假装游戏材料;艺术材料;阅读和书写材料;音乐材料;填充和倾倒材料;数感和运算材料;几何材料;测量材料;代数材料;数据分析材料;开放性材料)、投放特定探究主题的设备(如增添水池及滑轮、吊桶与沙池连接互动)、同主题不同层次材料(如在戏水区投放大小、长短、粗细、接口不同的管道)等方式实现户外学习环境的教育功能。

以沙池为例,改造前的沙池仅有少量挖掘、容纳类工具,但改造后,靠近水池,并投放10大主题场景类辅助材料,包括交通系统类、森林王国类、家庭生活类、工程挖掘类、沙漠寻宝类、沙水搭建类、城堡类、动物世界类、地下探险类、沙漠旅行类。多主题、多结构、多场景的游戏材料,发挥沙池可变性的形态特征,吸引幼儿将沙土与游戏材料结合,在沙池创造各种游戏场景与装置,了解决幼儿数量和游戏设备间的矛盾。并将戏水池与沙池联动,幼儿借助沙和水两种介质,感知沙、水的特性,实现五大领域协同发展。

3.制定支持教师指导的户外游戏区操作指引

由于教师的指导受到教师的流动性、主动性、经验的成熟性等多种动态因素的影响或干扰。而教师的指导本质在于有计划地整合和运用户外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引发幼儿与环境积极有效地互动,从而促进幼儿调动多感官、多领域的发展。为了保障室外游戏区中教师指导的常态性、稳定性,我园根据教师指导的本质、户外游戏区的教育功能、区域中材料的特性、幼儿可能的典型行为四个要素,指定了各户外学习区域的操作指引,包括:梳理户外区域的核心经验、幼儿游戏的材料准备、教师支持的区域典型活动(支持的活动、指导的策略)、幼儿活动示例、教师的反思与行动五大模块,从而保障教师快速了解13大户外游戏区域,实现高质量的教师指导。

以户外木工游戏区为例,阐释户外游戏区域操作指引。

户外木工区游戏活动操作指引

1.關键经验

(1)学习使用锤子、锯片、钳子等工具,知道加工不同材料需要使用相应的工具。

(2)尝试用锯、钉、拧、粘、敲等方法加工木制品,感受木工工作带来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

2.材料准备

帽子、手套、锤子、锯片、钳子等工具、长短、厚薄、粗细不同的木片等。

3.教师支持的活动

4.幼儿活动示例

图片省略

5.教师的反思和行动

木工区的工具与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的,但活动中蕴含的能力和经验又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宝贵资源。在工具的提供上,首先注重安全性,每样工具“有名有家”,在保障幼儿使用方便的基础上,固定工具和材料的位置,并通过数量的检核,确定它的使用方向。小班的幼儿在探索中,还不能熟练地使用工具材料,但是已经具备创作的意识,多选用粘贴的方法,进行连接。中大班的幼儿逐渐由平面向立体过渡,能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工具进行锯、钉、拧、粘、敲,并能把自己的作品用图示表示出来。也鼓励幼儿与其他邻近的区域合作,可以成为表演区的乐器,也可以到涂鸦区进行装饰。

三年的课题研究,全园以户外区域为实践场,探析户外学习环境的创建,经过五个步骤的循环实践路径:厘清创建思路——分析现状问题——创建静态区域——投放动态材料——制定操作指引,实现了幼儿园户外区域的教育功能,满足了儿童不同层次的需求,呼应了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同时,也为其他幼儿园创建幼儿园户外学习环境提供创建思路与操作方式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许淑丽.户外游戏场中之幼儿游戏探究—以一个幼儿园班级为例[D].国立台中教育大学,2010.

[2]胡蕾.以自然为导向的幼儿园游戏环境——浅析外国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J].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2013.

猜你喜欢

幼儿园区域游戏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分区域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