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楹联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0-05-09张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楹联深度学习思考

张玉

摘要:研究语文深度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策略,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的深度学习,应是语文教学改革走向深化的必然选择。在楹联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习者以高层次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的,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拓展楹联学习的思维空间、发展楹联创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语文;楹联;实践;思考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2.00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2—0012—05

早在1976年,由美国学者马飞龙和罗杰萨尔乔发表的《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中提出两个相对的学习概念: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浅层学习是一种凭借机械记忆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缺少反思,学习后不能学以致用。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层次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的,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就是基于语文学科特点,运用“深度学习”理念和策略,实现学生主动的、有意义的、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语文“深度学习”的特征主要包括:丰富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高质量的问题驱动;深度参与;深度表达;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学生深度学习的前提是教师深度教学。楹联深度学习要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关注教师的教学活动。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楹联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将知识的教学简单化地理解为符号形式的教学,常常将概念性的知识作为教学知识的全部,很少深入到思维方法和深层意义的教学中去,忽略事实性知识、价值性知识等,从而直接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品质和深度。

一、初中语文楹联深度教学的意义

(一)开展楹联深度教学,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学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楹联深度学习中,我们可以将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历史、哲学,伦理学、博物学知识,甚至古典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心理都渗透其中。引领学生发现楹联里不仅有汉语的音韵平仄、韵部格律,更有对自然的探索,对世界的认知,深邃的哲思理趣。在字字珠玑中,我们可以亲近传承传统文化,感受其精神之美,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提升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开展楹联深度教学,可以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

任《辞源》修订本主编、中国楹联学会顾问的语文教育前辈刘叶秋先生说,对联“是一个人学问、胸襟、见识、文学造诣的集中体现。作好对联不只是研究平仄、推敲对仗的问题,而要有全面的文史修养和高见卓识。”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境相符,平仄相和,上下联同一个位置不能重复用字。这不但要求学生对词语有足够的量的积累,还要在词性、语法、语感、想象力、语言表达、生活体验等方面有足够的能力和积淀。

杭州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长期从事语感论的研究,他曾经这样谈到楹联教学的意义:“汉语使对联的创作成为可能,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对联又最充分地展现了汉语的优越性和表现力。属对因而成为我们认识汉语文、学习汉语文的最佳途径之一。”楹联深度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言文学的美感,增进对它的热爱,形成自主学习的要求和能力,进而从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开展楹联深度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

2011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出了要求:“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楹联中有很多教学资源我们都可以合理地挖掘和利用。比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楹联来导入新课,预热课堂;在语文教学分析中,可以利用楹联激发兴趣,呈现互动;可以在课堂小结的时候引领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启迪智慧,让学生的习作古典优雅起来;可以走到生活中去,在课外实践中创作楹联……总之,楹联中包含了很多丰富的教学资源,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兴趣,更能增加知识容量,丰富拓展语文课堂的文化韵味。

二、初中语文楹联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一)坚持用趣味教育引领学生,为楹联的深度学习提供不竭动力

美國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在楹联教学中,一定要坚持用趣味教育引领学生,既可以愉悦学生的心情,又可以激发学生“舞文弄墨”的兴趣,让学生有持久的原动力走到这座传统文化殿堂的深处。具体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用趣味对联或者故事激发兴趣

楹联的学习和创作本身其实就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在历史上有很多饶有趣味的楹联样式,比如回文联、谐音联、镶字联、无情对等。不仅这些趣味楹联中所蕴含的巧妙与玄机让人拍案叫绝,很多文人雅士的楹联趣事也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刘墉少时淘气,骑在父亲身上玩耍。乾隆看到随口道:“骑父做马。”刘墉马上答道:“望子成龙。”让乾隆大加赞赏。类似的这些小故事让楹联瞬间有了情境,有了情节,有了情趣。

在楹联教学中,笔者经常用一些小故事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楹联世界的兴趣,“数字联”“叠字联”“续字联”等趣味联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创作了很多佳对。如:

数字联:一弯明月夜,两岸思乡情。(王涵)

叠字联:年年过年年年祥瑞,岁岁辞岁岁岁平安。(洪格格)

续字联(出联者:朱杰一;对联者:王思琪):

出:莺歌燕舞;对:花好月圆。(王思琪)

出:早春莺歌燕舞;对:中秋花好月圆。

出:早春莺歌燕舞春光美;对:中秋花好月圆秋意浓。

出:早春踏春莺歌燕舞春光美;对:中秋赏月花好月圆秋意浓。

……

对学生学习楹联兴趣的激发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没有持久的兴趣就没有用之不竭的动力,就没有绵绵不绝的学习探索动力,也不可能形成持久深刻的能力,也无法培养学生更深刻的情感智能、更高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捕捉学生学习生活的兴奋点,开发楹联学习资源

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教育家杜威一直提倡“教育即生活”,并指出“最好的教学,是牢牢记住学校教育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必要联系,使学生养成一种学习态度”。的确,语文课堂的外延是生活,楹联学习也不应该囿于课堂本身,一定要根植于生活的日常,通过教育者的适当点拨,让被教育者丰富知识、打开格局。

(1)在教师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上捕捉楹联教学灵感

一次授课过程中,一个叫赵一霖的小男孩在那儿专心搞小动作。听见叫到他的名字,他惊慌地站起来,看到他呆呆的样子,笔者马上给他出了一个上联:“何故赵一霖一愣?”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想了想说:“因为许三多三心……”大家不禁哈哈大笑。

通过类似的教学管理小举措,不仅将开小差的同学召回课堂,提醒教育了违反纪律的孩子,还营造了更加浓厚学习楹联的氛围。

(2)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点燃楹联学习火花

楹联学习是一种自然发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亲历性经验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努力将学习贯穿学生的生活领域,主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楹联创作活动,引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高语文能力水平、创新思维。比如:春天到了,放学路上你看到了哪些春的信息?今天回到家,家里有什么新鲜事吗?对班级、学校、国家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你有什么想法……教师可以设计类似一系列内容宽泛、形式灵活多样的日常生活楹联问题,让学生的楹联学习在趣味化的同时又变得常态化。

比如写冬天早晨上学路上所见:街道上行人几个,校园内学子千人。(杜浩)

写家人一起出去游玩:妈妈扶老携幼赏春色;爸爸开车加油唱山歌。(郭威兵)

写对每天健身一小时的看法:百年大计重体育,阳光少年强中国。(李聪)

……

就像苏东坡那样,“全不拣择,入手便用,如街谈巷说,鄙俚之言,一经坡手,似神仙点瓦砾为黄金,自有妙处”。楹联的学习也不见得拥有多么高深的教育理论、多么复杂的教学方法,只要能做到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从孩子的实际生活出发,使楹联学习真实、有趣,就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灵感火花,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到楹联学习活动去。

(3)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激发楹联学习热情

趣味活动是激发学生楹联学习兴趣的重要平台。随时、适时开展一些趣味活动可以长久保持学生对楹联的热情,从而推动学生进一步探索楹联世界的神奇。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举办楹联兴趣班;“每周一联”“专题征联”或“悬联求对”活动,并在板报上设立“每周一联”专栏,公开进行创作提示和指导;“对对子”竞赛活动; “对联趣话故事演讲”“比谁记得对联多”活动等。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楹联知识和楹联创作水平,涌现出很多奇偶佳对。比如:

旭日初升三春暖,百花齐放九州红。(魏男)

一片惊涛龙出海,八方锦绣燕衔春。(夏宁一)

窗前落英缤纷,窗外落红满径,花开花落飘春谢:

庭上月华如水,庭下月影婆娑,月缺月圆伴潮更。(王晨)

楹联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它内容的广泛性也决定了它的趣味性。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在楹联教学过程中充当指导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等多元角色,活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更深层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楹联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究,快乐去学习。

(二)坚持用传统文化熏陶学生,为楹联的深度学习提供精神积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每一个中国人人文精神的底蕴。楹联教学作为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楹联教学中,只有将语言文字、民族文学与传统文化三者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楹联教学,这也是楹联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表现。

1.利用傳统节日契机深度学习楹联,了解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着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更是我们有待挖掘的楹联学习文化宝藏。

比如,在放寒假之前,可以引导学生自主了解春节相关的一些信息,然后指导学生在了解春节及其习俗的基础上创作楹联,整理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进行交流、展示,评出优胜小组。然后找班级软笔书法写得好的同学把优秀春联写在红纸上,集中张贴,举办一次优秀春联展,还可以建议学生把自己写的春联在春节的时候贴在自己房门上。借助书法的外在形式可以使楹联的文字内涵得以更好地表达,楹联又借书法艺术提升了审美价值。

同理,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我们都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了解传统节日的同时进行楹联教学。下面是学生的部分作品:

春节: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户千家尽欢颜。(周一诺)

中秋节:中秋乡情满,四海明月圆。 (崔逸)

重阳节:登高赏菊饮美酒,孝亲敬老传文明。(李博)

在楹联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楹联背后的文化内容、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推进学生楹联深度学习的进程,使楹联学习的文化传承意义更加深远。

2.借助古诗文阅读深度学习楹联,感知传统文化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心灵史,也是文化的主要形态之一,深刻、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优秀的古诗文能启迪人的心智,对学生培养语感、发展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都有独到的作用。教师在让学生反复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诗句中的经典名句来改写创作对联,从而达到进一步感知传统文化的目的。

比如学习了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陆畅同学完成了“天涯难断真知己,朋友不惧远离别”的创作;学习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爽同学完成了“东篱采菊者,南山隐士心”的创作;学习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周正同学完成了“居庙堂太守廉洁清正,处庙堂醉翁爱国忧民”的创作……

熟能生巧,厚积薄发。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填词赋诗写文。下面是学生的部分作品:

秋思

艾津旭

玉壶光转八月半,霜满秋桐桂清妍。

月下起舞拜琼阙,花间煮酒邀婵娟。

咫尺天涯同明月,天上人间共团圆。

不知秋意何处隐?秋月秋水映秋天。

勤学铭

夏宁一

人不在貌,有德则名。学不在高,用心则灵。书山学海,唯勤为径。淡月映疏星,三更灯火明。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可以废寝食,品香茗。无荒业于嬉戏,无毁思于随形。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孔子云:不亦说乎?

可见,利用古诗文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民族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外延开展楹联深度学习,培养提升个人的语文核心素养,从古诗文入手的效果确实是十分重要和直接的。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楹联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应本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三)坚持用美好品德影响学生,为楹联的深度学习提供价值方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优秀的楹联不但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的楹联创作因时而作,有感而发。例如,春节时写春联给父母,国庆期间写楹联赞祖国,在教师节写楹联赠恩师,毕业前写楹联赠朋友等,从中积极挖掘教育资源中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追求和实现人性的真善美。

神州江山千载秀;华夏伟业万年长。(王一灿祝福祖国)

晓天下案件何须出门半步;亮正义利剑哪有一点私心。(梁展源致警察父亲梁晓亮)

江城子

——教师节念恩师

张 宝

满院花落又纷纷,随风去,了无痕。带笑含泪,唯有种花人。手把花锄汗涔涔,冬又夏,昏复晨。 且在花间度此身,窗外事,无所闻。暗香盈袖,相聚又离分。厚恩深情如何报?借春风,写君魂……

再如,在学生遇到学习生活上的困扰时,就地取材,让学生完成楹联创作。于是就有了苗津硕鼓舞士气的“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心中千仞山”;葛玉松提醒大家骄傲使人落后的“为人当做虚心竹,做事勿效仰面花”;华宇勉励大家勤奋刻苦的“学海探秘苦做乐,书山寻宝勤为梯”……

楹联承载我国古代“德育至上”的思想,集教化、启迪、言志、咏物、抒情、娱乐于一体,在教育后人、稳定社会、构建社会秩序方面起着积极推动作用。教师要充分运用楹联这一语言艺术形式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不断学习、创作鉴赏楹联的过程中,逐渐地把对楹联的兴趣上升为志趣,净化心灵,提升品格。

三、结语

楹联的教学不应该是只停留于知识能力上的浅层教学,更要加强语言思维练习,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笔者认为在现行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的良好背景下,只要广大教师能够加以重视,坚持楹联的深度教学,一定会把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孔令斌.用楹联艺术点缀缤纷课堂[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27).

[2]白兴江.楹联德育教化功能的实践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21).

[3]章瑞,张银飞.楹联文化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和引导路径——基于“人的文化存在”视角[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06).

[4]徐颖光.语文课堂“艳遇”对联“奇葩”[J].文学教育(上),2019(06).

[5]齐丽亚.浅谈楹联文化进校园的方法途径[J].学周刊,2019(18).

Abstract: To study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strategy of Chinese deep learning and really promote the students' Chinese deep learning should be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deepening of Chines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teaching of couplets, Chinese teacher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should guide learners to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thinking and the solution of practical problems as the purpose, take the integrated knowledge as the content, actively and critically learn new knowledge and ideas, integrate them into the original cognitive structure, and be able to transfer the existing knowledge to the new situation, and expand the couplet learning in the process of deep learning Learn to think space, develop the ability to create couplets, develop good habits, cultivate correct values,

Key words: deep learning; junior Chinese; couplets; practice; thinking

[責任编辑:王 辰]

猜你喜欢

楹联深度学习思考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隆回思源实验学校师生乐享楹联文化大餐
楹联雅味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