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全校性通识选修课的问题与对策

2020-05-09石先敬

科教导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通识院校课程

摘 要 全校性通识选修课是大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宁波工程学院是1983年德国援建的四所高校之一,是一所具有国际视野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有一定的通识教育基础,近年来在全校性通識选修课改革中做一定的探索,但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改革的成效不是很明显。本文拟从我校全校性通识选修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供进一步讨论的对策。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通识课 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05

Abstract General elective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 education, and also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Ningbo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is one of the four universities aided by Germany in 1983. It is a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with an international vision. It has a certain found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it has made some exploration in the reform of general elective courses in the whole university.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any reasons,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 is not obviou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eneral elective courses in our school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further discussion.

Key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general course; general education

地方本科院校全校性通识选修课(以下简称通识课)是大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伴随着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委员会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书,大学通识教育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1995年我国国家教委第一次召开“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会”,通识教育理念才真正进入人们的视野,通识课的建设就像雨后春笋般在我国高校蔓延。

通识课包罗万象,包括基础性科学知识的传授,思想意识的培养,人文素养的熏陶等等。通识课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被人们接受,在建设和推进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宁波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国际视野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有着一定的通识教育的基础,近年来在校选课的改革中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通识课改革的成效不是很明显。本文拟从我校通识课现状及对学生调查结果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一定的对策。

1 通识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至今学术界对“通识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概念,但是哈佛大学对通识教育的阐述被多数学者所认可。根据“哈佛报告”的定义,“通识教育”的概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回答教育培养人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第二部分是阐述“完整的人”应当具备四种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清晰地沟通”的能力、“做出合适明确判断”的能力和“辨识普通性价值”的认知能力。[1]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是一个相对于专业教育的术语,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技能的教育,也就是谋生的手段等。通俗的说,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做人,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做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识教育理念逐渐被高校所接受,通识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国虽然通识教育的概念才出现二十几年,但各高等院校的热情并没有受到影响,都纷纷开设了通识课程,以期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其适应社会等方面的能力。

通识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著名学者杨兴林:通识教育是促进人的素质和谐发展的基础教育。[2]通识教育不光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有关人文、社会、历史、艺术、自然科学基础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将人类社会的知识、情感和永恒价值融化为学习者的心理和意识,使学习者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地方本科院校全校性通识选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顶层设计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对通识课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刻,通识课的开始往往是流于形式,没有注重质量高低。从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培养方案”的制定,通识课就游离于表面,一般不进培养方案的,学分占比也很少。我校通识课学分占总学分在4%上下,较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的8%还相差一大截。大多数院校尚未有相关的机构和制度来保障通识课运行,日常运行一般由教务处某个科室负责,由于时间、精力及业务能力限制,通识课的运行总是捉襟见肘。

(2)学工部门对学生的引导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通识课旨在提高学生人文情怀、科技素养、社会责任等,是为日后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做准备,所以在短期内很难看到其实用价值,也无助于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提升。而学工口以就业为导向,以短平快的实用主义为标准,以各类速成竞赛和活动为手段,引导和影响学生,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通识课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这些因素使大学生倾向于用实用、功利的观点来看待通识课。通识课学分成了学校唯一强制学生接受通识课教育的手段,这就有了“水课”的说法,把通识课当成自习课、休闲课,考试也是应付了事。

(3)欠缺通识课的激励机制,教学投入不足。学校对通识课的投入仅仅是教师的课时费,并且较比专业课时费较低。在学校考核中通识课往往被排除在外。这种回报相对于教师为通识课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匹配的。此外,教师的考核注重科研成果等硬性指标,对教师在教学的投入难以衡量,自然对教师在通识课上的投入认可程度不高,导致不少教师重视科研不重视教学,通识课教学更是被忽略的。

(4)课程建设缺乏制度保障,课程体系庞杂。通识课课程建设往往缺乏制度保障,即使有了制度,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是绕开制度。目前地方高校的通识课设置比较随意,缺乏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加上通识课程内容庞杂,这样很难形成通识课程体系。我校采取教师自主申报,然后由教务处审批的方式建立通识课选课指南,经过几年的积累,就可以形成较大的通识课课程库。但是在对通识课程申报书的审核工作中,对课程内容和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少有考虑,这样会呈现出“散、乱、杂”等特点,难以达到通识课程应有的效果。[3]

(5)教学过程松散,过程监督和考核机制缺位。目前各高校的通识课一般安排在周一至周五晚上,有的甚至安排在节假日授课,主要以大班形式授课,一般在100人至200人之间。晚上及双休日,这个时间段往往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冲突,通识课容易受到学生活动的干扰。导致课堂出勤率偏低,经常出现学生选而不修的现象,甚至出现代替上课现象。通识课课堂完全有老师说了算,督导监督一直缺位,主要是因为上课时间段问题,通识课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既没有学生的配合,也没有督导的监督,课程质量全凭老师个人水平和魅力。

3 地方本科院校全校性通识选修课建设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形成通识课特色发展。地方本科院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重视通识课建设,走出一条贴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之路。校领导要高屋建瓴处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提高通识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相辅相成的两部分。正如美国教育家博耶所言:“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应视为实现共同目标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互相排斥。”[4]

(2)设置专门机构,提升通识课管理水平。按照常规做法,世界上很多知名大学能成功开展通识教育,校领导对通识教育的重视,是一个关键环节。校领导在资源分配和理念导入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建议学校设立 “通识教育中心”之类的专门机构,由校领导亲自挂帅组成的管理班子,明晰责权利,充分调动各二级学院参与,积极与督导办合作,并开辟相应的理论研究阵地,打造科学化管理的信息平台。

(3)优化通识课课程体系,提高通识课质量。优化通识课所占比例,我校的通识课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平均为4.5%,而武汉大学占6.5%,日本大学占29%,台湾大学占9.3%,北京大学占8%。[5]因此,我们可以适当调整通识课的学分比例,相应扩大通识课的学分数。我校的通选课至少可增加到12-16学分。分科学与技术、人文社科、经济管理、体育艺术和创新创业类,分别打造一批精品通识课,形成相对固定的资源库。并通过每学期围绕通识课研究的课题立项,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特色通识课发展之路。

(4)重视通识师资队伍建设,增加经费投入保障。高质量通识课,必须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视野开阔的师资队伍,最好是双师型,既专又通。结合教育部提倡的课程思政方针路线,在专业课老师中逐步培养通才型教师。地方院校不少教师的知识面较窄,只精于自己专业。所以鼓励多学习专业之外知识,尽快培养出一批通才型大学通识教育师资。学校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加强通识课的师资培训工作。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要让一流的教师讲授通识课,不能从教师这里就把通识课变成了“水课”。打造通识课“金课”的迫切程度不亚于专业课“金课”,一般高校只重视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忽略了通识课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5)革新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切实可行的考核形式。要提高通识课的教学质量,就得突破常规的教学方法。台湾大学的通识课采用双向或多向沟通互动的论辩教学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还可以采用网络教学的方法,根据以往的调查,我校学生对网络课程教学的满意,也印证了整个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但是作为高校教学决策层,不能仅凭学生的满意而大肆的引进网络课程。应当循序渐进地引进优质的网络课程,组成课程评审组,对引入的网络课程进行追踪调查。[6]

诚然,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和总结,方可找到一条适合本校的措施。持续提高通识课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和视野,为社会培养出既专又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建昆,朱学文.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02.

[2] 楊兴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6):65.

[3] 王申红.地方高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研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216.

[4] 冯惠敏,曾德军.武汉大学通识教育调查与分析报告[J].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科学版),2003(4):209.

[5] 哈佛委员会.李曼丽,译.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 石先敬.高校校选课面授课程与网络课程教学效果对比研究——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J].科技展望,2015(17):151.

猜你喜欢

通识院校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