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影院走向“半互联网化”

2020-05-09赵军

瞭望东方周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流量线下社交

赵军

新冠病毒疫情之下,全国电影院业务停摆已经两个多月,14000家影城齐刷刷灭灯,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自身的至暗时刻。

这次疫情使得电影的社交属性遭遇了“社交距离”的打击,或将加速影院“半互联网化”进程。

线上与线下不是敌对关系

面对当前电影产业的困境,人们发出了几大质疑:如果病毒更长时间滞留甚至难以清除,影城的经营模式是否可以称之为“团灭”?开启文化娱乐“宅”模式的互联网,是否已经威胁到了影城的生存?依赖线上平台的电影还能称之为“电影”吗?

有人说线上将是电影的新天地,但在我看来,电影不能只有线上空间。把电影拿到互联网平台播映不等于说电影就生存下去了,它只是一部影片的“苟且”。广阔银幕上的鸿篇巨制,其最好的呈现环境,仍是电影院。

电影文化是伴随中国迈进城市文明阶段而兴盛的,它的前提是城市社交和文化生活的培育。但电影成也社交败也社交,当没有了线下电影消费,人们开始适应“社交距离”宅在家中搜看节目,围绕一部影片的社交消费也就不能产生。

所以,不值得为电影上线而甩开院线欢呼。

另一方面,面对电影节目的逃亡,院线发出了抵制某某导演的威胁。在我看来,这也并不是一种文明的行为。难道说院线企图建成某种商业联盟或“价格联盟”来制裁逃逸的制片人——因为他们不打招呼就违约而攀上“敌对的”线上平台?

追溯人类商业史,所谓价格联盟、市场联盟似乎从未成功过。

在我看来,线上与线下并非敌对关系,未来院线影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和互联网继续共生式成长。疫情无情地暴露了电影产业的软肋,但不破不立,电影业将更快更彻底地融入互联网业。

“半互联网”是什么?

未来的院线影城一定是更具社交属性的,是电影院与生活馆的交汇体。当互联网已经将触角探入生活方方面面的时候,院线影院人应当从事一项更加伟大的事业,它叫“半互联网”。

事实上,院线影城天生就是自带流量的,利用好数据流量是未来院线影城奋斗的第一课题。流量就是力量。

“半互联网”好比半导体——在导体中植入限制电流,使之产生更大能量的元素,使电流变成脉冲和电波,是人类在出现电流之后一次更加伟大的发明。

如果说半导体重新定义了电流,那么半互联网就将重新定义生活的联通。当院线影城在现成的互联网上植入限制互联互通的元素,将变成能产生出更大能量的平台。

贯穿于互联网的数据流量可以在半互联网上成为“流量波”,从而改变千篇一律的生产方式,创造真正使数据流量成为价值的智能时代。

事实上,早在2003年,非典就曾带来许多互联网现象,电影院便在那时经历过革命:非典之后,新影城和新院线取代了旧影院,给市场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多厅和大银幕设计、各种制式的音效和数字放映设备、讲究人体力学原理的座椅、多元的装修风格、显示屏带来的广告载体,以及更显品位的爆米花和五花八门的饮料……

而在院线影城的管理上,最突出的是社交功能的开发,各种社交性质的放映档期如雨后春笋,跨界的商家整合营销也出现了,最后是第三方售票平台的诞生。

这次新冠病毒带来的疫情灾害同样带来了各种新实验,它预示着中国这个互联网应用大国将在半互联网创新中涌现出以掌握数据和流量为核心的新应用和新元素。

建立一道小小的“栅栏”

对于院线影城而言,利用好自己的线下平台,引入互联网团队垂直设计自主知识产权软件,放大自身的流量价值,就是当下的创新方向。

现在是院线和影城埋首设计创新路径的难得窗口期。这段暂时不开工的时间非常宝贵,一旦全面复工,全国院线影城将一齐起跑。

需要让有互联网细胞的创业者掌舵,让懂得设计软件和熟悉数据流量特性的人改变企业的基因。

掌舵者必须亲自关心如何使院线影城半互联网化。院线影城本身是线下的,在线下的元素中选择能够嵌入互联网、与全社会消费领域有关的某些数据,就可能出现半互联网的成果。

创新“半互联网”的设计方向是:以影城半径五公里范围内的社区、企业、学校、政府、商业市场、娱乐场所、体育与医院等等为对象,设计社交活动平台和资源置换平台,影城建立跨界资源整合部,将所有影城与整合对象、合作单位的活动,以及影城档期和影城活动预告都放到平台上,凡是参加活动的消费者,都能享受影城的优惠和积分。

未来的影院可能会成为会员制及融合性的公共社交场所。在每一个长短假期、每一个档期,每一部头部影片或者艺术影片上映的时刻,每一次院线影城社交活动举行的时刻,这里将成为汇聚流量的场所。

这样的软件就是建立在数据流量中間的一道小小的“栅栏”,它能创造新的信息,让消费者和使用者发现价值,藉此改变自己的生活选择。

半互联网的核心在于拦截(吸引)流量,从而提供价值。

长期以来,因为缺乏优质软件开发能力,院线影城每年诞生的巨大流量没有被影院自身良好利用,而被第三方售票系统“夺走”。

未来,中国电影产业将诞生很多半互联网的院线影城管理新招,它会吸引更多流量涌向院线影城。

比如,未来的影院可能会成为会员制及融合性的公共社交场所。在每一个长短假期、每一个档期,每一部头部影片或者艺术影片上映的时刻,每一次院线影城社交活动举行的时刻,这里将成为汇聚流量的场所。

中国电影的未来,更多会诞生在新的院线影城当中。

3月28日,行人经过北京市望京地区一家电影院的户外广告

猜你喜欢

流量线下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重回线下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过去的一年开启了“流量”明星的凛冬时代?
流量大变局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三大运营商联手阿里巴巴酝酿推出“流量钱包”
ONE⁃M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