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初级汉语教材语音训练中的重现问题

2020-05-09马秀丽日本山梨学院大学国际语言学习中心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朝日白水音节

马秀丽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国际语言学习中心

提 要 重现是教材编写的重要原则之一。本文调查了29本日本初级汉语教材语音训练部分的重现情况。结果发现,语音编的重现率较低,绝大部分教材的完全重现率不高于5.0%,部分重现率不高于10.0%。正文编的词汇重现率较语音编稍高,但绝大部分教材无论是从完全重现或是部分重现角度考察,其重现率都没有超过40.0%,低于以往研究中的在中国出版的同类教材。本文据此对教材编写者及研究者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研究背景

作为“三教”问题之一,国际汉语教学界已有不少关于教材的研究,但有关日本汉语教材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张英,2001;石汝杰,2004;郭春贵,2005;津田量,2010;姚帆,2011;崔达,2014;刘海燕,2014;秦衍,2017),基于日本汉语教材的实证调查的论文更不多见。本文对日本教材市场流通的29本初级汉语教材语音训练中的重现问题进行了调查,希望找出有关的规律,对今后的对日汉语教材编写有所启发。

重现率是考察语言教材的重要指标(刘珣等,1982;李泉等,1996;胡明扬,1997;赵金铭,1998),但相关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笔者查询到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康艳红、董明(2005)调查了《实用汉语课本》和《汉语初级教程》课文部分词汇的重现率。该研究将词汇重现分为“100次及以上”“50—100次(含50次)”“20—50次(含20次)”“10—20次(含10次)”“5—10次(含 5次)”“1—5次(含 1次)”。该研究的结论是,在排除20个最高频词后,两套教材的其他词汇的平均词频都大于6,在词汇重现方面较为成功。宋海燕(2005)统计了《乘风汉语》各课课文部分的词汇重现率。

刘颂浩(2006)对康艳红、董明(2005)和宋海燕(2005)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二者发现的三本教材在词汇重现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例如,平均词频(生词在全部课文中平均出现的次数)超过了10次,出现5次或以上(重现较多)的词语在40.0%左右,只出现1次(没有重现)的词语在25.0%左右,只出现在一课中的词语(即使重现也只是在当课,在其他课文中没有重现)超过了40.0%。柳燕梅(2002)运用心理测量的方法,通过两组实验,考察重现率对学生词汇习得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现次数对被试的词汇成绩有影响,学生对重现率高的词的掌握情况比重现率低的词好,采用提高生词重现率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有积极影响。需要指出的是,柳燕梅的研究不是对教材的具体统计,其实验中涉及的词汇重现主要依据词语在生词表中的重现情况,而不涉及教材其他部分(如课文或练习)。尽管如此,柳燕梅的研究对我们了解词汇重现在教材中的作用仍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人类记忆的经典研究亦证明,记忆的效果取决于信息出现的次数(转引自Baddeley,2013)。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统计范围

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发现日本市面上流通的汉语教材中初级教材占70%以上,是绝对主体,因此对初级汉语教材的考察,有利于我们了解日本汉语教材的总体情况。在日本汉语教学中,教师在汉语教材选择问题上具有较大的主导权,因此各出版社有给汉语教师寄送汉语教材的传统。可以认为,这些寄送的教材是出版社认为质量较高、相对更受欢迎的教材。我们将收到的29本教材全部列入本次统计的范围,其中21本来自朝日社,8本来自白水社。这些教材都是在2010—2016年出版,其中绝大部分是在2012—2016年出版。

(二)统计原则和方法

日本出版的初级汉语教材一般分为“语音编”(一般四到五课)和“正文编”(一般十到十五课)。本次调查的对象是语音编中出现的音节1,重点考察这些音节在教材前五课的重现情况,包括课文、生词表、语法注释、练习、文化注释等。

根据人类记忆规律的经典研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信息在最初一段时间内遗忘的速度最快,待降到一定峰值后,遗忘的速度会变得平缓。国内的相关研究亦表明,遗忘最快发生在识记之后的第四五天,所以复习最好在识记后的第四天之前。因此及时复习、在遗忘之前“加固堤坝”,防止记忆大“塌方”非常重要(应云天,1986;张庆林,1995)。桂诗春(1988)亦曾指出“分散是为了增加重复,但是分得太散,在未重复前就遗忘了,也没有用,因此又要相对集中”。这正是本次调查选择考察前五课重现情况的原因。我们认为语音部分出现的音节如能在正文的前五课加以重现,更有利于学习者掌握和习得。在第五课之后的重现从理论上也有利于习得,但效果不如前五课。

在统计中,笔者将语音编中出现的音节分为“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及“句子”。日本出版的初级汉语教材,其语音编中经常出现一些绕口令、打招呼用语或课堂用语,语音编中凡是带标点的音节都归为“句子”。

为了深入考察教材的重现特征,笔者将重现分为“部分重现”和“完全重现”,其中部分重现指音节的一部分在其他音节中得以重现,本文的部分重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单音节到双音节或多音节的重现,如“请”到“请坐”“请多关照”。

(2) 双音节或多音节到单音节的重现,如“红茶”“乌龙茶”到“茶”。

(3) 双音节到双音节或多音节的重现,如“学校”到“大学”“留学生”。

(4) 多音节到双音节或单音节的重现,如“图书馆”到“图书”“书”。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加工理论(Gass & Selinker,2001),学习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知识进行加工,而不是单纯记忆,会更有利于他们习得这些知识。从这个角度而言,部分重现的意义并不比完全重现的意义小。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部分重现列入统计范围。

由于本文的考察对象是语音编中出现的音节,即重在考察教材编写是否有利于学习者的语音习得,因此本文未对音节和语素进行详细区分,也就是说,重现的音节如果在语义上和首次出现的音节差别较大,我们也将其作为重现进行统计。比如语音中如果出现“上课”,而后面出现了“上海”,则将“上海”作为“上课”的部分重现进行统计;再如,语音中如果首次出现“你好”,后面如果出现“您好”“你们好”“好吃”“好喝”等均计为“部分重现”;语音中首先出现“日本”,后面如果出现“日语”“课本”“笔记本”都算“日本”的部分重现。从实际统计数据来看,语义完全不相关的部分重现的比例非常低(如“上海”的“上”与“晚上”的“上”),语义不完全相关的部分重现比例比较低(如“你好”的“好”与“好吃”“好喝”的“好”)。

日本出版的汉语教材,语音编一般包括四到五课,介绍声调、声母、韵母、变调等语音知识,有的教材在语音编的最后还会提供日常打招呼用语或课堂用语。每一个发音知识之后都有相应的练习,在语音编的最后一般还有“语音编总结”。在统计过程中,笔者发现语音编内部重现现象较为普遍,比如在“声调”部分出现了单音节“妈”,在后面“轻声”部分,则出现了“妈妈”;又如,在“单韵母”中出现了“茶”,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了“乌龙茶”,等等。因此笔者把语音内部的重现也列入本次考察的范围。与正文2的重现相对应,语音编内部的重现也包括部分重现和完全重现。因此,本文在统计过程中发现了四种音节重现方式,即“语音编内部分重现”“语音编内完全重现”“正文编内部分重现”和“正文编内完全重现”。

三、统计结果

这一部分首先报告语音编中出现的音节情况(包括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和句子)和音节总数,以及这些音节在语音编内和正文编内的重现情况(包括部分重现和完全重现)。

(一)语音编中出现的音节

语音编中出现的音节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语音编中出现的音节情况

(续表)

表1中,B1—B21为朝日社出版的教材,B22—B29为白水社出版的教材,教材按出版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即B1为朝日社最早出版的教材(2010年出版),B21则为朝日社最新出版的教材(2016年出版)。同理,B22为白水社最早出版的教材(2011年出版),B29为白水社最新出版的教材(2015年出版)。

笔者将语音编中出现的音节总数单列,考察其分布情况,结果见表2。

表2 语音编中音节总数分布情况

由表2可见,各教材在语音编出现的音节数量集中在51—100和101—150两个区间,占所调查教材的65.5%(数据进行了四舍五入处理,下同)。数量在0—50这一区间或超过300的各占6.9%。另外,17.2%的教材的音节数量为151—250,3.4%的教材的音节数量为251—300。

笔者根据表1的数据制成了柱状图(见图1),以便更好地呈现教材之间的差异。

图1 29本教材语音编中出现音节的整体情况

从整体趋势上看,朝日社教材在语音编中出现的音节数量3多于白水社教材,且朝日社的内部差异较大,比如音节数量最多的为B15(342个),最少的为B3(46个)。朝日社教材中音节数量超过300的有B7(328个)、B15(342个);音节数量为251—300的有B6(259个);音节数量为201—250的有B9(224个)和B17(228个);音节数量接近200的有B2(192个)、B11(198个)和B13(194个)。也就是说,在朝日社教材中,音节数量在200以上的教材有5本,约占四分之一;音节数量在50左右的教材有B3(46个)、B5(64个)、B8(67个)、B18(59个),共4本,约占五分之一。而在白水社教材中,音节数量最多的只有B26(135个),大部分在100—140之间(共5本),占所调查的白水社教材的62.5%;白水社教材中音节数量最少的是B24(47个),与朝日社的B3(46个)非常接近。

这一部分的统计数据表明,总体而言,朝日社教材在语音编中提供的音节数量比白水社要多,且高出的比例不小。同时朝日社内部不同教材的差异较大,而白水社内部不同教材相对均衡。

两家出版社教材语音编中出现的音节也存在共同之处,即都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二者占音节总量的80.0%—90.0%甚至更多,多音节和句子只占少数。

(二)重现情况

1. 统计内容介绍

笔者进一步统计了29本教材的各种重现情况,详见表3。表3中的“音节总数”指在语音编中出现的音节总数,“语音编内完全重现比例”指语音编中完全重现的音节占音节总数的比例,“正文编内完全重现比例”指在正文编前五课中得到完全重现的音节数量占音节总数的比例,“语音编内部分重现比例”指语音编中部分重现的音节占音节总数的比例,“正文编内部分重现比例”指在正文编前五课中得到部分重现的音节数量占音节总数的比例。

表3 29本教材重现比例汇总

(续表)

图2 29本教材语音编内完全重现情况

图3 29本教材正文编(前五课)内完全重现情况

2. 完全重现

我们首先考察29本教材语音编内完全重现的音节的比例分布情况,详见表4。

表4 29本教材语音编内完全重现的音节的比例分布情况

由图2和表4可见,语音编内完全重现的音节的比例并不高。有19本教材的比例在0.1%—5.0%之间,占本次调查的29本教材的65.5%,有3本教材在语音编内未出现完全重现,这22本教材占本次调查的29本教材的75.9%。换言之,绝大部分教材在语音编内完全重现的音节的比例不高于5.0%。

但有两本教材(B11和B17)例外,其语音编的完全重现率分别达到21.2%和15.7%。二者均为朝日社出版,这两本教材的编写者在教材编撰过程中似乎有非常明确的重现意识。比如B11,在语音的“声调”部分先出现了“妈”“麻”“马”“骂”,然后在声调部分的练习中,编写者提供了绕口令“妈妈骂马”。由此,三个音节得到了重现;又如B17,在发音3“鼻音练习”中出现了“饭”“风”“先”“信”“强”等音节,在后面的练习中这些音节得到了完全重现。除完全重现外,这两本教材在语音编内的部分重现现象也比较明显。例如,B11的发音3“鼻音练习”中出现了“门”,之后在发音4“隔音练习”中出现了“天安门”。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编写者有意识地进行语音内部的重现,提高了语音编中音节的重现率。

笔者进一步考察29本教材正文编内完全重现的音节的比例分布情况(见表5)。正文编内的完全重现率明显高于语音编内的完全重现率,说明各教材的编写者在正文部分都有一定的重现意识。

表5 29本教材正文编内完全重现的音节的比例分布情况

由表5可见,正文编内完全重现的音节的比例主要集中在10.1%—20.0%这个区间,占所调查教材的41.4%。其次是0—10.0%这个区间,占所调查教材的34.5%。也就是说,75.9%的教材在正文编内完全重现语音编部分音节的比例不高于20.0%。这个比例远低于康艳红、董明(2005)和宋海燕(2005)的类似研究。

3. 部分重现

我们先考察29本教材语音编内部分重现的音节的比例分布情况,详见表6。

表6 29本教材语音编内部分重现的音节的比例分布情况

由表6可见,有8本教材在语音编内没有出现部分重现,约占所调查教材的27.6%;有6本教材的语音部分重现率在0.1%—5.0%这一区间,约占所调查教材的20.7%;有12本教材的语音部分重现率在5.1%—10.0%这一区间,约占所调查教材的41.4%;有2本教材的语音部分重现率在10.1%—20.0%这一区间,约占所调查教材的6.9%;有1本教材的语音部分重现率在20.0%以上,约占所调查教材的3.4%。可见,约有89.7%的教材语音编内部分重现率在0—10.0%这一区间,语音编内部分重现率超过10.0%的教材只占所调查教材的10.3%。换言之,语音编内部分重现率并不高。

综合上述两点,不管是部分重现还是完全重现,语音编的重现率并不高,但有个别教材例外,比如B2、B11、B15、B17,其中B11和B17语音编内完全重现率在29本教材中亦为最高,B15则是语音编内部分重现率最高的教材。这几本教材的编写者体现出有意识地进行音节重现的倾向。

再看29本教材正文编内部分重现的音节的比例分布情况,其比例分布详见表7。

表7 29本教材正文编内部分重现的音节的比例分布情况

如表7所示,正文编内部分重现的音节的比例集中在20.1%—30.0%这一区间,超过一半的教材属于这一情况。正文编内部分重现的音节的比例在0—10.0%这一区间或30.1%—40.0%这一区间的各有2本,正文编内部分重现的音节的比例超过40.0%的教材没有出现,这和前面报告的正文编内完全重现的情况一致。也就是说,不管是完全重现还是部分重现,正文编内音节的重现比例都没有超过40.0%。正文编中,就完全重现而言,大部分教材处于10.1%—20.0%这一区间;就部分重现而言,大部分教材处于20.1%—30.0%这一区间。

4. 频次统计

笔者将29本教材中重现频次大于等于5的音节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8。

表8 29本教材中重现频次≥5的音节数量统计

笔者进一步将表8整理成表9,即重现5次和重现5次以上的音节在语音编音节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由表9可以看出,有7本教材没有出现重现5次的音节,约占所调查教材的24.1%;另有18本教材重现5次的音节比例在0.1%—3.0%之间,占所调查教材的62.1%;剩下4本教材重现5次的音节比例在3.1%—7.0%之间,占所调查教材的13.8%。这一结果远低于前面的类似研究。康艳红、董明(2005)及宋海燕(2005)研究的三本初级教材中重现 5次或以上(重现较多)的词语的比例都在40.0%左右。他们的研究仅统计了课文部分。本文的研究统计了语音编各课内部及正文的各个部分(包括课文、生词表、语法注释、练习、文化注释等)。

重现频次在5以上的音节比例分布情况见表10。

表10 重现频次>5的音节比例分布情况

由表10可见,近一半教材中,重现频次在5以上的音节比例不高于5.0%;27.6%(8本)的教材中,重现频次在5以上的音节比例在5.1%—10.0%之间;27.6%(8本)的教材中,重现频次在5以上的音节比例在10.1%—25.0%之间。比例最高的是B24,这本教材音节数量少,其比例高与基数小或有一定关系。

在B24这本教材中,重现频次最高的词是“同学”,在语音编和正文编中,以“同学”或“学生、留学生、大学、学校、学习”等得到完全或部分重现。其他重现频次较高的词分别是“老师”“一”“日本”“中国”“上海”“饮茶”“一点儿”“请多关照”等。这些重现中都包括部分重现,不全是完全重现,比如语音编中出现了“饮茶”,在语音编和正文编中以“红茶”或“三杯茶”等形式重现。

从29本教材来看,重现频次最高的词主要有“你、我、的、一(或其他数量词,但‘一’最多)、不、有、去、学、大学、同学、汉语、你好、中国、红茶”等。

5. 小结

本次调查通过统计发现如下结果。

(1)从语音编出现的音节数量来看,65.5%的教材提供了51—150个音节,17.2%的教材音节数量在151—250之间,3.4%的教材音节数量在251—300之间,数量在0—50之间或超过300的各占6.9%。同时出版社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朝日社内部差异较大,音节数量最多和最少的教材均来自朝日社,白水社内部教材在音节数量方面相对较为均衡。

(2)从重现情况来看,语音编内的重现率较低,绝大部分教材在语音编内的完全重现率不高于5.0%,部分重现率不高于10.0%,说明大部分教材在语音编内的重现现象都不明显。但有个别教材例外,其编写者体现出较为明显的重现意识,语音编内的重现率较高。正文编内的重现率比语音编内的重现率高,说明大部分编写者都有在正文编内重现的意识。正文编中,就完全重现而言,大部分教材处于10.1%—20.0%这一区间;就部分重现而言,大部分教材处于20.1%—30.0%这一区间。同时,不管是完全重现还是部分重现,重现率都没有超过40.0%。

(3)由于本文的调查未从语义上对音节进行区分,同音的音节均作为一个音节进行统计,因此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标准。但从结果来看,即使使用宽泛的标准,本次调查的绝大部分教材的重现率也没有超过40.0%。因此可以认为,日本出版的初级汉语教材(以朝日社和白水社为例)的语音训练部分的词汇重现率较低,与以往的研究(如康艳红、董明,2005;宋海燕,2005)中调查的中国出版的初级汉语教材相比,重现率要低不少。

(4)从重现频次大于等于5的音节在语音编音节总数中的占比来看,本文调查的29本教材的重现频次也很低,每一本教材中绝大部分被重现的音节重现的频次都小于5,与文章第一部分提到的相关研究中重现频次大于6甚至大于10形成一定反差。考虑到本文在统计过程中采用较宽松的标准,即语义关系度很小的重现以及部分重现都列入统计范围,如果采用更严格的标准,这29本教材的重现率会更低,重现频次也会更低。

四、启示与建议

本文的调查说明,目前在日本初级汉语教材中,语音编的音节重现率较低,不利于学生牢固掌握这些音节。下面从教材编写者和教材研究者两个角度提出若干建议。

(一)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教材编写者应该具有明确的重现意识,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尽可能重现教材中已经出现的词语。就初级汉语教材而言,目前日本的汉语教材无一例外都在语音部分提供有意义的音节,而不只是纯粹的语音,因此可以认为教材编写者希望学习者在掌握语音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会这些词的意思,因此对这些音节进行一定的重现就显得很有必要。在提高重现率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几种途径。

(1)增加语音编内的重现。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教材语音内部的重现率很低,但也有个别教材做得较为突出,后者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教材编写者借鉴。语音编内的音节可以通过部分重现和完全重现的方式,在语音知识讲解或语音练习中展开。有一些教材在练习中提供一些绕口令,如“四是四,十是十”“马慢妈妈骂马”“真冷、真冷、真正冷,猛的一阵风,更冷”来重现前面的音节(如“四”“十”“马”“妈”“骂”“真”“冷”“风”等),这些是非常高效的重现形式。

在语音编内提高重现率还可以尝试多种形式,比如,可以在涉及儿化、变调,或“老~”“小~”“~子”“第~”这些结构时,使用前面出现过的单音节,如“歌”—“歌儿”,“玩”—“玩儿”,“桌子”—“椅子”等。另外,语音编中的单音节尽可能在语音编中的双音节里重现,比如“书”—“图书馆”,“茶”—“红茶”等。也可以通过地名来重现已经出现的音节,比如“长”—“长崎”“长城”,“叶”—“千叶”,“云”—“云南”,“中国”—“四国”(日本的地名),“东京”—“东边”“东大寺”“京都”等。

(2)增加正文内的重现。刘颂浩(2006)指出,在编写教材课文时,最重要的是自然流畅地展现本课教学内容,词汇重现不是首要目标,达到或超过“6次重现”(康艳红、董明,2005)更不是首要目标。笔者赞同刘颂浩的观点,但同时认为词汇重现也是教材编写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在课文中如果难以重现,可以在教材的其他部分,比如前面提到的语音编内,或是课文、语法、注释、练习等部分进行词汇的重现。比如,在语法讲解数量结构时,尽量使用语音编中出现的单音节,如“次”—“一次”,“书”—“一本书”,“茶”—“一杯茶”等,以此达到提高重现率的目标。在动词重叠式中重现语音编中出现的词,如“看”—“看看”,“跳”—“跳跳”,也是提高重现率的有效方法。

(3)避免使用生僻词。统计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教材编写者在语音编内给出的词比较生僻,如“淤”“瓮”“知事”等,这些词在初级汉语教材中出现显得过于生僻,重现的难度也比较大,不适合提供给学习者。

(二)对教材研究者的建议

本文的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统计了获赠的所有日本初级汉语教材,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些教材主要来自朝日社和白水社两家出版社,样本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因此今后的研究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增强教材出版社的多样性。

本文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材的重现率较其他教材明显突出,这些教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是否对学习者更为有利,需要相关的实证研究加以证明。

国际英语教学界的新近研究表明(如Laufer &Rozovski-Roitblat,2015),任务类型比词汇重现频率对学习者的影响更大。汉语教学的情况是否也是如此,研究者可以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同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可以尝试设计更有利于学生习得的题型,使学生完成更有意义的任务,以此提高汉语学习的成效。

附注

1 音节一般是指从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其中包含一个比较响亮的中心。在汉语里,一般地讲,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本文是从词语发音的角度统计音节,包括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及句子(一些绕口令、打招呼用语、课堂用语等带标点的音节)。

2 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说的“正文”都指教材正文编的第一课到第五课。

3 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的“音节数量”都是指教材语音编中的音节数量。

附录:本文统计的29本教材相关信息

教材名称 编者 出版社 出版年份中国語fftャaserス(基礎編改订版) 関中研 朝日社 2010ⅩⅤxvfk(x)tt中国語 周先民、高文軍 朝日社 2011リアFI(IX)ッチ中国 衞榕群、汪暁京 朝日社 2012 We Can! 中国語(初級) 徐送迎 朝日社 2013花咲ffk中国語 三宅登之等 朝日社 2013ⅩⅣxiiiでも中国語1 成田静香等 朝日社 2013(ⅰ)fkりやⅩⅢⅩⅣ实用中国語(初級編) 崎原麗霞 朝日社 2013合格tf中国語 范建明、小幡敏行 朝日社 2013SSレasズ中国語 千葉謙悟、熊進 朝日社 2013中国語のToBiRa 趙秀敏、冨田昇 朝日社 2013

(续表)

教材名称 编者 出版社 出版年份ffi(x)ffi(x)の童年(中国語入门) 相原茂、殷文怡 朝日社 2013おflxiiチesイナ1 八木章好、鄺麗媚 朝日社 2014Ti(ix)Ti(ix)のshtf中国語1 何珍時 朝日社 2014一年生の中国語 南勇 朝日社 2014日中ⅩⅣ(ⅱ)ⅩⅤttf広場 相原茂等 朝日社 2014佳縁漢語 孫樹林等 朝日社 2015 Love! 上海(初級中国語) 楊凱栄、张麗群 朝日社 2015 Start! fftャaserス中国語 朱春躍、崎原麗霞 朝日社 2015四コマ漫画で学ぶ 中国語 李轶倫 朝日社 2015しゃべって ⅩⅣⅩⅣとも中国語 陳淑梅、劉光赤 朝日社 2016学ぶ中国語 王亚新、刘素英 朝日社 2016tt(xii)(X)(xi)して!中国語 喜多山幸子、鄭 幸枝 白水社 2011中国語tt(xii)(X)の一步 尹景春、竹島毅 白水社 2012 1册(X)の中国語(会話クfflス) 劉颖等 白水社 2012ftのしffkでffitf中国語 山田真一 白水社 2013中国語1年(X) 緒方昭等 白水社 2013一年生のコeyュニケーシ(E)as中国語(最新版) 劉颖 白水社 2014fhff、中国語PH学flう(会話、講読) 竹島毅、趙昕 白水社 2015コeyュニケーシ(E)as中国語 岩井伸子、胡興智 白水社 2015

猜你喜欢

朝日白水音节
模仿天才
丁真登上朝日电视台
拼拼 读读 写写
白水洋一日游
日本“朝日”级新型多用途驱逐舰下水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白水煮生活,笑料跑不掉
白水煮生活
夕阳朝日相辉映老少携手促和谐:习近平到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关工委“四点钟学校”调研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