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发展需要强化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2020-05-09山东财经大学教授李德荃

山东国资 2020年3期
关键词:核心区中心经济

□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本刊特约专家 李德荃

山东和广东、江苏、浙江三个兄弟省份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相对差距,正呈逐步扩大态势。究其原因,我省缺乏超强中心城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具体地说,就是山东缺乏诸如深圳、广州、杭州、苏州、南京这样对财富和人口等生产要素极富磁吸力的中心城市。

大都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城市既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城市是一个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地,是本地区最为高效的创造财富之所,是一个广大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心脏地带。世界上所有经济与社会相对发达的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志,那就是必定拥有至少一座远超其他相对滞后地区中心城市的大都会。

城市是人文荟萃之地,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在拉丁语系中,civil和civilized(文化/文明)均源于civis,其基本含义就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正如美国城市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的观点,城市是文明人的居所。而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更认为,所有伟大的文化实质上都是城市文化,世界历史的核心内容就是城市发展史。

早在20世纪初期,英国城市规划思想家帕特里克·格迪斯就指出,人口将逐步向城市集中,并且城市有成片团块发展的趋势。他将这种现象称为集合城市或城市群。美国社会哲学家和城市规划大师刘易斯·芒福德则预言,城市将不断扩展,最终形成空间巨大的城市区域。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地区的经济与社会都不可能均衡地发展。均衡发展只能是相对的,而不可能是绝对的。正如20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克斯提出的增长极理论。他认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总是肇始于该区域内的某个(些)点,由于要素相对聚集以及科技最先进步,这个(些)地点的某些企业乃至于相关产业首先孵化,实现快速增长,然后才逐步溢出,向周边扩散,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

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总结拉美与西欧、北美地区国家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联动关系,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他认为,各地区间之所以不可能均衡发展,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发生与传播途径从来都不会雨露均沾。那些率先实现技术进步的地区将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成为经济体系的中心,其他地区则成为该经济中心的外围。并且由于技术进步首先发生在中心地区,然后才逐步传播到整个区域,因此中心地区的经济结构具有同质性和多样性。这里所谓的同质性,是指先进生产技术和理念将润泽中心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因此中心地区的各行业将因普遍采用先进技术和理念而同质;而其经济结构的多样性,是指中心地区的产出将涵盖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品,从而呈现全产业链或全经济领域发达或先进的态势。外围地区的经济结构则完全不同:一方面,其经济结构将是专业化的,其资源将被主要用于中心地区所必需的初级品生产,而对工业制成品和服务等高技术产出的需求则将主要依靠从中心地区进口来满足;另一方面,其经济结构具有异质性,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经济部门与使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部门并存。

类似地,基于美国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思想,美国区域经济学家约翰·弗里德曼提出了空间极化理论。他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实质上是一种由基本创新群肇始、逐渐发展演化、最终生成大规模创新系统的过程。而只有迅速发展的大城市才具备催生创新活动的条件,因此创新活动通常是从大城市向周边地区扩散。基于此,可把大都市核心区视作具有较高创新变革能力的经济与社会子系统,其他地区则可视作大都市核心区的依附经济与社会子系统。核心区和外围区共同组成完整有机的经济与社会空间系统。

弗里德曼尤为重视核心区在整个经济与社会空间系统中的作用。他认为,尽管核心区可位于经济与社会空间系统的任意一个网络结构上,它的发育状况却决定了该经济与社会空间系统生存和发展的质量与态势。核心区的特点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核心区有能力调配外围依附区的资源;二是核心区会向其所支配的外围区传播创新技术和理念;三是核心区的自我强化式增长,将带动相关外围依附区的发展;四是伴随着核心区的不断扩展以及外围区的逐渐壮大,在外围区中将会出现新的核心地区,于是原有核心区的磁吸力将相对下降。

弗里德曼认为,一个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实质上就是该地区经济与社会的空间一体化过程。一般地说,这个一体化的过程将依次经历四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表现为存在数个经济与社会关联度很微弱的地方中心区域。这是前工业化社会特有的经济与社会空间结构。第二个阶段表现为存在一个超强的中心城市。这是工业化初期典型的经济与社会空间结构。第三个阶段表现为同时存在超强中心城市与实力稍弱的边缘次级中心城市。第四个阶段表现为形成功能相互依存的城市体系。在这一阶段,核心区与边缘外围区之间的界限模糊,二者之间的联结度很强。于是,整个社会的内在结构趋于稳定,并逐步达成良性发育的态势。

山东有潜力生成至少两个大都会

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有三:一是持续增加投资;二是持续科技进步;三是持续增加劳动投入。其中,持续增加投资最为关键。这是因为:一方面,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投资;另一方面,劳动投入的持续增加须以旺盛的劳动需求为前提,而劳动需求的增加则以生产的扩大为前提,生产的扩大又以投资的增加为前提。由此可见,说到底,维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要诀,就是要确保投资持续地增加。

追逐利润是资本的天性。一个地区之所以能成为整个社会的资金洼地,一定有其得天独厚之处。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独特之处,那就是这个地区最为宜商,适宜创业和创新。这种宜商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宜居,这个地区必须自然环境相对优越,人文气息相对浓郁,医疗服务等社会生活基础设施与社会保障机制相对健全、便利且高质量;二是这个地区必须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省时,通行费用低廉;三是这个地区的企业相对易于融入产业链,易于生成规模经济;四是这个地区的司法制度相对透明、公正、高效;五是这个地区的政府服务意识强,官僚意识相对淡薄;六是这个地区属于契约社会,民众富有公民意识,遵守规则与法制意识相对浓郁。

显然,这种宜商性的达成需要庞大的资源投入或富集,因而不能像撒胡椒面那样将有限的资源均匀地投入各个地区。必须集中力量将其投入某个(些)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令其先行发育成为宜商宝地,使其切实发挥中心城市功能,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的陆地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亿。而韩国的陆地面积仅为10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万。目前,山东省的经济总量正快速逼近韩国。因此,我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规划完全可以借鉴韩国经验。而若以韩国为参照,则山东省有条件至少出现一个堪比首尔的大都会。

济南位处我省中部,青岛则是我国北方重要港口。济南和青岛有条件担当起历史重任,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江北屈指可数的大都会。

猜你喜欢

核心区中心经济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打造永久“大粮仓” 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