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

2020-05-08张璐杜哲

好日子(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生态环境

张璐 杜哲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许多城市的近郊或农村兴办了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因此,文章分析了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以期对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步显著,城市也在不断的扩建,城市与村庄的建立使耕地被大面积占用,人均耕地的数量逐渐减少,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土地资源开发整理的法律法规,对土地进行管理,实现集约化用地,这些都表明我国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注重质与量的结合,实现双向管理,保证社会经济、环境等实现协调统一的发展。

1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对耕地的影响

从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的含义来看,我们知道其包括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整理,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倡导,农用地的开发整理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对农用地进行调整、改造、归并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是国家实施政策的主要目的。但实施的过程中会产生人和环境之间矛盾,建立在个人的利益之上,肆意的开垦,农民自发的开发,将未开垦的荒地作为自己的私人用地,这些地方没有完整的系统设施,居民的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处理,再加上环保意识不够,导致很多居民将其的生活垃圾肆意的丢在荒废的土地上。而这些生活垃圾含有许多化学原料,这些原料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土地的质量,导致土地污染,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能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输出。

砖厂的废弃地开垦是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相应的措施,为了保证这些工程的实施,破坏土地表层结构,将地表的植被破坏,导致土质松软。尤其是山区地方,很容易导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案,会造成农田地力下降,更无法保证耕地的正常进行。立项土地开发整理是国家和政策的倡导,一些开发商在私人利益下,肆意的开垦用地,建设商业区,没有考虑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尤其是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不合理的项目的开发使生态环境或者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如土层较薄、坡度较陡的山地丘陵,生态条件脆弱,其原生、次生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往往难以恢复,进而会导致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1.2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对水资源的影响

农民自发土地开发为了增加耕地面积,整理废墟沟渠、零散村屯、道路取直、改建废旧道路、水田平整和调整水埂等。往往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对原有废墟沟渠进行改造,一定程度上对土地的有效利用,改变原先河沟的流行或者裁剪进行,河沟的的自然状态发生变化,尤其河流流量、流速都发生很明显的变化,对于水生物来说家园遭到破坏,不利于生存和繁衍。整合零散村落、道路取直、水田平整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村落的整合和管理,其缺点也很明显,改变原先村落的自然面貌,使原先村落的水资源失去自我净化的能力,采用人工工程技术进行改造,开垦一片新的居民区,居民的饮用水也会进行重新改造,水田进行人工合并。而这些改造的渠道多采用混泥土,一方面导致渠床和岸坡土壤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附作用丧失,很大程度破坏了渠道水体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鱼类、两栖类等水生生物难以寄养和生存,有些地区甚至将田间排水沟也进行衬砌,使排水沟失去了降渍功能,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

1.3对地层表面的植被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为了增加耕地的面积,整合零散的土地,将那些未利用和闲散的土地进行平整,改变原先自然的面貌,却导致了原生、次生自然植被及人工植被面积的减少和退化。使开发整理区的植被组成逐步被单一的农作物替代,改变了原先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特性,现有的生态系统缺乏稳定性,比较脆弱敏感。丰富多样的植被被破坏,许多生物的栖息地被占领,他们甚至会面临着濒危灭绝,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部分适应能力较强生物,靠着耕地上的农作物生存下来,但这些生物渐渐趋向于统一而且多为害虫,破坏了耕地质量。

2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態环境问题的对策

2.1差异化土地管理方法

不同的区域,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其发展需求采取差异化的土地管理方法,优化土地结构设计,统筹规划土地布局,实施科学生态的土地治理办法。比如说,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应该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加大城市公园等园林景观工程的建设,同时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对土地的高效利用,充分利用碎片化国土资源,探求都市型多功能的土地治理方法;在乡村地区,应该在维护当地原生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提升当地居民生活品质。

2.2维护生态平衡

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应该维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生物多样性,从而保障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实,自然界是具有强大修复能力的,发生火灾的山林,能够在短短的五六年就恢复原有的生机,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如果对于自然界产生的破坏力较小,自然还是可维持原有的平衡。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应该把控好对于各项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度,加强对于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重点保护当地的稀有物种,如若当地存在要害物种或敏感性物种,应该尽可能降低土地开发政策对于其生存空间的影响,在引入外来物种时,进行综合评估,以免当地生态平衡被打破。

2.3科学合理规划城镇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展开,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减小城乡差异,必须采取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结合城市、乡镇、农村现有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方案,优化产业布局,寻求多元化发展。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站在前瞻性规划角度,根据城镇长期发展规划,与当地的资源承受能力、环境容量,在实施工业布局优化的同时,降低经济发展所牺牲的生态成本。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发展已经较为完善,城市布局固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秉持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调整城市布局,统筹规划好住宅区、工业区及休闲区,这样能够保证各个区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水平。

2.4改善农村农田开发治理的建议

如前所述,农村农田开发治理存在一些明显的环境污染问题,无论对农作物、动物、人类,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农村农田开发治理措施,一方面加强农村农田开发治理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培训教育,学习先进的农田环境保护技术,然后应用到农村开发治理工作当中,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对于有毒害其他对农业生产区的污染需充分避免,合理控制化肥使用量,开发利用沼气肥、畜禽肥等,并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此外,确保农田作物用水符合标准要求,避免使用工业污水、废气、废渣等,加强农田废旧塑料等污染物处理,进而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生产环境的优质。

3结语

土地开发整理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重新构建的过程,会对开发整理区域的地貌、水文、生态系统等产生影响。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对土地开发整理中,需要科学的进行立项分析与规划,明确土地生态系统中的相关特点,实现生态因素间的平衡,在土地开发整理中不能影响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顺利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倩,吴慧洁.浅谈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2018,v.24;No.343(09):23-24+28.

(作者单位:辽宁省冶金地质四〇二队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生态环境
推动我国农村土地开发利用法治化
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确权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与实现路径
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办法出台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土地承包法修改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