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认知规律,调整记忆策略

2020-05-07何玮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4期
关键词:认知规律

何玮

[摘要]二类字识记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普遍的记忆效果都不佳。对此,教师应当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可针对字形展开辨析,通过趣味记忆法、动作示范、融入生活情境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推动小组合作互助。如此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教学,帮助学生调整记忆策略,就能够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关键词]二类字;识记;认知规律;记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2-0013-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识字能力标准分为“会认会写”与“会认会读”,要求“会认会读”的字即通常所说的二类字。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二类字的识记效果不佳,许多学生无法正确地读出拼音,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准确读出课本中的二类字,但是当其出现在其他阅读材料中时,他们又难以辨认出来。以上现象提示我们,二类字的教法有待改善。

一、二类字难以识记的原因分析

对学生不作书写要求,是二类字难以识记的首要原因。学生通过描红、临摹等方式学习一类字,反復练习书写,在此过程中会对其字形产生深刻印象。但二类字不要求书写,仅凭认读的方式来学习,对教与学的要求都提高了许多。此外,二类字的字形复杂,笔画数目更多,记忆难度更高,其出现于日常生活情境中的频率也相对较低,学生在平时较少接触和使用它们,一旦离开教学情境就容易遗忘。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机械记忆二类字,却是效果不佳。教师要明确二类字难以识记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调整记忆策略。

二、提升学生对二类字识记能力的方法

1.辨析字形,促进理解

汉字的字形具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辨析字形,可以使学生发现构字原理,提升理性认知能力,也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更多的学习乐趣。例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中有“簸”“箕”二字,我先让学生分析其偏旁部首,再说明其偏旁是“竹”的简写,此类汉字的字义大多与竹子有关,“簸箕”以竹子制成,其书写形式便反映了它的制作方法。然后,我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图片,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实物与文字符号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生的认知。学生对这两个字产生了深刻印象后,我又提出问题:“请你联系以前学过的汉字,你还能想起其他以‘竹为偏旁的汉字吗?”学生经过回忆并查阅书本及字典,发现了“筷”“竿”“篮”“笔”等同类汉字。

教师以具体字词的讲解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汉字构字法的认识,提升了学生对汉字字形的理解能力,再结合相关的拓展活动,学生获得了语文知识的迁移。

2.趣味记忆,提升乐趣

低年级学生性情活泼,在认知活动中以无意注意为主,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水平。因此,教师在进行二类字教学时,可多使用趣味记忆法,将单调的字词识记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无穷乐趣。

教师可以使用儿歌记忆法,如对“亭”字的教学:“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下面秃宝盖,丁字里面藏。”这首儿歌将字形合理分解,有助于学生识记。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与学生一起朗诵,要求学生一边朗诵儿歌,一边在大脑中构建字形。教师还可以使用故事法,如针对“裹”字编一个故事:“一只小猴子,在山上摘了很多野果子。要回家时,却发现不好拿。他灵机一动,脱下身上的衣服,把野果子包起来,高高兴兴地提着回家了。”通过故事,帮助学生将“裹”与“果”“衣”联系了起来。

因为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对于较容易分解的字词,教师也可以请学生自编故事,分享给全班同学听。在自编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要全面调动自身的认知能力,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了学习效率。

3.动作示范,巩固印象

动作示范法最适宜于动词性汉字的教学,教师与其用口头语言描述动作是怎样发生的,不如直接将其展示出来,让学生现场理解字义,加深印象。

例如,在教学“遮”字时,我使用教科书遮住黑板板书中的一部分,说明这个动作就是“遮”的字义。动作示范法也可与儿歌法、故事法相结合,如在教学“叼”字时,我先进行讲解:“我们对‘叼这个动作并不陌生,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当小乌鸦喝不到水时,它将石子一颗一颗叼进瓶中。”我在讲解时用食指和大拇指连续相碰,来表示小乌鸦的嘴巴。与此同时,手指中夹住一颗小石子,表示“叼”的动作,并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做动作,进一步加深印象。动作示范结合故事讲解,呈现出了汉字的意义,使抽象变为形象,枯燥变为生动,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识记。

4.融入生活,加深记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指出,完整的记忆过程必须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三个环节。要记住汉字,教师必须在学生初次接触它们之后,为学生创造出短时间内多次重复的机会。学生应当在生活情境中重复接触它们,而非仅限于课本情境。这样,汉字才会进入学生记忆的深处,成为他们个体语言建构的一部分。

教师可利用教室墙面,选定识字教学专区,将较难辨认的二类字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粘贴在区域中。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教师再更换与单元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汉字。学生在教室内可随时看到汉字,接受语言信息的多次输入。此外,教师还可向学生发放识字卡片,卡片中标注有图片、例句或形近字辨析等内容,学生将其粘贴在家中的显眼位置,时刻复习。

5.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互助学习对于低年级识字教学至关重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增加学生使用二类字的频率,提升学生对汉字的熟悉度。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借鉴他人的先进学习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一直鼓励学生开展互助合作,让他们以四人为一组互相检查、互相讨论,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受益匪浅。如一个学生始终记不住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茁”字,同组的同学建议他可以将“サ”视为草地,想象刚发芽的一根小苗正从草地中“钻出来”,因此字义和“成长、生长”的意思有关,从植物的生长再扩散到对其他引申义的记忆。这样,通过合作互助,学生学到了更多识记字词的好方法。

三、二类字教学实践反思

对汉字的识记,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基础筑得牢,语文知识的大厦才会稳固。在教学中,经过实践反思,我们可以总结出二类字教学的三点原则。第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识字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更要借助教师的合理讲解与学法指导。第二,要确保识记效果,有关识字的学习活动不容许有任何模糊地带,有必要通过不断地重复训练来识记汉字。第三,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分析字形时,要让学生习得其中的精髓,并能够迁移运用到个人的学习活动中;同时要掌握复习和自检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汉字学习策略。

小小汉字,其妙无穷。二类字数量繁多,要提升教学实效,关键在于找准方法。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学生认知活动的客观规律,探索切实可行的教法与学法,让学生成为记忆二类字的小能手。

(责编:刘宇帆)

猜你喜欢

认知规律
是教师讲好,还是让学生讲好?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