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明时节思父亲

2020-05-06吴太军

资源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膏药外婆家庄子

吴太军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又想起了已故的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中等身材,国字脸,浓眉大眼,很上相,是标准的美男子。他常对我们讲,对工作要有敬业精神、认真负责,要对得起所领的工资;对同事要真诚,做事情要对得起良心;对长辈要守孝道,要常怀有感恩的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给我们做榜样的。

1948年家乡解放后,托党的福,父亲上了几年小学,算是高小文化程度吧。为了改变命运,也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十八岁那年他参军离开了家乡。在部队,他吃苦耐劳,脏活累活抢着干,尊敬首长,团结战友。由于为人实在本分,首长便让他做连队的卫生员。当兵十几年,他不怕文化水平低,勤学苦练,学会了针灸、接骨、熬制膏药、配置烧伤药等,特别是针灸、接骨最拿手。

有一次,他从部队回家探亲,听说邻村一个五六岁的小孩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癫痫病犯了。孩子的父母赶紧把父亲请过去,父亲就运用所学的针灸技术把小孩治好了。现在几十年过去了,那个小孩已成为中年人,癫痫病再也没有犯过。

父亲非常孝顺。20世纪70年代末,父亲从部队复员后,在离老家50多公里远的乡镇卫生院工作。爷爷奶奶的岁数大了,不能出远门,在老家有大伯父一家照护。父亲的工作很忙,不能亲自照顾他们,心里很愧疚,时常念叨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但父亲每年还是抽出时间,回老家三四次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次回老家,父亲都会给老人们洗头、洗脚、洗衣服、剪手脚指甲。那时我们姊妹都还小,一家人的经济生活很拮据,每年的米、面、油只是刚够吃,钱每年基本不够花。可是每逢过年过节,父亲还是让母亲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点儿钱,带几瓶油、几袋面,以尽孝心。父亲每次到外婆家,对庄子上的乡亲都很热情,人也很勤快,种收庄稼、挑粪、锄地,他样样拿手,在外婆家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后来,父亲工作调动,离老家有六七十里远。母亲想让外婆到我们家住段时间。外婆是旧社会过来的人,一双三寸金莲小脚,不能长时间走路,可是坐车又怕晕车。于是,父亲就用架子车拉着外婆,一步一步走了六七十里路,把外婆拉到我们家,住上一两个月再送回去。直到现在,外婆家的庄子上,不管是老一辈,还是年轻一辈,一提到我父亲都打心眼里佩服。

父亲为人实在、真诚。在单位,他真心待同事,不论谁家有难处,只要找着他,不管是出力还是出钱,他就竭尽所能。有时垫钱了也不说,过了好长时间人家才知道。父亲工作几十年,从没有和哪位同事拌过嘴、红过脸。他待病人如亲人,给家庭困难的病人买药、买饭,没有哪个病人说他医德医风不好的。工作调动了,还有不少病人跑几十里路去找他瞧病。有一年,山里一个年轻人放羊摔断了腿,家里经济条件差,庄子上的邻居用担架抬着他找到父亲。父亲用常规接骨疗法,配合膏药和其他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恢复如初,走着回家了。父亲熬制的烫烧伤膏药很有奇效,不管是烧伤还是烫伤,一抹就不疼,不红也不肿,三至五天就好,并且还不留疤痕。由于疗效好,好多病人慕名而来,有钱的撇俩,没钱的无偿使用。

父亲是个重感情、慈愛的人。父亲兄妹五个,他们之间互相敬重有加,情分很重。50多岁的小姑来看父亲,父亲还是娃长娃短地叫着,让周围的人都很羡慕他们兄妹感情深厚。记忆中,父亲和母亲一生很少拌嘴红脸。母亲性子急、脾气坏,父亲就事事让着她。他常对我们姊妹们说,他年轻时常年不在家,全靠母亲一个人伺候全家老少,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还落下一身病。2012年,父亲在省城治病,我和二哥伺候他,他还时常嘱咐我们以后要好好侍奉母亲,说母亲是我们全家的功臣,若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现在一家人的生活。

父亲不爱吃“好东西”。记得小时候家里一改善生活,他就很忙,常常是我们都吃罢饭了他才回来。饭剩下了,他就吃点儿,没剩下他就随便凑合一下。他爱吃饺子、烙菜盒,可当母亲做好了,他也就是简单吃点儿,嘴上说不爱吃。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母亲隔三差五地给他包饺子、烙菜盒子。看着父亲那吃得津津有味、心满意足的样子,我们才知道,父亲哪是不爱吃而是舍不得吃啊!

父亲去世了,虽然他没有给我们留下万贯家财、高楼大厦,但他给我们留下了爱岗敬业、真诚待人、守孝本分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子孙后代受用不尽。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永远深深地怀念父亲!(作者单位:南召县自然资源局)

猜你喜欢

膏药外婆家庄子
撕膏药避免疼痛小妙招
都去外婆家
贴膏药,时机位置要对
膏药一次贴多久
喂猪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外婆家的太阳能热水器
碱洗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