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菊豆》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及人性剖析

2020-05-06洪容

青年文学家 2020年9期

摘  要:人物命运除与性格相关之外,还与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电影《菊豆》讲述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民众刚摆脱清政府的统治,还没有来得及开眼看世界,就踏步走向了共和。在那个时代,人的脸面与尊卑大于一切。 本文研究了影片中的主要人物的命运,并剖析了礼教名分对人性的扭曲。

关键词:《菊豆》;人物悲剧命运;人性剖析

作者简介:洪容(1977.1-),女,江西安义人,硕士,江西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9--02

一、影片简介

《菊豆》上映于1990年,改编自刘恒的中篇小说《伏羲伏羲》,由张艺谋指导,巩俐主演。该部影片不但获得了第43届戛纳金棕榈的提名,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国产电影。因该影片用过于灰暗的基调,上映之初,在国内曾一度被禁,直到后来才逐渐解禁。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的一个染坊里,在那样一个封闭的年代,电影通过染坊的红色背景,借着粗糙的染布机器,用平淡无奇的镜头语言讲述了影片的主演人物菊豆,一位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妇女和其丈夫杨金山以及他们的侄子杨天青之间错综复杂关系及悲剧命运,并向世人讲述了一段跨越伦理的旷世孽缘。

二、相关学术研究

学界对该影片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如远婴(1994)通过《菊豆》,解读了跨文化电影的阐释学[1];齐红(2001)讨论了张艺谋电影的民族性表现[2];秦廷斌(2010)分析了电影《菊豆》的民俗视点[3]。本文从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出发,分别剖析了影片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

三、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

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潮中,军阀们拥兵自重,各自为政,他们身上还保留着晚清宦海的习气。从割据一方的军阀头目,到苦于生计的升斗小民,他们未经开发的脑袋,还被封建制度牢牢地禁锢着。整部电影用灰暗的基调,虐心的爱情告诉世人,在那个军阀混战,宗法礼制已经名存实亡的宦海沉浮的时代里,一对痴男怨女,彼此情投意合,俩人冲破封建枷锁,仗着与生俱来的欲望,终其大半年,都在与格格不入的封建礼法负隅顽抗。他们天真地以为,等到天白长大,他俩就能过上自己想要的世俗生活。然而天不遂人愿,他们俩偏偏遇上了腐朽的末法时代。

3.1菊豆的命运

作为一个风姿绰约的妙龄女郎,菊豆娇艳如花,含苞待放。可命运并没有因为她的美貌而对她格外垂青。她被封建老财买去做了续弦的小妾。都说“续弦难当,小妾难训”。在那个男尊女卑,讲究三从四德的年代,菊豆也想一心一意的相夫教子,尽一个女人该有的本份。可她偏偏遇上了有生理缺陷的杨金山。或许是生理缺陷造成的心理扭曲,暴虐成性的杨金山用残忍的手段,将菊豆折磨得生不如死。菊豆楚楚可人,在身体最需要灌溉的年纪,她只好寄希望于杨天青。一个血气方刚,一个含苞待放,俩人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杨天青果然没有让菊豆失望,菊豆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情感寄托。恰恰是这段孽缘,才成了悲剧的开始。杨天白的降生,杨金山的瘫痪,让菊豆彻底翻了身。然而好景不长,短暂的快乐之后,便是无尽的痛苦,随着杨天白的渐渐长大,她终于发现,一切都和自己预想的背道而驰,她想过和天青一道远走高飞,可天青性格懦弱,天白也不认同他们。坊间还时不时地流传他们的风流韵事。她和天青只能选择苟且地活着。在她生命最无助的时刻,她又亲眼目睹自己的儿子,亲手了结了天青的性命。纵使菊豆心有万千不甘,此时的她也已经是万念俱灰。菊豆在烈火中结束了自己悲剧的一生,也完成了对杨金山等人的复仇。

3.2杨金山的命运

作为杨家染坊的坊主,杨金山深受“万恶淫为首, 百善孝为先”的影响,并恪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宗法思想,为了生儿子延续香火,他不惜花重金为自己续弦纳妾。当他折磨死两房太太后,仍然没有反思自身的生理缺陷,反而将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到菊豆身上。菊豆越是反抗,就越能刺激杨金山扭曲变态的心理。另一方面,看到眼前这个自己养了30多年的侄子,杨金山不但没有视如己出,反而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心安理得的让侄子给自己当牛做马,无限地压榨杨天青的劳动,他这一切的所作所为,都为日后悲惨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当他知道杨天青与菊豆的不轨行为后,他更加的怒不可遏。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拖着自己的半残之躯,拿起火把,想要和这一切同归于尽时,却被一盆凉水浇了个通透。他只能屈辱地活着,并伺机报复。当他听到本该喊自己爷爷的杨天白管自己叫“爸爸”时,那种感觉要比他虐待菊豆时来得还要痛快。然而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本该是自己结束天白性命的染池,却让杨天白一个小小的举动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杨金山贪婪、自私、愚昧、扭曲,终究还是成了封建世俗的替死鬼。

3.3杨天青的命运

对比杨金山,杨天青的命运似乎更加悲惨。在杨天青的心里,叔叔杨金山的养育之恩大于天,自己无以为报,即使当牛做马,也心甘情愿。但是作为一个堂堂七尺男儿,刚过而立之年的他,血气方刚,饥渴难耐,可惜自己光棍一根,无处释放。听到菊豆撕心裂肺的呼喊,他百感交集,最终还是欲望战胜了理智,他们冲破封建枷锁,尽情地释放自我。随着杨天白的渐渐长大,杨天青更加的小心翼翼。菊豆苦苦哀求要和他远走高飞,可杨天青不想将他与菊豆的关系公开化。因此这对情侣与这个伦理制度的对抗就越来越激烈, 而且无休无止,可他顾虑重重,敢做不敢当。在杨天白面前,他始终站不起来。如果不是懦弱的性格,菊豆的命运或是另一番景象。

3.4杨天白的命运

杨天白一脉单传,他成了杨家染坊的继承人,在菊豆和天青面前,他还是杨金山的继任者。作为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在他的潜意识里,他似乎很清楚,他代表着杨金山,代表着杨家染坊,也代表着整个杨家宗族。所以他不惜以命相搏,来维护自己。在世俗面前那一丁点的尊严,而这恰恰是菊豆和天青所惧怕的。他稚嫩的身体里,竟隐藏着一个暴虐,腐朽的苍老灵魂。他是杨天青的种,却隐忍而残暴,像极了杨金山。杨天白的出生,注定就是一個悲剧。

四、人性剖析

《菊豆》这部影片揭示了礼教名分对人性的扭曲,在这里几乎影片中每个人都无一幸免。它是一曲悲歌,揭露的是对人性的追求与无人性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巨大冲突。

4.1菊豆:用欲望与封建伦理进行抗争

中国封建思想围绕“忠、贞、孝”观念形成的伦理体系。其要求女性“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所以,在封建文化里,女人只是依附于男人,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影片中的菊豆所表现出来的美丽开放、敢做敢言,这是封建思想所不容的。杨金山多次虐待菊豆,为了反抗和报复杨金山,菊豆成功“勾引”杨天青后,生下儿子杨天白,并多次要求杨天青带着自己远走高飞,试图从杨天青处找到依靠。但是杨天青懦弱的性格注定菊豆的要求是无法实现的,菊豆逃出封建象征的大染房的愿望是如此的遥不可及。当看着天白将自己的亲生父亲杀死在染房的水池后,菊豆拿起火把,将自己葬身于这个大染房之中,与这个封建象征的大染房同归于尽,结束了对夫权、族权以及伦理道德等一切压制的反抗[4]。菊豆作为幸福的追求者,是一个比较丰满的女性角色。但是因为在封建社会的环境下,她的反抗注定会是失败的。

4.2 杨金山:封建势力的典型代表

作为封建势力的代表,杨金山想要一个儿子来传宗接代,在二个老婆死后,花20亩地换来菊豆。希望菊豆能生出一个儿子,因为自身的性无能,天天晚上虐待菊豆,这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在得知菊豆怀孕后,他直接来到大堂前请求祖宗保佑菊豆生儿子,好为杨家传宗接代,香火不断。当他得知天白不是他的儿子,而是天青和菊豆的儿子,他多次想杀死菊豆,天白和天青。在天白开口叫他为爹之后,金山改变杀死天白的主意,打算用天白来报复出軌的二人。在他死后,宗族长者要求天青,菊豆拦路挡棺49回,要求天青离开染房大院,同时还要求菊豆保贞洁,永远不得改嫁。这些无不是封建残余势力对生者的约束与残害,也是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具体体现。

4.3 杨天青:怯懦性格是封建宗法的产物

杨天青是个受封建思想影响较深的一个人物,天青长期受到他的叔叔杨金山的剥削和压榨,以同时,天青长期受到他的叔叔杨金山的剥削和压榨,长年累月地为杨金山打工,天字命名,使天青与天白陷入了既是父子又是兄弟的矛盾之中[5]。当天白三岁生日时,天青被要求说些祝福的话语给天白,天青陷入了两难境地,哭着叫自己亲生儿子天白好兄弟。当菊豆要求天青带她远走高飞时,他一直不能承诺菊豆,当菊豆要求杀死金山,天青说金山毕竟是他的叔。当天白无意将金山淹死在染池里后,天青回家后竟以为是菊豆把金山推进的染池,还给了菊豆一个耳光。正是他这种弱懦的性格,造就了他与菊豆的悲剧。

4.4杨天白:封建伦理的卫道士

杨天白在年少时,一个无心之举杀死了自己名义上的“父亲”—杨金山,从来没有笑过的杨天白此刻却哈哈大笑。少年时期的杨天白听到旁人对自己母亲的评价后,手中操刀追出几里路要手刃评价之人,即将成年的天白在发现自己的母亲与亲生父亲在一起后,抡起手中的木棍,活活地将自己亲生父亲打死于大染房的水池中。这都是畸形的家庭泯灭了一个孩子的正常性格的养成,断送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拥有正常心智的人的可能性。在这个封建礼数横行的社会之城,想冲破束缚是很难的一件事,最终杨天白被封建礼数所吞噬。所以,我们可以说,杨天白是封建伦势力,伦理纲常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封建伦理势力,伦理纲常的维护者、执行人,是封建思想的卫道士。

五、结语

从表面上看,封建专权早已灰飞烟灭,但遗留下来的宗法礼制犹如铁链一般,继续牢牢地束缚着最原始的欲望。在垂死挣扎之后,还是落了个玉石俱焚的下场。就像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所描述的那样,吃人的封建礼教,总是满口的仁义道德,旧儒家思想中的纲常伦理和宗法秩序,将原本自然的人性,变得格外扭曲。不管是杨金山,杨天青,还是菊豆,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身边的人或多或少也带着他们的影子。不管身处何时,只要做出了与当时的宗法秩序不相容的举动,似乎就难逃悲惨的时代宿命。儒家思想中的诸多根基,融合着当代社会机制,早就在我们身上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只是它即是难以察觉,又是难以撼动。

参考文献:

[1]远婴.《菊豆》──跨文化电影的阐释学读解[J].当代电影.1994.05.15.

[2]齐红.文化审视与人性剖析——论张艺谋电影的民族性表现[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第18卷第3期2001年9月.

[3]秦廷斌.电影《菊豆》的民俗视点[J].大众文艺.2010.02.15

[4]刘情. 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论《菊豆》——分析菊豆的命运悲剧[J].电影评介. 2009.12.

[5]殷翰.《菊豆》: 封建礼教与火海中的悲剧礼赞[J].电影文学. 2016 年第 1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