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名著阅读鉴赏探析

2020-05-06吕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3期
关键词:名著教材内容

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使学生变得聪明的技巧,不是增加作业数量,而是要持续不断的提供阅读机会。”换言之,对于语文这门典型的人文学科来讲,对拓展性积累的要求很高,而文学史上那些经久不衰的名著素材呈现,正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无限可能性。而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引导小学生进入到名著阅读的理想状态,保证学生在内容选择、方法掌握、理解深化诸多环节的更好发展,则是教师所要孜孜以求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以基本教材为中心的内容选择

我们常说“学海无涯”,对于浩如烟海的课外名著内容来讲更是这样,如果缺少合理的引导与推介,那么学生必然会产生茫然无措之感,将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开始学习研究。为此,指导学生找出优质的、与本阶段知识和思维能力相适应的作品,便成为小学语言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观察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可发现教材是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各个单元的,各单元均有一定主题,这样已经产生了引领学生方向清晰阅读的可能性,利于学生形成更广泛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应当意识到:单元主题是一根可供牵引的“藤蔓”,教师正可引导学生顺藤摸瓜,搜寻与教材单元主题、篇章相关联的名著作品,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以基本教材为中心的内容选择策略。

比如首先教师可进行体裁把握角度的作品推荐,也就是在教学特定文体的单元文本之时,可以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够指导独立阅读的操作方法,接下来向学生推荐与教材文本体裁相同的读物,让学生借助本次教学所掌握的操作方法完成课外阅读任务,从而让课内和课外自然衔接。举例来讲,当教学完成一些说明文内容之后,便可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科普类的名著,这样学生便可在阅读中自然加深对说明文体的印象,同时在丰富自然知识的促进下,增加本体裁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

再比如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题材,对精品名著进行选择,虽然小学语文教材内有些文章有着不同的体裁,然而却在题材内容方面有相似之处,从中可以发现不同作者的审视事物与问题角度的区别,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丰富。例如当教学“永远的童年”、“名作家笔下的人物”等单元主题篇章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窗边的小豆豆》、《故乡》等文学作品,学生便可在独立阅读以及阅读体会交流中,感受到不同作家所具有的不同写作风格。

另外,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寻找名著精品,也能够实现以基本教材为中心的内容选择目标。这种拓展阅读形式之下,所有学生均可以享受到阅读内容发现的乐趣。为此,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地理解和应用,从而让课程资源得到更加积极的开发。举例来讲,小学语文教材其中有一个单元的编写均与鲁迅先生有关,单元组内所呈现的内容,或者是鲁迅本人所创作的文章,或者是回忆鲁迅的作品,如教师可在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后,给大家推荐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如《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或者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周海婴《父亲对我的教育》等作品,使学生有机会基于教材基本内容,从不同角度发现与同一作者相关的名著阅读内容,进一步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人格崇高之处、作品伟大之处,从而受到相关名著作品的感染和教育。

最后,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出处的办法,对经典名著作品进行亲近与探索。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节选自经典作品,小学语文教师可在教学此类内容的时候,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出处,从而发现有阅读价值的名著作品。例如当教学《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时,可分别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出处《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而当教学完《刷子李》之后,引导学生读一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总的说来,细致学完选文,再关注选文出处的整部名著作品,会使学生的经典阅读之旅变得更加顺畅,达到理想的以基本教材为中心的内容选择效果。

二、以方法内涵为发展的过程优化

(一)多种方法的介入

在师生以基本教材为中心的内容选择工作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道,进入到以方法内涵为发展的过程优化状态,也就是利用不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做好经典名著的阅读工作。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所做的教学引导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之下的方法调整,是一项典型的重点与难点任务,实践操作中若教师的教法失当,则会导致学生由于作品篇幅过长、人物过多、情节过于复杂而出现的误解问题。所以,教师需要主动优化指导方法,帮助学生以教材为中心,为全面理解名著奠定坚实基础。此时可供选择的方法很多,包括多媒体鉴赏、故事演绎、演讲辩论等等,无论哪种方法的介入,均需要考虑到学生兴趣关注点以及接受能力。现以故事演绎法为例对此问题进行简要说明,该方法侧重于强调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理解名著中的故事情节,借以增加进一步探究下去的兴趣。教师的任务是提前安排学生做好名著节选与排练工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作品的故事发展脉络,同时锻炼名著阅读理解能力,像在教学完成《草船借箭》一文之后,学生知道本文选自《三国演义》,并对这部名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便可以依靠故事演绎的办法,使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深度解析名著,并分别扮演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包括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等。故事演绎法需要演绎过程与名著内容的适切性,其他方法同样要符合内容的表现要求,只要教师能够合理地采纳与应用,这些方法均可以给学生的深化理解提供强劲助力。

(二)文化内涵的挖掘

除了多种方法的介入以外,教师指导名著阅读时,还需要做好文化内涵的挖掘工作,帮助学生理解名著是以极为丰富的内涵、极为高超的艺术手法取胜这一特殊性。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以教材中所提供的名著选文内容为依托,站在文化底蕴的更高视野给学生以阅读和理解的指导,使学生不必受到传统学习观念的过多限制,从而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名著阅读理解突破,借以发现作品的深厚文化内涵。比如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名著的创作情况加以了解,感受作者融入作品的思想感情,接下来要让学生对作品的语言进行认真体味,在语言载体的视角下感受艺术手法的独特性,最后,教师还需要使学生产生质疑和思考的习惯,认真审视作品中的细节,在细节中感受其深刻哲思及意韵。仍以上述《草船借箭》部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从《三国演义》整部名著的角度着手,让学生明确: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有见识的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都对这部伟大的历史小说情有独钟,根本原因正在于这部小说无论在人生世事方面,还是在政治谋略方面,都有值得深究的价值。在教师的引导与介绍之后,学生将很容易产生文化内涵挖掘的热情,主动思考“教材选文中谁的谋略最高明”、“我们能够从作品中得到什么启示”等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学生很容易将焦点放在诸葛亮的身上,并分析诸葛亮的谋略成功之处,以及它给我们现实生活带来的启发。这样,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从“智慧”这一文化内涵的分支视角,对《三国演义》整部作品进行研究,使学生的认知从故事层次升华到文化层次。

三、以丰富形式为依托的拓展深化

当以方法内涵为发展的过程优化工作完成之后,教师还要与学生一道,做好以丰富形式为依托的拓展深化工作,从而讓名著交流进入到新的层次,为阅读质量的提升服务。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之中提到:阅读教学的重点应当是使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项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而以教师为主体的过程优化只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名著内容,深入的拓展优化是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恰恰需要让学生在以丰富形式为依托的拓展深化中突出自我主体地位,形成深入而持久的阅读体验。在此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方法很多,比较典型的是丰富阅读活动和从阅读走向表演。

(一)丰富阅读活动

在丰富阅读活动方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畅谈经典的读书交流会、经典朗诵会,以及以名著知识为主的阅读竞赛等,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始终处在活跃和亢奋的状态,用更饱满的阅读热情投入于阅读思维空间之内,使名著阅读成为小学生群体中的一种时尚行为。

(二)阅读走向表演

当学生以教材为中心研读了名著作品之后,对于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性等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此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独特认知见解,指导学生从阅读走向表演,就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将名著片段改编为剧本并表演出来,让学生的情感和思维重新经历一次名著的洗礼,在感受到表演乐趣的同时,重新体会名著阅读的乐趣。

从小学阶段开始,名著便成为学生非常关键的阅读资源,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而言意义突出,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需要特别关注名著阅读教学指导工作,借助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优秀的名著,利用恰当的方法汲取名著中的丰富营养,并通过后期有效的拓展升华方式,进行名著知识和情感上的深化。只有做到这几点,学生才能从小养成阅读名著和体悟名著的良好习惯,为语文素养的提升贡献一份重要的力量。

吕莹,山东省高青县实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名著教材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主要内容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