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吾有老家,此心甚安

2020-05-06韩丽晴

中国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稿子面条老家

韩丽晴

老家,对每个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衣锦还乡”被当作人生值得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有将老家当作是心灵的归宿、精神的故乡。汤全明把自己的散文集取名为《老家》,而不是《故乡》或者《乡愁》,显得更有乡土情怀,也更有乡村气息,最主要的是,情感更浓烈。老家两字一出口,眼前立马出现了村头的大树、屋上的炊烟、灶前忙碌的妈妈、暮归的老牛、扛着锄头出工的汉子。老家,把一个人的来龙去脉交代得知根知底,也清清楚楚透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底色。这年头,能坐下来,跟人谈谈自己的老家,谈谈家长里短,说说老家屋前屋后的琐事,这得有多大的交情,交心交底,可不就是从自己老家的那点事说起的么?

人,为什么要写作呢?

我常常想这个问题,但从来没有开口问过别人。

为什么不问呢?因为就像问人为什么要吃饭呢。写作和饮食起居一样,是人的一种需要。对,写作是一种需要。

但作为一名编辑,每读一位新作者的稿子,我都能从文章中找到这位作者写作的原因,基本八九不离十。

十多年前,初次编辑汤全明的散文稿子时,第一感觉就是,他的字里行间那种写作的“需求感”非常饱满、充盈。到现在我仍基本记得那篇稿子,他写他周末带着朋友,到当地的一座山上,走了很远的山路,去看一座年久失修的古庙。到了山顶,他朝远方眺望,满眼良田,满坡春风,不禁遥想当年朱元璋带兵打仗路过此地,留下了一种面条,这种面条现在正成为当地的特产,农户靠着这种面条发家致富。稿子水平怎么样呢?应该说文通字顺、主题鲜明,他是位成熟的写作者,到底是中文系毕业,功底在那儿摆着。应该说这篇看似平常的稿子打动了我,为什么?

气,稿子里通篇奔涌着一股气,左冲右突,非要找到一个出口不可。那时老汤在当地是一名旅游行业的管理者,他恨不得自己踏过的山山水水都能秒变成旅游景点,游客爆满。那时他白天走乡穿村地勘景,晚上挑灯夜战写旅游景点推荐文章。那些急于推广出去的文字,因为他的中文功底,倒也不显得生硬,面目还是很人文气的,但字里行间终究有种藏不住的“需求”,倒也有种生动的拙朴,在一堆心灵鸡汤美文来稿中,显得出挑。

难能可贵的是,在基层繁忙的工作中,汤全明一直坚持写作,一路写下来,越写越好。这个好,就是他文中的那股“气”,淬炼得越来越纯粹,越来越清澈,越来越活泼。这令他的文章,越来越鲜活,闻得到山野田地的气息。我曾与他说,你的文字是活的,没有匠气。其实不仅他的文字是活的,他整个行文也是没有束缚的,有种自在的野性,没有通常散文写作固化的模式,像一个放学归来的少年,回家时和小伙伴路过大片的田野,情不自禁地就开始撒欢了。

或许还是文如其人这四个字说得通透。老汤时不时在朋友圈里发点大碗肉、大碗酒的场景,农家宽敞的院落,他说他与哪一路兄弟又如何敞怀尽情地饮了个痛快,显得有江湖豪侠之风。他的文章里多多少少也有这样的酒气,但其实落笔时,他还是小心翼翼的,有点轻拿轻放的意思,他潇洒不起来,因为他所写的老家里,几乎藏着他作为一个男人所有的深情,他写一生耿直的父亲,写对他严格要求的大舅,写对他恩重如山的岳父,这笔下的哪一个人物他能轻慢?哪一个人物,他写的时候,不是敲键盘的指尖连着五脏六腑?所以我曾与人说,轻易不要写自己的老家,一不小心,就心疼半天。但是,他在整本书里,只零零星星地提到母亲一两句,他没有好好写过母亲。但其实他在生活中,是个很依赖母亲的人,在他看来,最幸福的事,就是“回家陪陪老娘,说说家常,吃吃老娘烧的菜”。我问他,你书里怎么写妈妈的文字很少?他放低了声音说,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写好妈妈,生怕写不好。其实,他在情感上是个很胆怯的人,包括他有时过于刻意疏离一些他并不熟悉的热闹场合,都说明了外表的豪放只是一层与俗世打交道的铠甲,骨子里还是书生风骨。也好,一个书写者,总要护好内心的生态环境。

《老家》里的文字充满了深厚的情感黏性,但这种情感不是鸡汤文那样的因为煽情而廉价,相反,却让人有种莫名的沉重,让读到这些文字的每一个人“心有戚戚焉”,就因为老家里的事,直通心底,字字句句沾血带肉。这些与汤全明早期的散文写作相比较而言,功利的、物质的“需求”少了,文体意识增强了,审美价值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也提升了文学性。网络带来的便捷,让我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也很享受手机和电脑阅读带来的迅速和广博,但如果让我读一些关于写乡村的文章,我更愿意读纸上的文字。尤其是读一個人从心底里流淌出的写老家的故事,我更愿意捧本留有墨香的书在手。为什么要写作呢?因为写作是一种需要,包括是情感表达的需要,是生活的一种仪式感的需要。那么,阅读,也是与之相配的一种仪式感。

我本来想问问汤全明的,你为什么要写厚厚一本的《老家》呢?后来觉得这是多此一举。一个作家的创作欲望是很多元的,作家本人也未必能三两句话说得清楚。但是我知道,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老家,谈起老家,无论是沉默还是滔滔不绝,那只是一个形式,而内心里,不翻江倒海的人也有,但不起微澜的人却难得。作家写老家,不是老家的需要,是作家的情感需要老家这样一个载体来盛放,是作家需要在写作老家的过程中,得到一种身份的确认。在书写的过程中,作家重新回到母体,像在精神上重新诞生了一回。

吾有老家,此心甚安。你呢?

猜你喜欢

稿子面条老家
晒面条
我的老家
瀑布和面条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放胆情结
擀面条
退路
在老家过年
拖稿的各种理由
请拿好您的“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