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孝彬:激情燃烧的岁月

2020-05-06马文良

中关村 2020年4期
关键词:煤粉测量优化

马文良

“倘若时光可以倒流,你的选择是否还会像现在一样,走上‘创业这条曲折的路?”黄孝彬的回答是:“不想留下遗憾,即便选错,也不想错过。”如果继续在国企担任高管,过着平淡如水的日子,按部就班的上下班,也是“岁月静好”的一生。但是,这样的生活,或许就错过了其他可能——有一种岁月,激情燃烧。所以,在他35岁那年,毅然选择放弃安稳的工作,创办北京华清茵蓝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中关村“创业大军”中的一员。

付出总有回报,机遇总是青睐勤奋的人。如今的华清茵蓝公司已经迈过“死亡谷”,走上了“光明大道”。他们为国家燃煤发电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做出巨大贡献,成为国内知名的燃烧状态先进测量和优化控制技术的科技型创新企业。

青春无悔

1977年,黄孝彬出生在云南曲靖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童年的生活恍若昨天,依山傍水的风景历历在目。那是怎样的一段经历呢?多年以后,黄孝彬回忆起来,印象深刻。

“从小就和父母下地里干活,给玉米锄草,小麦成熟后收割,然后把麦粒铺在马路上晾晒,等晚上再扫拢收起来。”种地收粮食是当时农村的主要收入来源,除此之外,父母也间或做点小生意来贴补家用,平时进货和送货黄孝彬都会帮忙。母亲推着车送货,黄孝彬也跟着;父亲晚上凌晨才从外地把货运回来,他从睡梦中醒来跟着父亲一起卸货。

这绝非是“诗意”的生活,在农村出生和成长的孩子,都应该能体会到这段生活的艰辛与不易。那时候,对一个孩子来说,高考无疑是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途径,唯有好好学习,才能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父亲说:“你要好好学习,才能出人头地。”

黄孝彬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自小学习成绩就特别优异,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中考时也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云南省重点中学——曲靖市第一中学,每年云南省高考前50名中就有30多名学生来自这所中学。

但是,生活不会总一帆风顺,命运会在某些时候开一些“玩笑”,这在黄孝彬看来,就是“挫折教育”。

一直成绩优异的黄孝彬在高考时遭遇“滑铁卢”,因为发挥失常而没有考取理想中的医学院校——但是好消息也有,调剂志愿被华北电力大学录取了。

黄孝彬没有选择复读,他觉得华北电力大学也是一所不错的学校,既然命运使然,学习另一个不是“梦想”中专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的確,大学生活为黄孝彬开启了一个新的天地。华北电力大学——这所被誉为“中国电力领域的黄埔军校”,让这个从农村来的少年,走上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他如饥似渴地进入到这知识的海洋中,汲取着养分,同时这也为他未来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在大学读完热能工程专业本科之后,黄孝彬将博士的学习方向确定为“发电自动控制”,研究火电生产现场过程优化的信息系统。他对信息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特别感兴趣,于是在硕博学习期间跟着导师做了很多科研项目,成为导师的得力助手。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使得黄孝彬在热能工程专业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这期间,他以主研人身份开发了国内第一套火电厂的运行优化管理系统。

一切都按照既定的轨道在行进。2004年,拿到博士学位走出校门后的黄孝彬踏上了工作岗位——这是一家朋友创业的公司,他担任产品研发部经理一职,从事研发工作。三年后,公司被国电科技环保集团下属企业收购,由此黄孝彬成为一名国企职员。

这是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进入国电科技环保集团的第一年,黄孝彬就担任总经理助理,第二年升任副总经理,成为集团中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负责研发、工程、售后等一系列事务。

在这期间,黄孝彬对科研的脚步没有停歇,他认为电厂自动化的核心问题,不是解决自动控制,而是“节能减排”,让过程优化,使得经济性、环保型、安全性及管理方式都获得提高。

随着研究的深入,黄孝彬对火电厂运行控制优化也有更进一步的思考,他发现解决锅炉燃烧问题最重要的技术瓶颈就是燃烧过程的状态监测:“我们国家的锅炉设备很先进,控制系统也很先进,但是燃烧运行控制这一块比较粗放。”

这也是现实情况,因为从煤电厂开始,就需要不断去优化锅炉的燃烧,使燃烧更加充分的同时,排放更少,不仅经济还安全环保。为解决这个技术难题,黄孝彬和国际知名测量科学家闫勇博士,探讨锅炉燃烧优化体系的技术要点,萌发了基于锅炉燃烧从“粗放型”到“精细化控制”转型的创业设想。

埋下了一颗种子,总会有发芽成长的那一天。

涉水启程

创业,是很多人在憧憬或是想象的事情。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火种渐成燎原之势的当下,还有许多人在观望,或是筹划。

对黄孝彬而言,也是如此。一个农村出来的少年,经过诸多努力,在国企任职高管,公司销售额近10亿元,自己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收入颇丰、工作稳定——如果把这一切都放下,投入到创业这“九死一生”的未知旅程中,值不值得?面对家人的不支持、企业的挽留,是否要坚持走这条路?这对黄孝彬来说,是一个现实问题。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3年。那一年,黄孝彬赴德国多家高科技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看到他们的专注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前沿技术的追求精神,他被深深触动了:“德国企业认为,做技术就要做到世界领先,然后将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我们为什么不去试试呢!”时不我待,如果再在犹豫中错过机会,未来可能就只剩下懊悔了吧。

于是,下定决定的黄孝彬毅然辞职,一心踏上创业之路,为实现梦想而重新出发,涉水启程。

首先,就要为这家即将诞生的公司取一个名字,琢磨了许久之后,黄孝彬灵光乍现——有一天看到江苏省某所高校实施的“青蓝工程”,他觉得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情与环保关系甚大,索性将“青”改成“茵”,加上华清二字,即为“中华大地水清草茵天蓝”之意——于是“华清茵蓝”应运而生。

2013年4月,华清茵蓝公司正式在海淀创业园成立并在此安家落户——这将是一个崭新的起点,黄孝彬希望,在这个走出20家上市公司的园区,可以让“华清茵蓝”振翅高飞。

“对于创业企业来说,成长的道路上经常会踩到不少‘坑,不管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后期推广销售层面。海淀创业园就像是一个老园丁,在给与企业肥沃土壤让我们成长的同时,还会通过一系列的助孵服务精心呵护每一家创业企业,让扎根在这里的创业企业都能够向阳生长,不断壮大。”

暂且让我们回到黄孝彬创业的初心上——在他看来,中国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大量燃煤,即使新能源技术得到长足进步和发展,但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国的能源结构仍是以煤为主,未来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仍将占50%左右的比重。

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而氮氧化物号称雾霾的催化剂,对雾霾中PM2.5的直线上升起着突出的作用。

对于燃煤发电企业来说,如何精准掌握“火候”是一项技术活。以前由于在煤炭燃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难以准确测量和采集,人们只能凭借经验进行燃烧调控,因此经常会出现燃烧不均、效率不高、污染物生成过多的情况。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一系列燃烧状态先进测量和优化控制的核心技术解决方案。

但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这一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和厂家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做了很多电厂的实验,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因为燃烧状态的关键参数很难搞得准。”

这就是黄孝彬和他的团队要去攻克的技术难关。“解决氮氧化物的问题应该是把前端搞好。”黄孝彬认为,“把燃燒搞好,尽量燃烧得好,尽可能地少产生氮氧化物。”

难就难在关键的检测上。“风的检测相对来说比煤的检测容易一些,煤的检测是比较困难的。”

黄孝彬及其团队成员以煤粉检测为基础,通过自主研发的Enlandar全截面煤粉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准确、实时地测量燃煤电站煤粉输送管道上煤粉流速、浓度、流量等关键参数,结合风粉均匀分配控制技术,可实现煤粉在锅炉内均匀燃烧。

通过自主研发的煤粉颗粒度在线测量技术,改变了长期以来只能通过人工取样检验进入炉膛燃烧的煤粉颗粒大小,可实现最佳煤粉细度控制,同时解决了精确送风问题。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精准地控制煤粉燃烧状态,从而显著提升燃烧性能。

另外,这些先进燃烧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却不仅限于此,除了燃煤电站,还可广泛应用于数量庞大的工业煤粉锅炉及钢铁、冶金等行业高炉喷吹系统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煤粉测量的关键技术难点得以突破,黄孝彬团队将测量和控制结合起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锅炉煤炭燃烧优化方案——距离成功或许只有“一步之遥”。

迈过“死亡谷”

在创业领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说法——“死亡谷”。一项高科技创新技术从研究开发,到形成产品走上市场,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最后还需要商业化才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许多企业还不等熬过这个阶段就已经“死掉了”——这个比例据说可能达到70%-80%,与此同时,另一组数据也会让人印象深刻: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2.5年。

这对“华清茵蓝”而言,何尝不是一个挑战!

在公司创业初期,为了拿到银行贷款,黄孝彬把家里房子做了抵押,否则公司资金链将面临断裂的困境;他为了科研进度,整天忙得昏天暗地,早出晚归,没有时间陪妻子和孩子——为了和时间赛跑,凌晨三点,黄孝彬和团队还在忙着发货:“这都是有计划的,这一波赶不上,就需要再等一年!”

困难还不仅于此。即便把技术的机理研究清楚了,在工程应用过程中还会碰到很多的问题,比如测量准不准,在现场测量和在实验室测量的数据准不准?——实际上,现实的条件要比实验室苛刻的多,需要一个个地去攻克和解决。例如,黄孝彬介绍,实验室的管道比较细,而电厂的管道是实验室的10倍,另外,运行条件相差很大,现场的运行条件远比实验室恶劣,需要大量的实验去磨合了好多次,才找到比较合适的处理方案。

这些都是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甚至是教训——这也是把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品必须经历的道路。黄孝彬及其团队在实际的推动和应用过程中发现很多和实验室不太一致的东西,需要把现场模型进行修正处理。因此,也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最关键的是,产品要有实际价值和效益,技术研发后能不能产生实际效益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黄孝彬算过这么一笔账:通过燃烧优化后,这一技术能减少氮氧化物20%左右的排放,如果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将有助于产生超过1%的节能效果。”1%是什么概念?在电力行业,每年全国消耗的煤炭是40亿吨,其中火电厂就要消耗20亿吨,如果能减少1%,就是2000万吨,600块钱一吨就是120亿元,也就是能产生120亿的节能减排效应——这是巨大的市场,更是机遇所在。

目前,华清茵蓝公司已自主研发出全截面非侵入式风粉在线监测、煤粉均衡分配控制、煤粉细度在线监测等世界领先的创新技术,成立了多相流及燃烧过程检测及控制技术(中国)研发中心,系列产品和技术已在国内多台600MW、1000MW机组成功应用。华清茵蓝公司在2018年还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但是,对黄孝彬而言,最大的挑战不在技术层面,而是在运营中需要说服电厂、分公司、集团三个层面的工作,推广仍需要做很多努力和积累:“要做案例出来,让大家觉得能出效益,才会肯投入。”

挑战虽艰,希望尤盛。按照黄孝彬的规划,未来华清茵蓝将会分两条路走,一是走以测量为业务核心,为燃烧优化项目提供最有力的技术产品;二是以节能产品为主,去做一些综合性的节能减排优化项目——“我们希望通过对燃煤过程的测量及控制技术的持续创新优化,从源头上提升煤粉燃烧的效率及质量,使得燃烧过程尽可能地减少污染气体,为建设碧水蓝天的北京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就是黄孝彬的故事,他还在路上,挥洒着青春和热血,写就属于自己的创业“传奇”。他说自己的是幸运的,一路走到现在,赶上了时代的机遇:从最初海淀创业园给予的场地及工商注册等支持、积极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经常推荐企业参加园区举办的“三三会”等投融资对接会,还贴心为企业安排一对一的银企对接服务,通过园区独有的银行贷款“绿色通道”给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扶持企业的成长——这也是时代给予勤奋者的褒奖。

前路漫漫,在这条有鲜花也有荆棘的创业之路上,还有许多未知的挑战在等着黄孝彬——当然,还有一些等待着去实现的“梦想”熠熠发光,照亮这段被激情点燃的青春岁月。

猜你喜欢

煤粉测量优化
高炉喷吹煤粉添加助燃剂生产实践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测量
煤层气排采产气通道适度携煤粉理论
高炉煤粉精细化喷吹技术
煤层气排采井壁出煤粉时间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