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一体化发展难题,培植中国经济新动力源

2020-05-04

产城 2020年11期
关键词:出境双城经济圈

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而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由北向南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以来引领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源。数据显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用2.8%的土地聚集了约18%的人口,贡献了约38%的GDP。而若成渝地区与东部沿海三大增长极连点成线,便可勾勒出一个占全国经济总量七成以上的巨大菱形空间,形成“北有京津冀,东有长三角,南有粵港澳,西有成渝”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如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姚树洁所说,“国家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目的就是要将地处西部的成渝地区打造成为继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之后的第四增长极。”

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成为中国“第四极”,其对国内与国际格局的战略价值巨大。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有两种方式,“一是‘因势利导。根据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成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二是‘倒弹琵琶。利用中央投资的赶超型、战略型产业所形成的技术、人力资本、供应链下一个产业台阶来结合当地的比较优势。”此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仅要按“圈”融合内部地区,也需要按“圈”规划加强与外部的融合。这个圈上除了成都和重庆,北半圈还要以万州、南半圈还要以宜宾为四个节点,对外布局主要的“外部三纵”:第一纵是建立京-成渝经济走廊RCEP示范区,并延伸为哈昆经济走廊(北向东北亚-南向东南亚出境);第二纵是建立渝蓉始发的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北向欧洲)兰西-成渝-贵广(南向出境);第三纵是西安(北向宁夏内蒙古出境)-南充-宜宾-昆明(贵阳)(南向出境)。

有观点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必须发展、拥有夯实的现代技术基础,从而发展为强大而有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在此过程中区域内的产业合作与互补存在较大潜力。成渝经济圈本就拥有较为丰厚的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要素,而今更围绕新格局获取新优势,力争中央赋予地方的政治经济利益的增量以及各类要素资源的集聚。现时的产业集群已不会局限于某一区域,而是需要跨地区的合作,需要政府协同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的完善。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鲁荣东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核心之一是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一是要围绕成都‘东进和重庆‘西进,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重庆主城区和渝西地区同城化发展,下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关键在于让各类资源要素在区域内实现高效配置,为同城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环境。要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政策配套协作、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充分发挥各个城市的比较优势,形成开放协同的發展格局。二是从毗邻地区着手,加快探索区域合作的新路径。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破解‘一体化发展难题,需要在毗邻地区打造一批合作先行区、示范区和协同区,主动接受重庆的经济辐射,实现联动发展,更好地支撑国家战略的实施。一方面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行政壁垒,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机制,实现区域内要素自由流动;另一方面要根据毗邻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寻找合作方向,实现毗邻地区深度融合,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探新路、做示范。”

猜你喜欢

出境双城经济圈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