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的前概念研究

2020-05-03梁燕芳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前概念参照物科学教学

梁燕芳

摘要:本研究通过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对运动的认识,调查学生对运动概念的掌握、参照物的选择与分析、以及理解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分析得出学生对运动的认识是片面的,学生选的参照物一般都是自己,以及学生的前概念来源于生活、网络等。

关键词:前概念:科学教学:参照物;运动方式:概念转变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来源于日常生活,而这些前概念并不是科学的概念,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概念。小学生正处于构建概念的初级阶段,错误的前概念是最难改变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暴露错误的概念,建构新概念模型,形成新的科学概念。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才能在教学中更准确的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提高学习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研究分析表明,由于教师缺少相关的学科知识背景,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不到位,于是只能通过机械记忆来强化学生的认知。而学生走进科学课堂前,他们对某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已有了自己的认识,形成自己原有的观念。他们主要通过两条方式来获得概念:一是不经过专门的教学,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这类概念称为前科学概念或前概念;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这类概念是属于科学概念。科学概念学习就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把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的过程。许多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引导、促进概念转变显得非常重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关于“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的前概念。本研究选取对科学课程较为重视的曲靖市第二小学四年级三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120名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共发120份问卷,收回118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在这94人中男生占总数的53. 19%,女生占46. 18%。

三、结果与建议

1.研究结果

一是通过对学生“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前概念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运动现象的认识,根据自己的元认知很容易分辨一个物体有没有运动,但是如果两个物体或者多个物体同时运动,学生分辨起来就有点难度。也就是学生在参照物的选择时存在不会选和选错参照物的情况,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强调参照物的概念建构要点,强调什么是参照物。

二是学生同过日常生活经验知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直线运动、曲线運动等,静止的房子、桌椅都判断为不动的,大多数的学生都反对“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观点。 三是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发现,学生产生前概念的原因大部分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望文生义以及形象思维的影响。

2.建议

(1)概念转变的策略

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结合概念转变的理论基础,提出一些促使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对策一级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策一图示法。小学科学探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无法通过实验现象直观呈现出来的,如何将隐性的科学内容展现出来,并凭借展现的媒质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概念,图示记录法就能发挥作用。

对策二还原科学场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还原科学场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在教授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这一课时,学生可能不理解,因为在学生看来周边的许多物体都固定不动,如:书桌、家、建筑物等等。但是我们知道地球在自转,地球上的建筑物也运动。为了让学生理解与接受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就需要老师还原科学场景,播放一段地球自转的小视频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这个概念。

对策三把握参照物概念建构的关键节点。科学探究不仅是科学探究的过程,更是促进学生概念转变的过程。学生只有切身感受到实验,并通过自己的思维转变,概念建构就能从付钱的认识上升到理解真正的含义,科学教学需要我们把握住学生建构概念的关键节点,形成科学概念。就如何把握课程我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用科学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建构,帮助学生从日常的语言发展到科学语言,建构科学概念。研究参照物与运动关系的时候,通过教师的演示以及学生自己的探究结果,学生能明显感受到动与不动的现象时,学生能更容易接受科学现象,理解科学概念,其次运用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逻辑办法,比如归纳、演绎等,能够达到利于概念建构的目的。比如《-切物体都在运动》-课中,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教授,学生知道运动的定义,又让学生观察周边的事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对于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先采取学生中的辩论,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

(2)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的教学建议

依据本次的研究我就研究结果提出几点本科教学的建议:

首先,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提问什么是运动,让学生对运动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其次,提出与学生认知互相冲突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已有概念的准确性,如问卷中的坐电梯问题、坐车问题等。

接着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改变。这另外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禁止的物体。多次强调参照物是假定不动或禁止的,但不等于动的物体就不可以选为参照物。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该注意用科学的话语教学和精准的教学提问。实验验证两个都在运动的两个物体间的运动关系,可以选两位学生在讲台上以相同的速度运动,观察两位同学之间的相对位置及运动关系。

最后反问学生课题“‘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你同意吗?”让学生先说原因,教师再来给与一定的评价,最后通过地球月球与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的小视频验证结论,强调所选的参照物不同,运动方式也不同。

参考文献:

[1]曹芬芳,初中光合作用迷思概念及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

[2]马春燕,前概念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前概念参照物科学教学
幸福不需要参照物
“前概念”的应用让化学平衡不再“高冷”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常见初中化学“前概念”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参照物和我们的宇宙
重视科学概念教学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机械运动”典例解析
爱是爱的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