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雨绸缪,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020-05-03杨雪梅

新班主任 2020年2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攻击性本能

杨雪梅

校园欺凌,无论是身体伤害还是言语侮辱,帮派排挤或是网络恐吓,其本质都属于一种攻击行为。这些行为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些孩子更容易出现欺凌行为?作为班主任,我们只有沉下心来审视问题的本源,才能对症下药。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结论:人类的行为完全由两类本能来控制,一种是生本能,一种是死本能。前者使生命成长和发扬,而后者会导致自我的破坏与死亡,其在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各式各样的攻击行为。弗洛伊德的分析给了我们如下启示:既然攻击是一种本能,那么这种本能就会被各种因素诱发而叠加,当积累太多,超过身心负荷的极限时,就会导致一次不可收拾的攻击行为发生。这种源于本能的攻击行为是内因诱发的。

同时,我们发现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遭遇等一些外在因素也是导致其言行暴戾的罪魁祸首。

第一是家庭教育的不当。有研究表明,那些在家里接受了粗暴的教育方式,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另外,当孩子最初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时,父母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也会影响到后续的行为。

所以,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行引导,分析父母言行举止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是挫折导致的行为失常。心理学家巴克尔的一项实验研究证明了挫折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实验中,两组小朋友观看一间装有很多玩具的房间。第一组小朋友先隔着铁窗看,引发挫折感后才让他们进屋玩。第二组小朋友观看后可以马上进屋玩。结果,第一组小朋友中出现了很多损坏玩具、攻击他人的行为,而第二组小朋友则能平静地玩玩具。这种案例屡见不鲜,有的孩子平时并不调皮,但如果哪天受到了严厉批评,就容易将内心的不满迁移到别人身上,出现打架、骂人的行为。除此之外,有时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是为了引起关注,找寻存在感。

所以,班主任要认识到激发学生动力、呵护学生自尊的重要性。一方面,對学生的批评尽量就事论事,避免“牵一发而伤全身”,尽可能私下处理学生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多给那些暂时落后、行为有问题的学生一些关注。

第三是社会学习造成的后果。人类之所以出现攻击和暴力行为,主要是因为他们从过去的经验或外在环境模仿中学到了这种行为方式,而此项学习又往往带来某种快感与支持。

对此,我近年来充分发挥自己所带领的教师成长团队在读书写作方面的影响力,以陪伴阅读的方式邀请全市的中小学生假期打卡读书,并定期举行线下研讨见面会。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孩子的心灵上尽可能多种一些向善向美的种子,他们就会健康成长。

第四是社交技能的缺乏。学生出现欺凌行为,与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差有很大关系。攻击性学生对冲突性问题的解决办法往往简单粗暴。比如,有的学生会采取商量、承担某个角色等方式加入同伴游戏,这样也容易被接受和认可;有的学生则强行加入,遭到拒绝又用威胁来达到目的。这种低水平解决问题的方式势必会遭到同伴的排斥,使他们越发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班主任非常有必要给学生上好人际交往这一课,如正确求助、友好问候、理性面对接受和拒绝、学会换位思考等。这些看似微小的尝试,却与学生一生要走的路息息相关。

面对校园欺凌,其实比“亡羊补牢”更重要的是未雨绸缪,准确洞察根源后,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干净的环境。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攻击性本能
为何有人动辄大打出手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阅读理解专练(三)
用道
逆本能
如何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攻击行为
吉米问答秀
雌蠼螋会照顾自己的孩子吗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