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学生生活实际,让课堂精彩飞扬

2020-04-29万秀兰

关键词:秋游品德教材

万秀兰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那么老师们如何通过贴合实际生活使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丰盈、突出实效呢?

一、 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育,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富有创意的课程导入能够消除学生对思品课堂自发的抵制情绪,激发其主动性,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合理消费”一课为例,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消费之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不合理消费的行为。此时,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高涨,纷纷述说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并分析由此带来的社会危害。成功激发学生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超出我的预期。

二、 突破教材,走进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我在教《人民当家做主人》一课时,结合学校的秋游活动,让学生讨论秋游规则,制定秋游方案。由于贴合学生实际,学生参与性高,积极发言讨论,选出最佳的秋游方案。在此过程中,少数学生的意见被否决,多数学生的意见得以通过,我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了“民主”和“集中”的含义,又延伸到“代表制”。随后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学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教学效果有效达成。

三、 教学方式生活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立足课堂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拓展教学时空。通过各类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使学生身临其境,而在情境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為思想信息,可供学生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因为品德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四、 教材来源于生活,把生活引入课堂,用生活促进生成

1. 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切入点,引进相关事例,让学生讨论交流、深化、升华。如学完《美丽的家乡》一课,我布置学生可用多种方式展现家乡的盛产,在课堂上分成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们各抒己见,东营黄河口的对蟹,西宋的蜜桃,郝家镇的葡萄,还有我们穿的纯棉衣服就是东营生产的棉花做成的等等。这样,课堂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体验,思考,升华,从而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

2. 品社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他们品德的形成也源于对生活的感受、认知和体验,而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到课堂之上,那一定是一笔非常雄厚的课程资源。以我教授《现代化交通运输》一课为例,让孩子说说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突然有位同学如是说道:“老师,我记得去年寒假爸爸带我坐飞机去旅游,在飞机上有个人老是来回走动,结果因为气流的原因,飞机颠簸得挺厉害,这位旅客不小心跌倒,乘务员提醒这位旅客在自己的位子上坐好并注意安全,他才在位子上坐好了。我想和同学们说的是外出旅游要注意安全!”讲述完,此时的我第一反应是:学生是不是跑题了?但这不也是课堂上一个很好的生成吗?于是我立马转换思路:“这么多的交通运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同时我们在外出时,也千万别忽视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这位同学说的非常棒。”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为这个孩子的“跑题”去训斥他,而是鼓励加表扬。我想对于这个“意外”收获,同学们的收益一定是更大的,他们的生活体验绝对是一大笔财富,比起老师的“满堂灌”,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它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撼动另一个灵魂”。只有当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使我们的道法教材流光溢彩,课堂生成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秋游品德教材
教材精读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一起去秋游
秋游去啦
好学者贤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