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柳州市特色小镇建设思路研究

2020-04-29刘阿娜尚毛毛

市场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柳州市小镇特色

刘阿娜 尚毛毛

(广西壮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院 广西 南宁 530022)

【关键字】特色小镇 发展要素 类型

一、柳州市培育特色小镇主要成效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举措、新动力、新支点。2016年国家启动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以来,柳州市积极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目前申报并规划建设的特色小镇共8个,其中国家特色小镇1个:鹿寨县中渡镇•喀斯特山水古韵小镇;广西特色小镇3个:柳南区太阳村镇•螺蛳粉小镇、柳江区百朋镇•莲花小镇、三江县丹洲镇•柚香小镇;市级特色小镇4个:柳东新区雒容镇、柳城县凤山镇、融安县雅瑶乡、城中区环江滨水大道。其中,柳东新区雒容镇•汽车小镇、柳城县凤山镇•云片糕小镇、融安县雅瑶乡•竹海小镇已于2019年2月推荐参评第二批广西特色小镇。

(一)明确发展重点,增强动能培育

柳州市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出台多项文件旨在进一步强化特色小镇的培育工作,先后印发《〈柳州市特色小镇培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柳政办〔2018〕149号)、《柳州市特色小镇培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柳政规〔2018〕67号等文件,明确柳州市培育特色小镇的主攻方向和重点,建设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走少而特、少而精、少而专的发展之路。坚持因地制宜,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培育目标不做数量要求,成熟一个,培育一个。重点要求柳州市各县区申报和创建特色小镇,其主导产业必须基本达到区内最强、全国领先,有较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有地方特色和明显优势。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使小镇成为产业集聚能力强、拉动投资作用显著、吸纳就业成效明显的区域,成为带动周边区域整体发展的引擎。

(二)明确产业分工,强调区域差异发展

从柳州市各县区现有资源条件及产业情况看,北部的三江、融水、融安等三县的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薄弱,但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民俗风情浓厚,产业主要以农业服务型和旅游发展型等轻资产为主。柳州市辖5城区及鹿寨、柳城等近郊县,受城市二、三产发展外溢影响,全产业链条发展相对较完善,特色小镇发展定位的选择空间较大。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特点,以“一镇一风格”为原则,近年来组织各级特色小镇评选和培育过程中,均强调申报项目的产业特色、发展后劲及差异化程度。对地域相近、产业相同、定位相似的小镇择优选择,原则上一个细分产业只培育1-2个特色小镇,避免同质竞争。

表1 柳州市特色小镇主要类型

(三)明确成果要求,强调“多规合一”理念

推动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应重点着眼于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其建设资金的投入应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上、下游产业拓展。柳州市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对第一批广西特色小镇(柳南区太阳村镇•螺蛳粉小镇、柳江区百朋镇•莲花小镇、三江县丹洲镇•柚香小镇、鹿寨县中渡镇•喀斯特山水古韵小镇)提交的产业策划研究、核心区建设规划成果进行集中审查。各项目提交的规划成果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基本达到国家有关规划编制深度要求,建设规划符合产业、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五位一体”融合发展理念,规划主线清晰,产业定位明确,小镇采用的空间发展模式有利于指导柳州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特色小镇要结合各自特点统筹产业、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将特色小镇建成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产业集聚、生态保护、生活宜居等为一体的城镇生产生活综合体。近年来,柳州市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小镇的人居环境,补齐特色小镇发展短板。一是将相关乡镇基础设施项目和相关专项项目与各项规划紧密对接,优先向特色小镇倾斜,重点支持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合理兼顾面上乡镇和面上村屯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项目投放,使有限的项目和资金发挥出最优社会效益。二是充分发挥专项项目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进入相关领域建设。三是不断加大部门项目和资金的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成事。如鹿寨县中渡镇、柳江区百朋镇均在特色小镇项目基础上,整合了自治区百镇建设示范工程资金及乡土特色项目资金,三江县丹洲镇整合了国家传统村落保护资金等。

二、发展存在的主要瓶颈

今年来柳州市在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针对特色小镇发展的土地指标紧缺,用地矛盾仍然突出。特色小镇开发需要建设公共配套、旅游配套等,在现有改造的基础上还需要用到更多的土地,目前的土地指标远远无法满足。由于建制镇预留的建设用地指标很少,部分支柱产业项目落地困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城镇发展。虽然现有的土地管理政策较多,但比较分散,不易操作,缺少专门针对特色小镇的用地政策。二是职权不对称,工作效率不高。特色小镇所在的镇级政府要执行的工作繁多,但是职权不大,很多工作需要层层上报等待审批,导致工作周期拉长,工作效率降低。三是专业人才缺失,工作推进慢。旅游及相关产业方面的规划运营人才缺失,导致小镇开发过程缺乏全局思维和完善的规划,工作碎片化无法形成合力。同时,乡镇一级规划、设计、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人才紧缺,项目专业技术支撑不足,工作推进进度较慢。四是支撑特色小镇发展的产业规模偏小。目前支撑特色小镇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现代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旅游支柱产业尚未做大做强,旅游收入叠加效应不够明显。

三、加快柳州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思考

(一)产业要素+创业创新:丰富特色小镇发展内涵

特色小镇建设要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和产业要素,积极发展创业创新、新兴产业等功能,依托产业发展壮大,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发展平台。以“先引进—搭平台—谋发展”的建设模式,着力打造集培训交流、会议会展、餐饮服务等于一体的文化产业交流中心,业主通过引进文化产业创业创新的名人明星,充分利用名人效应将小镇的品牌打响,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之后再进行更好的规划和发展。这种产业要素+创业创新的模式,一方面为特色小镇增加了知名度和提升了品牌效益,另一方面为正在创业创新的名人明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基础设施和政策便利优惠。

(二)地方资源+休闲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特色小镇的地方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如兼具“民俗文化型+旅游发展型+农业服务型的三江县丹洲镇•柚香小镇,结合本地独特的民族特色,集聚休闲、旅游、文化等相关元素,着力打造“地方资源+休闲旅游”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依托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有助于以旅游文化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旅游产品的内涵,带动现代服务业向前发展。一方面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另一方面为当地产业发展和资源利用提供良好平台。

(三)文化传统+生态工业:提升特色产业资源品牌

将特色小镇的文化传统结合现代化工业基础,加快特色资源开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农产品加工等资源品牌,加大经济品牌效应,发挥绿色工业、生态工业的最大效益。运用“文化传统+生态工业”的发展模式,提升特色产业资源品牌,促进产品向市场化、精品化、产业化发展是特色小镇发展历程中的重点方向。

(四)特色产业+管理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

结合有效的管理模式、运营手段等,推动形成畅通的投融资模式,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使特色小镇形成持续不断的自生发展的增长点。特色产业发展和具有效率的管理模式是特色小镇成功的关键,要以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助推特色产业发展,更加突出发展重点,达到特色小镇长效发展的建设目标。

(五)人才资源+教育产业:形成浓厚书香教育氛围

人才资源是推动文化教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充分发挥我区劳动力优势、显著提升人口综合素质、全面释放人口红利,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提升职业技术教育为主抓手,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打造集文化教育、产业发展、特色传统于一体的特色小镇群,成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实施人口红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创新发展契入点。

猜你喜欢

柳州市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柳州市常见小花紫薇品种的种植、养护
完美的特色党建
柳州市: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执法成效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