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紫砂作品“渔翁提梁壶”的造型结构

2020-04-29秦志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渔翁竹节壶盖

秦志峰

第一、“渔翁提梁壶”的创作来源

每一种艺术创作都需要进行形体的设计,不同的形体,不同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规划创造,这种创造基于设计者的主观思维,从抽象到现实的转化。很多人提到抽象思维就会联想到像毕加索之类的画家,但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记忆,我们的思维当中都带有抽象画的元素。特别是一些已然熟悉的事物,我们的大脑会下意识的将这些事物的轮廓简化,形成一个模糊的影子,所以很多人即便经历的时间再久,也不会注意到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无论如何回忆都无法将其详细的描述出来,这也就为一些艺术创作留存了空间。

紫砂壶的造型是基于创作者的想象,一把茶壶一个主题,其核心是壶,外在的意蕴则是衍生而来的联想,所以将抽象化的元素融入到茶壶本身的结构当中,能够更加强烈的影响到人的主观情感,让人更容易产生联想,“渔翁提梁壶”的创作主题正是基于这一点,将“渔翁”这一想象抽象化的融入到茶壶本身的轮廓之中。

第二、“渔翁提梁壶”的造型创作

这把壶的造型属于紫砂壶中的圆形器,身筒由一整块泥片一次性拍打成型,平底、腹缓、滑肩、束口,壶盖如帽檐,无钮,在壶肩两侧出提梁,塑成竹节样式,在壶钮上方形成一个圆形的空间,两段竹节壶流,在壶流中部生长延伸出竹枝条,贴塑于壶面之上,竹叶宽阔、简洁,还带有一点点夸张。这在历代紫砂壶相似的装饰制作中较为常见,很多与竹子有关的创作都会采用这样的装饰布局。不过在这把壶的壶身竹叶贴塑上,在竹叶的尖部留下了一道显著的凹痕,贴塑的竹叶中间最厚,显示出充足的“肉”感,这让原本平面的竹叶装饰带有了立体生动的艺术效果,而在竹叶尖部,则显得非常之“薄”,在这一部分的处理上很显然借用了身筒本身,让竹叶本身形成了一种深浅的层次感,如同风吹动竹叶晃动时留下的残影,这种细节上的微小改动,顿时让整体的竹叶装饰变得生动起来。

不要忽略这种细微处的变化处理,正是在壶面中部贴塑的竹叶上埋下“动态”的伏笔,因此这把壶的提梁和无钮壶盖的搭配才会显得顺理成章。笠帽壶盖本身带有十分明显的拟人化倾向,其与竹节提梁的关系本身是模糊的,但当壶身上贴塑的竹叶采用夸张的手法并且“动”起来以后,壶身与提梁之间的关系就产生了空间上的变化,这就如同观赏视角的改变,我们观赏这把壶出于第三方的视角,那么竹叶在前,带着笠帽的人在竹叶之后,我们透过竹叶看到了一个朦胧的人影,竹叶被风吹动,那个人影自然也有着自身的动态行为,原来他正手持鱼竿,正向后用力一甩,长长的鱼竿弯曲起来,形成了一个夸张的弧度,这一幅画面就在观赏者的内心定格下来,整体的造型轮廓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合乎制作成型的逻辑了。

第三、作品“渔翁提梁壶”的意蕴表达

我们通过紫砂壶的造型来获得感悟,抽象的形体是主观思维的创造点,通过抽象化的引导,其他人就可以读懂创作者的“语言”,在这件作品中,形体本身带有一种明显的肢体语言,但外在的装饰却凸出了“竹”的存在,也就是说这表面上是一件描绘竹的紫砂壶作品,内里是在塑造人,且塑造的人与“竹”有着某种程度的关联,这种从浅表性的造型语言到深入的抽象解读,再又回到原本的外形塑造无疑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趣味,让整件作品变得更有内涵,也更具吸引力。

总结:从整体来看,作品“渔翁提梁壶”圆润柔和,曲线转折自然,从中可以看到一位头戴斗笠的渔翁形象。人与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成为了整体外露的气质基调,让质朴素雅的紫砂韵味得到充分的体现。不需要复杂的装饰,而是点到即止,清新淡雅,力道不轻不重拿捏的恰到好处。在简约的制作中韵味自然天成,将抽象与动感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全新的形体感受。

猜你喜欢

渔翁竹节壶盖
伪造的情书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竹节人”中说“趣味”
天宫院
神秘的“渔翁”
最会打鱼的渔翁
渔翁收藏:李群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