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起荷荡漾
——浅谈紫砂作品“迷醉风荷”的创作

2020-04-29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莲荷刻画阴影

刘 蓉

人类对于事物形象中获得美的感受是十分主观的行为,事实上每个人的审美都是截然不同的,但有一部分艺术创作总能抓住大多数人的心,产生一种如同共鸣一般的美的感受,这其中有很大比例是因为同一种文化的功劳。紫砂文化发展的时间相对于陶瓷艺术可以说相当的短暂,但却同样诞生出了绚烂多姿的艺术作品,紫砂独特的材质,精妙的形体塑造以及独特的装饰构成,让许许多多的人接受并喜爱,而在这其中不仅仅是紫砂本身造型的功劳,还依托于紫砂的装饰工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紫砂装饰而诞生的紫砂陶刻,逐渐衍生出了以自身为主题的刻绘创作,以自身为主,将传统的书画元素用紫砂陶刻的语言讲述出来,“迷醉风荷”就是这样一件充满魅力的紫砂刻绘作品。

挂盘是紫砂作品当中与陶刻技艺和谐度最高的品类,运用陶刻的种种技法我们可以再紫砂挂盘上欣赏到山水、花鸟、人物等种种生动形象的画面,挂盘即可以上墙,也可以用红木裱装之后置于案几上供人欣赏,作品“迷醉风荷”就属于后一种,将荷塘中盛开的荷花随风起舞的送到厅堂之上,留驻其前如同身临其境,可谓怡情养性,陶冶情操。

自古有关于莲荷的文艺创作有很多,文学塑造了莲荷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构成了莲荷的骨肉,“迷醉风荷”用刻绘的形式在有限的挂盘空间内描绘了一幅风起人省醉莲荷的美景,通过渐次毗邻的明暗变化,用细腻的刀法塑造出动感十足的莲荷画面。从构图上看,作品上三分之一出为明,大片的留白构成了从上往下照射的阳光,以及随之联想而来的广阔的上层空间,这样的构图是符合莲荷生长的环境的;随后在画面中部,一朵盛开的莲花占据了整体视觉的中心部位,同样莲花盛开给人一种纯洁、明艳的感受,所以光部盛影部少,鲜明的花瓣轮廓由实到虚,由上而下,逐渐逐渐的转变,而越靠近画面下部,阴影的部分就越重,下刀的频次相应增加,留空的部分逐渐减少,在这一刻画的时候需要注意,光与影是相关的概念,一般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事物的正面朝着阳光,事物的反面存在阴影,这是人所共识的,所以在画面构筑的时候就要合理的利用这一存在于大多数人心中的潜意识,将光与影的变化落实到线条的刻画之中,同样其分布遵循从上到下,从右往左的渐进式变化。

《迷醉风荷》

为什么要让莲花的构图出于一种渐进的变化中呢?这是由于现实中的光线需要遵循物理法则下的自然规律,光必从一个方向射向另一个方向,而我们在赏花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不可能正视或俯视花朵,在我们肉眼中折射的光线往往转化成一个平面,不是从右往左,就是从左往右,所以在“迷醉风荷”的刻绘中一旦确定了最初的走向,后续的刻画就不能够再加以变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花瓣先是影薄瓣厚,越往左下方就越相反过来,同时翻飞的花瓣也遵循同样的处理方式,风的走向同样是具有统一性质的,飘飞起来的花瓣必然向着同一个方向,周围的荷叶水生自然也就跟着摇摆,疏密的变化可以有效的区别花瓣和周围的枝叶,同时细密的深刻要留出一点点表现反光的缝隙,这些阴影处的反光属于周围事物的光线折射,通过这样的刻画带来阴影下的质感表现。

总结:总体而言,“迷醉风荷”这件作品最主要的刻画构图方式在于明暗之间的处理和线条轮廓自身的逻辑性质是否合理,明暗的变化构成所刻画的莲荷种种细节,而线条和轮廓的合理布局则赋予了这些细节以足够的动态效果,这样两者组合在一起整体的刻绘画面就活了起来,再加上挂边边缘的回纹装饰,如同古典的铜镜,如在画中如在镜中,披上了一层虚幻朦胧的质感,结合紫砂挂盘本身的材质,即可以将其看做黑白水墨的写生,亦可以想象成翩翩而动的镜像,亦真亦幻,充满了典雅生动的趣味。

猜你喜欢

莲荷刻画阴影
非遗视域下唐宋元明清瓷器之莲荷装饰研究
邢建设:小满
你来了,草就没有了阴影
莲台
刻画人物如何『传神』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刻画细节,凸显人物
阴影魔怪
不生二胎就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