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改革需要正本清源

2020-04-28程云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理念课程教育

程云

教育本来就是培养人的活动,可是,当下的教育充满了各种乱象。

首先是教育的产业化。当下的教育形成了一种可悲的产业链,君不见民办教育正挟着名校光环四处扩张,教育培训机构已经是四处扩张、漫天存在。家长的焦虑感、经济的压力感,令人瞠目结舌。教育、住房以及医疗,俨然成了压在国民身上三座新的绕不开的大山。

君不见基础教育已经是问题多多:论文的发表、课题的申报、职称的评定,直接关乎教师的切身利益,已经是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可承受之痛;教育评价机制的量化与僵化,使教师的专业创新无从可谈,使学生的合乎人的价值的创新无本可依,使教育的本质改革困难重重。

君不见大学教育的功利化,已经是众矢之的,却又顽固难改。民国时期的沈从文小学毕业,却可延聘至大学为师。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在看来,却似乎是个笑话。即使是钱锺书,放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中,也必然难以成就“金蛋”般的《管锥篇》。

更可悲的是,还有这体制下的教育行政化的痼疾。大學就分为各种等级:省部级、司局级,县处级;部管、省管、市管、区县管,不一而足。基础教育亦是如此:中小学,就有处级、副处级及科级、股级单位之分。中高考的成绩不能在报纸上公之于众,也不得随意于报刊媒体宣扬所谓的中考状元、高考状元。可是这样的乱象——六七月间,四处张榜,四处重赏,即使是状元如范进一般骑马游街,大家也仿佛都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民众的麻木,又何尝不是教育的悲哀。追根溯源,乃是部分政府部门将教育当成了政绩金光,培养人的活动已成了培养官员的进阶之途。

教育已走入了产业化、行政化的难归之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浮躁的境地。高奏凯歌的“教育发展均衡化”成了一张大饼难食的幻象,被动辄每平方米十数万、数十万的学区房竞价的真相反讽。教育资源投射不均衡、地区教育水平落差之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再来看看愈演愈烈的教育逐名化现象。当下的教育,课程理念不可谓不深入人心,可是在这名利喧嚣、政绩潜流当道的当下,中高考的指挥棒,已经难以让人相信课程理念的贯彻能改天换地,走入寻常巷陌。五年三改的高考政策,已经让家长忙于抓瞎;随意添加的省本、市本、区本、校本课程设置,令人目不暇接。蜂拥而来的专家、侃侃而谈的教育官员,模糊了教育的真面目。谁是课程改革的牺牲品,谁是课程改革的受益者?着实令人深思。

还有那渐渐被污名化的教育,也需要我们去正本清源。学校安全的无限责任化,即使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回忆中再常见不过的跳马训练也难以正常地开展,学生军训站立十分钟就会有人倒下,孩童玩耍受点小伤,学校就会被四处投诉……有医闹何尝没有校闹?再加上社会舆论的推波助澜,学校不堪其扰,只能置课程理念于一边,求得平安,足以。唉,阿弥陀佛。

这样的现实,需要我们真正地撸起袖子去改变。教育要正本。教育乃民族兴盛之本,教育原本就应该回归原点:培养真正的“人”,去发掘每一个“人”的价值。教育要去产业化。普适的教育才是我们教育的重中之重,让寒门出贵子成为社会的常态—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才有兴盛的希望。

正本方能清源。让我们的校园宁静下来,放得下一张书桌吧!让校园里的师生能安安静静地远离名利的喧嚣!让校长成为真正的课程理念实践家、教育家,而非官员!政府全心聚力加大教育的投入,真正地做到均衡教育资源的投射。厘清学校、政府以及社会的教育责任保障,健全我们的教育办学评价机制,做好政府的、社会的兜底的保险保障工作。

要让我们的孩子能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要让他们的人道情怀、道德自律、人的价值得到张扬。从体制的根本去改善教育尴尬的境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地成长,让民族与社会的未来变得更加昌明!

(作者单位:南京市职教教研室)

猜你喜欢

理念课程教育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用心处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