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历知识生成过程,促进数学课堂内涵发展

2020-04-28陈杰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亲历分数数学知识

陈杰

在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可让学生亲历以下反思过程:

首先,教师通过与本节教学板书内容的结合,提出相关问题,如:“为什么物体在形态不同、大小不同的情况下,均可统一用1/4进行表示?”此时,学生可对之前操作过程进行反思,探寻其中关键点:主体为4份,选择其中1份进行表示,即可实现对分数意义的抽象理解——平均分成4份,以1/4表示1份。其次,围绕1/4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样以抽象化形式实现对分数意义的二次认识。接着,教师可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能用一句话把规律讲出来与大家分享吗?”在经过反思后,学生可轻易总结出: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对其中1份或几份进行表示。最后,教师引发学生质疑:“物体大小和形状等都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通过1/4进行表示呢?”该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注意力重新回到起点,尝试对分数意义、单位“1”的含义等新鲜事物进行理解。学生通过进一步探寻与思考后发现,导致这一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所分对象的差异性。而教师可利用当前时机,对单位“1”的概念进行全面阐释,必要时引入相关实践及应用案例,以举例的手段使学生快速且准确地理解单位“1”的概念,并顺势完成对分数意义的具体描述。

通过亲历不同循序渐进过程,教师可将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进行有效化解,向学生展现知识的真实面貌,且在某种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法与规律。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使得自身数学学习范围不断拓宽,知识内涵更加有深度。

数学技能的形成是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础过程,具有渐进性等特点,严格按照“懂—用—熟—巧”等流程依次开展。在具体学习数学技能的过程中,技能的核心为数学心智活动等,笔者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为例,对学生亲历数学技能形成过程进行全面分析:

第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向学生展示水彩笔图,让学生对水彩笔数量进行初步猜测与判断,并对其判断依据进行详细说明。第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围绕“24×12=?”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之后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详细报告。从中可发现,学生解题思路较为多样化,且形式新颖独特,报告将学生整个思维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三,方法归类,探寻最佳方法。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与分析,然后教师出示“23×12=?”学生运用各种计算方法计算后,将所得结果与组内其他成员进行系统交流,对其中计算准确率高、便捷性强的计算方法进行有效筛选。

通过对以上教学设计内容的观察研究,笔者发現,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过程中,学生亲历了知识探索过程中的惊喜与曲折,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且通过实际数学技能的实践以及应用,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数学技能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目前,数学思维在形式上的种类较为多样化,包括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与再现性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等等。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中,教师应对思维过程进行充分展示,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身发散性思维,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学会分析及掌握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

在数学教学板块中,“图形与几何”板块便于学生操作的内容相对较多,例如折叠、搭积木以及剪贴等各种实际操作方式,可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空间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两者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比如,平面图形对称性等内容的教学,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对称”一词的理解较为抽象,为对其进行更加生动、形象、准确的解释,教师通过提前准备好的对称性花边、五角星等剪纸,使学生感受剪纸的奇特性,并引导学生猜测对称形状的制作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对图形的探索兴趣,并积极参与至动手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进行制作,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和失败,为其提供反复试验及操作机会,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学过“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后,教师创设了“小鬼当家”的购物情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和它们之间换算的关系,下面进行“学当小小营业员”的游戏。1. 如果小红带了10元钱,买一支6元的钢笔,你该找她多少钱呢?可以怎样找钱?2. 如果小明带了5元钱,要买3本练习本,共付1元5角,你该找他多少钱呢?有多少种不同的找钱方法?3. 如果小刚带了20元钱去买书,一本《故事大王》要4元,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要6元,一本《趣味折纸》要2元4角,你该找他多少钱呢?又有多少种不同的找钱方法?

……

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生活练习内容,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教师若要实现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需积极加快传统单一、乏味的数学教学课堂向生活情境的积极转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及内容的极大兴趣,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应用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亲历分数数学知识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亲历探究过程 体验化学乐趣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
亲历叙反对派首都大示威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