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020-04-28赵春玲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梯形过程能力

赵春玲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目前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在准备下课的前几分钟,教师就会结束课本知识的讲解,并且让学生看一下课本上这节课讲解的内容,随后便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这样的做法,使得数学阅读变得形式化,无法充分发挥数学阅读的真正效果,不利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缺少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方法,并且在部分数学教师看来,学生阅读技能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的工作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并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这就导致學生对数学阅读兴趣不浓厚。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经常错误地运用符号,并且在解题过程中不知道如何进行旁注。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学生缺乏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1. 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只有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他们的阅读欲望,促进其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进行组合,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在后续的“梯形的面积计算”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展示出来,并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其思考在计算梯形面积时,能不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随后,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能很快说出解决方法,同时会较为急切地向教师求证方法是否正确。这样的方式能有效唤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其阅读欲望,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2. 从授课内容出发,准确掌握阅读时机

目前,大部分教师还无法掌握有效的阅读时机,通常是将阅读放在讲完新课程之后,而这样的做法,只是片面地掌握了阅读时机。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在恰当的时间内引入阅读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阅读状态,从而使得学生的阅读事半功倍,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3.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

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识字量的增加使得他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阅读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小学生由于思维能力发育仍不完全,导致他们无法在数学学习中有效地使用阅读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而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四种,包括比较法、标重点字词法、融会贯通法以及总结归纳法,这些指导方式能让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准确理解知识的概念,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深入理解题目的意义,从而分析出各个题目的解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技巧

数学阅读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阅读任务和性质的不同,对阅读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过长的阅读时间对教学进度造成影响。相对的,若是阅读时间较短,会导致学生无法及时进行思考,从而使阅读逐渐转变为形式化。因此,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让学生能在问题的带领下进行有效的阅读和思考,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由上述分析得知,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就不利于其学好数学学科知识。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创新的思维开发出新的教学途径,并且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城区蔡集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梯形过程能力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自卑的梯形弟弟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梯形》测试题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
梯形测试题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