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Waff康复运动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2020-04-28韦江华

健康之家 2020年14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

韦江华

【摘要】目的:分析在盆底功能康复障碍患者护理中采取Waff康复运动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10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Waff康复运动,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5级肌力恢复率比对照组高;对照组护理后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性生活满意度则低于研究组;研究组盆底Ⅰ类与Ⅱ类肌纤维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Waff康复运动可促进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推荐价值。

【关键词】Waff康复运动;盆底功能障碍;护理作用

女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时,会使其盆前内器官和组织发生病变反应,主要表现有尿频、尿急、尿失禁或子宫、膀胱、肠道等功能障碍,还可引发排尿困难、尿道痉挛、尿潴留以及尿路感染等,影响其身体健康[1]。Waff康复运动是一种能够充分唤醒患者身体意识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法,专门为人体力学设计的3D技术,通过健身、放松及姿势调节功效,从身体、情感及心理上改善人体平衡,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在盆底功能障碍康复训练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在盆底功能康复障碍患者护理中采取Waff康复运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初次足月单胎妊娠者,临床检查见阴道前壁黏膜呈球状膨出,有会阴裂伤可能,对本研究目的、方法及可能结局均有了解并同意参与,排除孕前有尿便失禁、产后持续恶露、盆腔器官脱垂、阴道出血、泌尿生殖系统病变及精神障碍者[2]。随机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年龄23~27岁,平均(26.14±1.31)歲;孕周36~41周,平均(38.92±1.02)周;初产妇68例,经产妇32例。研究组年龄23~29岁,平均(26.21±1.25)岁;孕周36~40周,平均(38.65±1.14)周;初产妇71例,经产妇2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康复护理前均进行健康教育,以简单通俗的语言详细讲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治疗原理以及积极接受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等,并重点强调盆底康复运动的重要性,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确保患者可以基本掌握相关知识,以减轻患者对未知情况所产生的不安、紧张、烦躁及恐惧感,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盆底肌肉训练、盆底生物反馈和阴道垂体训练等,具体如下:先指导患者进行肛门收缩训练,嘱咐患者训练过程尿道、肛门及会阴均保持收缩状态7 s后放松,重复15 min,每日2次,连续2个月;之后再通过盆底生物反馈仪进行训练,把探头置入患者阴道内,将电极片贴于下腹部和髂前上棘处表面,治疗时间每次45 min,每周2次,共12次;最后接受阴道垂体训练,在患者阴道内放置阴道垂体,确保咳嗽或运动时不脱出后逐渐增加阴道垂体的重量,从而促进阴道收缩。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Waff康复运动。首先,对患者进行Waff康复运动训练相关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基本方法,于产后第6周选择小号Waff开始训练,具体如下:站姿收腹,用脚尖站立在Waff上,踩在Waff中间气柱处使其贴近地面,维持身体平衡进行收腹训练;跪姿收腹,单膝跪于Waff上,另一条腿抬起,保持身体的平衡;仰卧抬腿,平躺于地面,用双脚夹起Waff抬高并向Waff中心发力;平板支撑,用双手从肩发力按在Waff上,身体离开地面,双脚踩地,躯干伸直,腹肌收紧。以上动作每次维持30~40 min,每日1次,持续2个月。在训练过程中,嘱咐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方案,运动量从少增多,避免过度训练。此外,还要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提臀训练,在收缩盆底肌肉时提起臀部,使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能够与呼吸频率相对应,每次锻炼时间为15 min左右,旨在全面锻炼患者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如果患者不能接受康复运动,则进行阴道收缩训练,先分开患者双腿,护理人员戴好一次性手套后把食指、中指伸入患者阴道内做剪刀状,让患者跟随口令做深层肌收缩和放松运动,即收缩、放松各3次,收缩保持5 s再放松,每次维持20~30 min,每日2~3次。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护理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0级:阴道内肌肉无法持续收缩;1级:阴道内肌肉可持续收缩1 s,可重复1次;2级:阴道内肌肉收缩可持续2 s,可重复2次;3级:阴道内肌肉可持续收缩3 s,能重复3次;4级:阴道内肌肉可持续收缩4 s,可重复4次;5级:阴道内肌肉可持续收缩超过5 s,可重复5次以上。(2)观察两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发生情况和性生活满意度。(3)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盆底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5级肌力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发生情况和性生活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护理后有26例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有22例出现压力性粪失禁,性生活满意度是55.0%;研究组无压力性尿失禁和粪失禁情况,性生活满意度是90.0%。研究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发生均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护理前后盆底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比较

护理前两组盆底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盆底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我国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不断上升,如尿失禁、子宫脱垂、性功能障碍等[3~4]。盆底功能障碍作为常见的女性疾病,其发生与产妇盆底肌肉功能损伤存在相关性,一般情况下,盆底和其他系统功能之间相互作用以达到维持机体正常运作的目的,盆底肌肉群及筋膜作为子宫、直肠等器官承托系统,受损后很容易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且一旦出现盆底功能障碍,不但会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会给患者情绪带来影响[5]。有研究指出,通过落实科学有效的盆底康复运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盆底肌力,实现有效预防及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目的[6~8]。因此,为了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降低尿失禁、子宫脱垂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对产后女性进行护理干预与盆底肌康复训练等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针对产妇产后康复的训练方法比较多,但并非每种训练方法都可以取得理想效果。Waff康复运动的优势体现在:作为一种平稳纠正器,其人体工学设计使患者在Waff上运动时可保持正确体态,模拟人体脊柱和骨盆协同作用,促进体态修复;Waff可通过视觉和触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身体各处肌肉意识和运动控制,使患者纠正体态的过程更为舒适;Waff动静态结合可起到高效锻炼的作用,在无任何压力及不适的情况下实现肌肉最佳募集,从而更好地调动深层肌肉,提高康复运动的效率;Waff还可放松神经肌肉,当身体努力维持平衡时,双腿在不平衡中发力,起到核心训练的作用,从而修复肌肉神经反射能力,促进尿道功能与肛门括约肌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5级肌力恢复率和性生活满意率较对照组高,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粪失禁发生率较对照组少,盆底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Waff康复运动在促进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恢复中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静.护理干预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促进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8):98-99.

[2]杨向红,陶洁.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9):248-249.

[3]冯立雪.早期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9):77-79.

[4]邹俊燕.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26):116-117.

[5]杨海霞.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妇盆底功能及依从性的干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409-3410.

[6]敖乔芳.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6):56-58.

[7]陈柔珊.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2):171-173.

[8]高春燕.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9):159-161.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障碍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引起便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研究
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评估420例临床分析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阴道哑铃训练治疗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比较
经会阴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在绝经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肛提肌裂孔形变情况评估中的应用
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产后盆底康复锻炼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作用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促进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生物刺激回馈仪结合经会阴超声诊治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