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评弹风格”唱响伟大斗争精神

2020-04-27右索

曲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前奏瘟神唱腔

右索

记 忆

1958年7月1日,毛泽东同志“夜不能寐,浮想联翩”。“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这个史无前例“送瘟神”的喜讯,正在拨开和驱散中国历史天空曾经被“小虫”肆虐近两千年的沉沉乌云。为此。毛泽东“欣然命笔”,用他那气势磅礴、震撼山河的壮美诗行《七律二首?送瘟神》,放情地书写了中国人民“感天地,泣鬼神”伟大斗争的光辉篇章。

毛泽东说过:“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向“毁灭我们的生命”的“小虫”发动全面宣战,“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战役的胜利,鼓舞着立志改变落后面貌和掌握自己命运的每一个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弹事业欣欣向荣,当时年轻的上海评弹团演员刘韵若在社会主义时代中国人民伟大斗争精神的号召与指引下,把毛泽东诗《七律二首?送瘟神》谱成了现实主义苏州弹词雄健情志的音符、沉郁华彩的乐章。今天,在中华民族以举国之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勇敢战斗即将胜利的时刻,再来聆听这首苏州弹词《七律二首?送瘟神》①(以下简称《送瘟神》),我们仍然能够从中亲切感受到厚重的历史在场,曲艺感人的力量。

“用功”的前奏

《送瘟神》一开场,刘韵若就用近30秒的一段前奏,把自己的“用心、用情、用功”化在了“新评弹风格”之中。如果说,“用心”和“用情”还是更多地在以苏州评弹艺术的一般规律来表现《送瘟神》的主体唱腔部分,那以“用心”“用情”为基础的“用功”,就是刘韵若推动《送瘟神》整体艺术性进一步升华的重要力量。

每一首苏州弹词的唱腔,都是演唱者的艺术心血凝聚而成的。从前奏的“伏線”到“诗一”沉郁的迸发再到“诗二”雄健的高潮,刘韵若就是用这样顺畅、饱满的审美逻辑和内在结构,充分展现了《送瘟神》的“新评弹风格”。尤其是前奏风云飘扬般地传递出了“激情燃烧”的主旨,让刘韵若“用功”创作的《送瘟神》不仅具有了70年历史在场的厚重力量,而且给了当下投入抗“疫”宣传的中华曲艺很宝贵的现实启迪。

《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小序”由于不合评弹的唱腔声韵而未能进入“唱腔”部分。对此,刘韵若创造性地将之谱为前奏,将无尽遐想融进了诗情神韵中。刘韵若在回忆中说得透彻:“要把《七律二首?送瘟神》谱成曲,那如何把唱的人和听的人融化到诗意里来呢?用一般的评弹过门是不行。所以先来个前奏,把演员的情绪引入到第一首‘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中去。把听众一起带进来,引起共鸣。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这前奏的音节里虽未出现任何一个物化性的文字和言词,却把诗人对于人民生命的悲悯情怀与博大宽爱定格在了评弹音乐所独有的审美语境中,贴切地将新社会“人民创造历史”的壮志豪情,先声夺人地奏响在了“不言而自言”的壮美乐段里。于是,《送瘟神》前奏,经由着苏州评弹音乐艺术“形象化、动作化、心理化”的弦外之指、音外之意、象外之气,营造出了“千呼万唤将出来”的可感气韵。

这前奏借乘着毛泽东诗韵流启的风,揭橥了“小序”部分所蕴涵审美景域:政治家如同千军万马在心田奔腾的博大情怀,诗人眼中放纳“往事越千年”进而审视“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挚广胸臆,共产党人总是要勇立时代潮头“数风物人物,还看今朝”的革命者心理。刘韵若以其“无文无字,有声有色”的前奏过渡,“即气即韵,化形化神”地凸显出毛泽东由“小序”而“欣然命笔”的艺术创设过程。这样的创作手法,不仅对“小序”部分未进入唱腔之缺给予了补位,更为接下来充分表现“诗一”诗人“夜不能寐”、怀古痛幽的郁思之声,“诗二”诗人“浮想联翩”、难捺欢欣的喜悦之情,做了音乐形象化的铺垫和渲染,并为主体唱腔对于诗歌整体意境的表达奠定了音乐基础。

新评弹风格

“新评弹风格”雄健沉郁、力量深涵,是20世纪60年代最具社会主义艺术革新精神的苏州弹词风格,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韵味。承接着前奏深沉跌宕的气华和起伏冲激的旋律,这“新评弹风格”又进入到了毛泽东“夜不能寐”思维深处,浸润了悲情,旋荡着思虑。刘韵若借此而唱出了毛泽东诗意的沉郁忧愤与思不可遏。

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对血吸虫这“瘟神”遗留给千村万户“人遗矢”“鬼唱歌”的悲剧说“不”!

你听,在“诗一”中,刘韵若以“新评弹风格”特有的沉郁气韵,唱出了“华佗无奈小虫何”的生命悲郁之感,“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沧桑移换之感,“牛郎欲问瘟神事”的心想寄托之感。一句话,毛泽东“夜不能寐”时思考的,是漫漫历史的遥远天穹下,古老中国沉默千年的“绿水青山”,和九州人民经年累月的悲惨病象。

诗人毛泽东代表中国人民在向“瘟神”说“不”!

你听,在“诗一”唱腔中,刘韵若催发“新评弹风格”不甘屈服、斗争向上的美学力量,唱出了“绿水青山”皆被忧患的沉重之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政治家把自然界存在的景语,化作了“忧思忧虑,为国为民”的情语。而沉痛的“枉自多”则让人想起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的词句。是啊,倘若这“绿水青山”不能造福于亿万人民,那么“何要你水长何要你山高”!“绿水青山”啊,你是中国人民的财富,你要为中国人民服务!音律一声声唱启,情怀一层层深至。《送瘟神》,你有多少唱不完的新台词;共和国,你有多少道不尽的人民性!

而于“一样悲欢”的幽长里,刘韵若表达出了政治家毛泽东对于小虫“肆虐”两千年的悲愤之感和中国人民伟大斗争精神终于要向“瘟神”开炮的壮怀之情,更将之导入“逐逝波”的渐默“潜流”中,为“诗二”的激昂积蓄着力量。

于这刚柔相济、轻重得当之中,刘韵若将“新评弹风格”兼容并蓄的风貌很好地展现了出来。刘韵若谱唱同时代魏文伯的“送瘟神《三字经》”时,较多地运用了传统曲调,在贴近广大人民传统艺术审美的基础上普及、宣传了“消灭血吸虫”的知识和事迹。到了20世纪80年代,刘韵若在演唱产生过较大艺术影响的弹词开篇《晴雯补裘》时,也运用了传统的弹词曲牌。可见,扎根传统、融会贯通才是“新评弹风格”的美学基础。刘韵若正是在对传统唱腔继承发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苏州评弹新时代的声调和气韵,才能唱出人民对新生活的无限希望。

伟大斗争精神

在“诗二”中,毛泽东的“浮想联翩”脱出了“一样悲欢逐逝波”的缄默,于是,旧时代的“小虫”在昂扬起来的旋律中“挥手从兹去”。

唱时代、唱革命、唱人民,刘韵若从毛泽东“浮想联翩”的诗境出发,热情歌颂中国人民战瘟神的伟大胜利。

你听,在“诗二”如战鼓隆隆、似号令声声的曲韵唱腔中,人民胜利的喜悦和改天换地的干劲迸发了出来。于“诗一”沉郁之后那扑面而来的“雄健壮怀”,渲染出了一个激情燃烧、喜悦洋溢的意象诗境,又升华出了苏州评弹《送瘟神》诗和画、音一体的美学的氤氲。

唱“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她唱得无比亲切、高尚雄伟。她由景入情,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灿烂清朗的美好胜景和中国人民战天斗地、克胜“小虫”的豪迈心情用形象化的音乐语言唱了出来。

唱“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她唱得自信滿满、灵动自如。“翻作浪”清新明快、激越向上,“化为桥”则欢欣鼓舞、一派自豪,这两句唱,唱出了“青山绿水”从此不在“枉自多”中沉默,而是活泼泼地与正在战天斗地的中国人民可贵地亲和。

唱“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她唱得物有人情、人物共振。动态的景语幻化作情语,欢快的情语深化着景语。尤其是“地动三河”的唱法更是精彩,由突出的唱腔和强化的弹奏交织而起的音乐的坚定感,确然像耸立的碑石一般,其中镌刻的,就是中国人民伟大斗争精神的人物化形象。

唱“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她唱得铿锵有力、力量十足。“欲何往”唱得一波三折,加深着心理化蕴藉,这是当时中国人民对“瘟君”猛打狠击、一着不让的“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而“纸船明烛照天烧”则用不同时长的重复运腔,叠出了情绪饱满再饱满,精神高亢再高亢的绵延峻朗感,一举两得地表现出“消灭血吸虫”阶段性胜利的喜悦之情和“送瘟神”的“战斗”终将获得彻底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气韵相交、声情并茂中,将这幅“面向历史、悲壮沉郁,立足斗争、勇敢胜利”的“战瘟神”的壮美画卷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刘韵若将现实主义评弹艺术的一个“融”字,根植在了《送瘟神》的“新评弹风格”中。气色醇正的“蒋调”、清婉悠扬的“俞调”、明快激越的“薛调”、低缓沉郁的“丽调”回环交融,在唱腔中焕发新的风采,迸发新的灵气,升腾新的意味,最终融合出新的境界。而正是因为刘韵若能够自觉大胆地融合创造,将苏州评弹传统的优质资源进行了深度有致的“再优化”,才能走出一条“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传承发展之路。

价 值

听“春风杨柳”“神州舜尧”,我们欣喜;听“红雨随心”“青山化桥”,我们振奋;听“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我们斗志昂扬。

《送瘟神》作为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抗击疫情获得阶段性胜利的历史写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是极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送瘟神》的旋律连接历史与现实,是我们终将赢得庚子抗“疫”斗争全面胜利的“前奏曲”与“定音鼓”。

听《送瘟神》,我们同时也听到了党的号召响彻云霄,我们要为了伟大中国的14亿“神州舜尧”能在追梦路上阔步迈进,而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最后一场“战役”中,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020年的庚子抗“疫”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进行时”,苏州评弹工作者在第一时间站在了为中华民族抗“疫”而发声的最前沿。我们听到了陆建华在《众志成城抗“疫”情》中用“严调”唱出的悲郁顿挫与低沉深思,我们听到了袁小良、王瑾在《众志成城克时艰》中用“乱鸡啼”呐喊出的斗争精神,我们听到耄耋之年的赵开生老师、久负盛名的“邢双档”、始终活跃在评弹创作一线的吴新伯以及许许多多江浙沪评弹工作者和曲艺界众多同仁的声音,这声音是全国文艺界抗“疫”大合唱的重要声部,是表达中国人民伟大斗争精神的文艺宣传洪流。

你听,新时代的中华曲艺工作者紧跟时代精神,用时刻在场的高度责任感,以“我手写我心,我口唱我心,我志明我心”,于“一声长叹天地愁”的痛感共识和“只争朝夕,分秒不让”的冲锋号声中,发出了中国人民“难与痛”的剧烈感,抗“疫”战争“坚与韧”的拉锯感,万众一心“英与勇”的决胜感,让我们记住了曲艺人在庚子抗“疫”中表现出来的不变的初衷:

牢记“以人的价值和生命为第一”,始终高歌中国人民伟大斗争精神;

遵循“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始终昭展社会主义文化属于人民的本质;

不忘“为历史留下民族集体记忆”,树立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气象。

注释:

① 这首开篇在充分尊重毛泽东同志诗作的基础上,根据苏州弹词的艺术特点做了一定取舍,没有将原诗的“小序”谱成唱词。原诗的“小序”为“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本文同时为“作品平台·经典赏析”中《七律二首·送瘟神》的赏析文章,请读者留意。——编者注。

猜你喜欢

前奏瘟神唱腔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战瘟神
赞抗疫工作者
大疫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