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IM应用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改革探索

2020-04-26濮阳炯濮阳焯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3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全过程建设工程

濮阳炯 濮阳焯

[摘           要]  针对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今后的人才培养问题,分析该专业现行学制相对较短,学生却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现状;阐述随着BIM技术在建设行业快速应用,将BIM应用融入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化繁为简,快速融合多学科知识,使学生快速掌握全过程管理内涵的可行性;着重提出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改革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    键   词]  BIM应用;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3-0230-02

一、引言

BIM技术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BIM应用的关键是在三维模型上存储建设项目相关信息并使之便于综合计算得出结果,让建设工程具有建造前可虚拟化、成本做到透明化、质量具有可追溯性、管理实现精细化等特点。建设工程管理是指工程项目从预可研、可行性研究、用地取得、设计、施工前准备(招标、采购等)、施工、运行至项目全生命期终结的全过程管理。其最终目标是使建设工程满足特定使用功能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从投资效益、质量以及进度等多方面寻求最佳平衡点。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技术、经济学与管理学交叉的复合性学科。

目前,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培养学制较短,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却需要掌握多种交叉复合性知识。而且因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很长,需要考量的变量较多,变动更是非常频繁,这就常常导致管理者难以及时且准确地推导出数据结果以辅助管理。但是专业教学假如没有严密的逻辑衔接过程,会使学生对建设工程管理的整体内涵认识不深,最终导致该专业与施工管理类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区分度不大,而这一直是我们想解决却难以解决的问题。BIM应用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BIM技术的教学模拟应用,化抽象为具体、简化多学科知识融合,应是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改革探索的可行路径。

二、专业培养目标转型

(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不断匹配行业发展趋势

当下我国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和新型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建筑业信息化建设,未来建筑业发展方向为BIM技术+装配式建筑+EPC工程总承包,因此专业培养目标需紧跟建设行业发展新趋势。

(二)“BIM+”时代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在“BIM+”时代,要以培养适应现代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具备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融合知识,能在建设工程领域从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三、课程体系改革、课程重构

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在教学中进行BIM应用模拟建设,把经济学、管理学和工程技术交叉复合性知识的内在联系形象化,优化学生对项目全过程协同管理的认知过程。在专业传统教学基础上融入BIM技术元素,将BIM课程系统性地融入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在教学中应用BIM模拟建设,通过对建设项目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做到数据全过程可赋予且可按需分时段提取并经运算快速得出结果,提升学生全过程辅助决策的管理能力。BIM技术应用课程分为增设课程、融合课程、实践课程三类。

(一)增设课程

在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原有课程体系中增设BIM建模技术、BIM应用实务等课程,以适应建筑业发展和国家大力推广建筑工业化、信息化对从业人员加强全过程管理的新要求。

(二)融合课程

在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资料管理实务、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建设工程前期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管理实务等课程中融入BIM元素,进行内涵再造。

(三)实践课程

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BIM专项或综合技能实训,如建筑工程管理综合模拟实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生产与施工等,利用综合模拟实践课程促进学生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逻辑关系的理解、掌握。

四、专业教学改革

(一)应用BIM模拟教学,简化知识体系构建过程

在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融入BIM应用,简化整合经济学、管理学和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较快感知和理解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体系的精髓,具体如下。

首先,改进教学方式,把BIM初步应用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在建筑构造与识图、施工图识图综合训练等课程中引入建筑三维模型,促進学生对照二维图像与三维实体转换的思维培养、熟悉建筑构造的细部做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工程技术类课程中应用BIM模拟施工教学、进行虚拟施工交底、对施工碰撞问题进行协调;在项目管理类课程中引入 BIM5D模型,可以让学生准确地提取工程成本、进度、质量数据信息,经过计算并模拟管理,进而实现项目效益管理等。

其次,精选建设工程管理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多规合一”的BIM应用教学模型;利用其可存储大量数据、可快捷提取信息的特性,把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需要的多学科数据输入BIM应用教学模型中;使建设项目模型的物理属性、管理属性、经济属性等可以和几何属性一起参与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相关计算中来;在复杂、多重变量综合作用的项目化教学中,构建简洁、典型的计算模型得出数据辅助管理,帮助学生快速构建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如融合课程中的建设项目前期管理课程,把立项数据导入Revit或综合计算模型,完成相关参数设置,即可自动生成项目建议估算书以及实施方案;利用这些软件及模型解决建设项目前期成本、进度、质量管理问题,得出效益结论辅助项目决策,既可克服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相对不足,又能缓解有限学时要融合经济学、管理学多科知识的矛盾。

(二)结合线上+线下教学,贯穿教改与育才全过程

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引领,顺应“BIM+”时代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构建BIM建筑全生命周期应用虚拟平台,打造包括BIM模型库、BIM5D管理系统、建筑工程技术远程现场教学系统、数字建造及智慧运维虚拟管理系统等的教学资源库。依托虚拟平台、教学资源库等线上资源克服传统教学受到课内教学时数的限制,对新规范、新知识无法完全展示的局限性;通过对工程项目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使数据在项目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的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让学生对全生命周期各种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对建设各方主体全过程协同管理进行整体学习和领会。

教师充分利用职教云教学平台、BIM建筑全生命周期应用虚拟平台、腾讯及钉钉课堂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个人云课堂;利用5G信号、全息投影、VR、光感应黑板等新技术手段,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创新。学生在平台自主学习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及测试等学习任务,实现线上+线下课堂交互。教师通过平台进行教学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及时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制订靶向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成效。

(三)推行“1+X”试点项目,提升学生就业含金量

专业积极实施“1+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制度试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1+X”试点决策部署,全面开展专业改革,鼓励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积极考取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综合能力。

五、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一)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完善专业原有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和制度建设,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把握“双高计划”建设,引企入校共建工程全过程管理BIM5D实训“校中场”,使其既满足BIM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让学生做到真正“学中做,做中学”,又实现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目标,拓展校内实训的新内涵。

(二)创新校外实践基地教学

创新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增强实践教学育人的实效性。在工程项目现场设立“场中校”,教学方式达成现场即课堂;教学团队实行师傅即教师;教学内容实现项目即教材;教学评价落实操作即考试;真正做到校企合作零距离。一方面可以补齐校内教学资源不足的短板,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工程现场把基于BIM应用的模拟管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加深对建设知识的掌握。

(三)产研合作服务企业、行业

深化产学研合作,与企业、行业成立联合学院,产教合作为建设行业培养全生命期管理人才;通过工学融合的“场中校”“校中场”实训基地,共享产、学、研资源,共同开发在项目全生命期各阶段进行BIM应用的系统,服务企业、行业,实现工、学、教、研一体,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

六、团队应用BIM技能提高

(一)通过“走出去”措施,博采众长

注重实效、多种方式并举,加大教师BIM建模技术及项目应用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促进教学实践。

委派青年教师参加BIM建模软件、BIM应用软件培训;参加境外BIM教学应用领先的高校培训;参加国培、省培计划。积极鼓励教师骨干参加专业学会、论坛、联盟,与行业协会、企业专家增进沟通交流,拓宽BIM在全生命周期应用的视域。

选派骨干教师作为访问工程师,深入建设企业、科研院所实践锻炼,紧跟BIM应用在项目全生命期管理的最新发展,积极参与具体的BIM岗位工作,在工程管理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BIM技术应用能力。致力科研探索,力促教师参与及主持BIM全生命期管理应用科研,取得BIM应用教学及科研成果,提升教师BIM应用教学能力。

(二)实行“迎进来”举措,共同提高

筑巢引凤,通过“引进来、迎进来”加大BIM技术应用交流,加快融合,提升师资团队BIM应用教学的能力。

实施“双高”人才引培计划,吸引一批省内乃至国内顶尖BIM应用行家;迎入行业企业专家,创建校外专家库;不定期邀请企业BIM应用大师进校,开展应用BIM进行项目管理讲座,提升教师的BIM项目应用能力。

校内设立的“校中场”也可面向社会服务建筑业成立“BIM技术服务与创新中心”,承接企业BIM技术服务项目开展BIM技术服务项目。

七、结论与讨论

BIM技术是建设管理的数据化工具,应用BIM對建设工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是“BIM+”时代的呼声,建设相关各方对能应用BIM进行建设工程管理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什么、怎么教,进而如何改进提高,需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反馈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是新形势下实现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

根据策略性的人才培育流程进行系统性的课程规划,让BIM技术融入传统课程,摸索在现有学制内把经济学、管理学与工程知识较快速结合的方法,创新BIM教学应用实践。随后,在探索实践反馈中不断完善该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BIM+”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人才做出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何蕊,栾英艳,高岱,等.基于BIM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图学学报,2017(2):102-108.

[2]张建平,余芳强,李丁,等.面向建筑全生命期的集成BIM建模技术研究[J].土木工程建筑信息技术,2012(3):6-14.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全过程建设工程
基于云制造模式的产品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
全过程公开确保民生大事顺利推进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物资采购模式优化思路分析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装睡记
探索ASP.NET的生命周期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选择探析
税收筹划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首届“微商大会”全过程追踪播报coco薇启动微商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