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生资源行业生态产业链构建模式初探

2020-04-26巴音朝鲁

中国民商 2020年3期

巴音朝鲁

摘 要:在社会与产业生态链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属于十分关键的部分,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型产业。对此,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再生资源行业生态产业链构建的基本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此后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关键词:再生资源;生态产业链;建构模式

再生资源行业属于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相结合的传统产业,可以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顺利发展。为了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相关部门应在结合当前社会现状的基础上,建构再生资源行业生态产业链的模式,以期为此后生态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一、创新型行业生态产业链模式

产业链属于产业经济学中的概念,指的是产业部门的经济关联,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形成的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体系。生态链指的是各个行业中形成的生态经济发展链接模式,在恢复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满足社会需。对此,应针对上述理念,构建新型的产业系统。产业链具备价值与结构属性,在各个环节中均存在价值交换,上游可以向下游输送产品与服务,下游会向上游反馈信息。在构建新型生态产业链时,相关部门应结合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以及行业管理模式创新等方法。再生资源属于生态产业的物质基础,包括可以直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生活资料,也包括不同类型的生产资料等,可以反复进行加工再利用。为了保证不同产业之间的和谐发展,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价值追求,应在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生态、经济以及系统运行规律,构建再生资源行业的生态产业链,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废物多层次循环利用模式

再生资源属于生态工业的主要材料,为了加快绿色发展步伐,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废旧纺织品、废塑料、废纸以及废钢铁等再生资源,完善应用现代回收技术与装备。在应用先进适用再生资源回收技术与设备时,应统筹建设,选择技术装备的产业集聚区,并充分的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区域的构建,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参与的积极性。生态工业的主要材料便是再生资源,应通过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再生资源行业生态产业链建构新模式,针对垃圾分类问题,设定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运收系统,并在工作期间应用创新驱动理念。当前我国生态产业链运行缺乏动力,为了改变此种局面,应实现资源的可回收利用,促进资源再生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还应在合作共赢、合建共享的基础上,通过两网融合方法进行尝试建设试点,以改变行业管理分割模式。

三、垃圾分类创新模式

当前垃圾源头分类的主力军便是家庭生活垃圾,为了调动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机制,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以及减量化,以示范效应带动整体提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中老年人与学龄前儿童属于家庭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主力军,可以传承优良传统。家庭组成情况各不相同,家庭教育方式也因人而异,在四二一家庭中,儿童的言行会受到家长的影响,也会影响家长。对此,垃圾人类教育应由幼儿园开始,老师应通过小红花或其他奖励,鼓励孩子积极回收垃圾并分类,以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影响其他家庭成员进行垃圾分类。除此之外,老年人将分类后的厨余垃圾投放至指定地点,也可以受到奖励,以此影响其他人员。

据此,可以根据上述情况构架垃圾分类创新模式,产业经济学依然处于社会实践与理论创新的日趋完善阶段,属于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科,一般而言应将在再生资源行业的产业链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中游以及产业链下游等,其中产业链上游提供再生产品原料的供货商;产业链中游企业从事再生资源分选工作;产业链下游属于再生资源产成品的制造商。相关部门应充分激发相关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创建鼓励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主力军的经营模式。

实际运行期间,相关部门应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开展多样化的社区志愿者义务培训活动。同时,政府机构也应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城乡社区教育平台优势,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充分调动居家老人以及幼儿分类垃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再生资源生态产业链模式的构建打下基础。当前我国部分城乡居民并不清楚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尤其低值可回收物品存在较多种类,居民区分难度较大。对此,社区内应开展居家老人志愿者义务培训活动,为其讲解垃圾分类的标准及具体操作,发挥社区垃圾分类的作用,通过老人影响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真正破解垃圾分类的难点问题。

四、结束语

总之,为了建设环境保护型社会,项相关部门应制定合理的激励模式,并采用科学的垃圾分类行动方案,将财政资金由產业链下游向产业链上游倾斜,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总结易推广的模式,建设更理想的社会。

参考文献:

[1]王磊,陈敏.京津冀协同视角下再生资源产业链构建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9(11).

[2]盛彦文,马延吉.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进展与展望[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01).

[3]杜欢政,王岩,彭光晶. 浅谈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技术标准创新路径[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