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政府引导下,着力打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2020-04-26李帅颖

中国民商 2020年3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创新金融

李帅颖

摘 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进阶,全球范围内资本资源的积累及配置不断促使资本化及电子货币化迅速发展。在新形势、新格局、新态势下,日益增长的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如何保持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性、加快金融创新机制制度的完善、优化金融行业系统化良性发展体系、充分把控及防范金融风险、不断克服已经出现及潜在性的复杂性因素,是我们不断需要研究的课题,政府作为“有形的手”在加大对金融市场运行的监管力度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和支持金融体系建设,打造更加有益于社会及市场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金融部门公共服务职能,创新金融服务机制,保障金融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关键词:经济;政府引导;金融;服务平台;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更好地实践、建设新时代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制定了战略性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经济历经长足发展,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于经验之上更好地进行实践,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的金融市场监督体系、发展体系及风险控制制度。金融经济作为所有行业发展的原始推动力,一直并将长期位于金字塔的顶端,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进程。在充分肯定我国金融市场及经济发展所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同样要认识到在此过程中显现的复杂性问题及矛盾,如:传统金融与高科技金融的矛盾及结合、金融市场风险种类的增多、中小企业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区域性金融风险及发展障碍、私募股权流动性严重缺乏、非法集资及违规操纵金融市场行为的泛滥、恶性竞争等。政府部门作为弥补市场失灵所造成的诸多复杂性问题的有形抓手,应站位于我国经济新常态、新局势,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着眼于长远发展、致力于现有存在的问题,支持及引导打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发挥金融市场创新机制作用、优化行业发展结构、促进行业体系升级转型,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重点论述打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路径、必要性以及政府应充分发挥的积极引导作用。

一、建设高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

一场数字化的金融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掀起热潮,随即而来的是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我国在以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高科技信息领域也已走在世界前列,以腾讯、阿里、百度为首的新兴科技力量对以银行为首的传统金融发起挑战,促使金融行业主体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传统金融与现代化高科技金融相结合,提高金融市场领域资源配置最大化效用,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及鼓励。2019年由A市新区管理委员会和A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A市数字金融产业研究院承办的数字金融重点项目签约揭牌仪式在新区举行。依托于其多元化业态、多层级、多类型的金融需求,打造数字金融新生态,融入智慧金融、智慧园区、数字治理、数字风控等多项核心板块。除此之外,在中央领导及指导下,全国各省市纷纷设立大数据管理局,充分重视及发挥大数据平台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社会治安、金融经济发展等重要领域的关键性作用,符合我国及世界高科技及经济发展趋势的行为导向。

由于我国金融领域业务类型繁多、数据差异大、涉及的交易主体多、不确定因素多等情况,传统的金融风控组织体系已难以满足及确保风控系统的全面、精确执行,其所引发的直接及潜在后果是金融市场风控体系的漏洞和失灵越来越多,终将导致市场各类风险爆发。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运用先进的风控模型进行各类数据(涉及客户、交易账户、财务、合约、行情、金融产品、抵押物等)建模、分析、研究、评估以及模擬监测,更先进则融入区块链技术,建设高安全感、高信任度、去中心化的分账式记账户头,实现高效和低成本的点对点数字化交易,充分保障金融市场各个参与主体的数据及利益安全,协助政府加固风控体系建设和完善,高效防范恶意竞争、非法操纵等影响金融市场健康只许等恶劣行为,构造健康、良性金融发展新秩序。

另一方面,在充分肯定其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亟待提高及需要防范之处,例如:需不断强化数字化金融监管力度以防范数字化系统性风险及漏洞、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国基础性数据共享平台并与区域化金融现状相结合、加强数字化安全证书管理及运用、完善制度建设,继续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大研发力度等。

二、打造多元化渠道融资服务平台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实体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的难题。民营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份额超过60%,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度和效率。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实体企业主要以两种渠道进行资本运作,一是自有资金来源的积累,但其不足以满足企业不断扩张的业务需求;二是靠传统的银行融资渠道,但其存在贷款数额低、周期短、企业抵押信贷方式单一等问题,从长远来看,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不能保证市场健康、有序地运转。

针对此,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实体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打造多元化渠道融资服务平台,根据不同的企业情况设置阶梯式、人性化融资门槛,由政府引导牵线,充分整合社会优质资本及企业资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搭建重镇交流平台,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资源资本互融互通,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的难题。2019年,B省发布二十二条措施扶持中小企业融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着力打造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科创板的诞生和实行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创造并提供更多高效灵活的融资渠道,助力中小企业腾飞,大大缓解其融资难的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创新及改革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此外,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及推动下,构建以国企改制与中小企业融合的资本运作平台,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在调节金融市场经济及扶持中小企业、实体企业发展中的有力作用,通过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并购重组、股权结构优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等主要方式,以国有企业力量、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双向互补局面,共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建立并实行政府引导基金机制,由政府牵头,设立多主体参与的股权融资结构的持股平台,吸收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国有资本等主体共同参与,解决融资难问题。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历经30余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及发展。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底,中国私募股权管理基金规模达到13.69万亿元,2015-2019年4年间复合增长率为36%。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股权融资市场。与欧美相比,虽然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起步晚,但基于其企业基数大、融资需求大、经济转型速度快、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等优势,预测其将在未来10年内赶超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由C省人民政府发起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成立,目标规模100亿元,旨在推动及优化产业重组,全方位振兴C省高质量、高效率经济发展。

三、发挥第三部门公共服务优势,构建以第三部门为主导的金融服务平台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创作了世界第一部系统性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主张应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对于经济的调节作用,不主张政府干预。然而1923-1933年经济危机打破了“全能市场”的认知,人们意识到市场自身并不是万能的,这促使了“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及盛行,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作为“有形的手”对于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及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最大化的重要性。然而,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公共领域不断发展,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的核心提供主体,不能全方位地为整个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及产品,且无法确保公共管理始终“零漏洞”,即难免出现所谓的政府失灵现象。这促使独立于“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之外并介于二者之间的“第三部门”(NGO或NPO)的产生和发展,作为辅助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及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中间力量。第三部门使国家政府与公民不再呈二元维度对立的关系,而是促使社会形成多元化主体互融互通的良性机制,是我国法制建设、社会管理、宏观经济调控、和谐社会建设的职能衍生和补充。

金融领域第三部门的兴起同样为推动行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行业协会作为“第三部门”的典型代表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成立于2012年6月6日,作为私募基金行业全国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行业自律管理组织,为政府与行业之间搭建重镇交流平台,旨在为行业办理私募业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监督私募机构规范化经营、维护投资者利益、强化投资风险控制、研究行业发展方向等服务,致力于为我国私募基金行业提供更高水平的行业服务平台。截止到2020年2月,我国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24527家,私募基金产品数量达83381只,私募基金规模达13.89万亿元。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对金融领域第三部门的扶持力度,充分肯定并鼓励第三部门所主导、创造的平台对于行业推动的重要性及贡献,在政策偏向、制度定制、资源倾斜、经费补贴等方面给予第三部门支持,指导、引导第三部门成为政府在进行社会管理、宏观经济调控工作的“好帮手”,成为连接政府与行业之间的桥梁。

四、搭建国际金融交流平台

我国某知名银行D于2015年在香港成立国际金融中心,随着香港内陆不断增加的经济贸易需求,在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下,以内资企业为代表的客户主体多元化带动业务流量显著增大,随之所产生的金融综合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大。香港在国际贸易具备天然优势,银行D利用香港独有的国际优势,在业务量信息获取、离岸金融市场交易、融资渠道等方面取得了更多内在驱动力,助力银行D进行际业务拓展,为客户群体提供定制化、多元化金融综合服务业务。

金融国际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世界各国外交战略部署的核心内容。金融国际化促使国家之间金融市场联动机制的自发形成,在国际金融平台上进行交流沟通,实现资本全球化配置,共同打造集全球经济价值于一体的金融新格局。政府应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大战略下,为我国金融领域企事业单位、精英团体、研究团队等创造更多与国际接轨的平台交流机会,汲取其他国家在金融领域所取得的经验和好的政策,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站位于国际视角,助推我国金融机制创新及转型!

参考文献:

[1]林巍,王祥兵.大数据金融:机遇、挑战和策略[J].财会学习,2016(03):140-142.

[2]刘海睿.数字金融服务哈尔滨国家级新区发展问题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11):10-12.

[3]魏成龙,郭琲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服务创新[J].金融科技时代,2019(04):13-19.

[4]谭雅心,沈秋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讯,2020(03):89-90.

[5]杨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7(02):25-26.2019年.

[6]劉婷婷.中国政府促进第三部门发展研究[J].纳税,2020,14(06):166+169.

[7]马长山.NGO的民间治理与转型期的法治秩序[J].法学研究,2005(04):75-87.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创新金融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