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庄子》寓言中南北方位的内涵

2020-04-26曾温馨

现代交际 2020年5期
关键词:寓言庄子

曾温馨

摘要:方位词本来并不反映除方位外的其他意义,但当作者将某种内涵融入方位词时,其便可以反映出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作者个人思想趋向的体现。这种被融入了内涵的方位词类似于意象或隐喻。在《庄子》的寓言故事中,表示南北的方位词多次或直接或间接地出现,都是象征一种无所畛域之地,象征着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且方位南比方位北地位更高。

关键词:《庄子》 寓言 南北方位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077-02

在文学作品中,方位词中暗含作者的情感态度或文化趋向的现象并不罕见。而在《庄子》一书中,南北方位则在寓言中大量或直接或间接地出现,直接点明南北方位的有:南冥、赤水之北等地点,南郭子綦、北宫奢等人名,以及向南北方的游历等。文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词语暗含了南北方位,如汉阳,或是以楚国等南方国家来代表南方。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南北方位词的反复出现并不是偶然,在寓言中这些方位词被融入了一定的内涵,即都象征着“无尽之处”与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并且“南”所代表的精神境界往往高于“北”。

一、南北:无所畛域之地

在《秋水》一文中,象征得道者的北海若说:“……泛泛乎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由此可知,在庄子学派看来,四方都是无穷无尽的,象征着一种无穷尽之地。因此,南北方位词便代表了两个无穷尽、不可估量的地方,如:鹏海风动时才能迁往的南冥,河伯在径流之大时汇入的北海。只不过在故事中南北这两个对立的方位词并提的次数多于东西,且方位西在《庄子》全文中只出现了一次。值得注意的是,寓言中的方位常与某海、某水等广阔浩淼的水域相关联,如《逍遥游》中的南冥、北冥,《天地》中的赤水、东之大壑等,更是印证其“无穷尽之地”的内涵。

但若将这四个方位放置在寓言故事中,这四个方位则有了更深层次的意味。在《庄子》中,描述向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问道”或是通过向这四个方向游历而获得真知的寓言故事很多。向东的如“云将东游”(《在宥》),“谆芒将东之大壑,适遇苑风于东海之滨……”(《天地》),向北的有“知北游于玄水之上,向西的有”孔子西游于卫”(《天运》)。而向南游历的最多,但基本上南方是以楚国来代称,常出现“之楚”“适楚”“南游至楚”等叙述。在这些故事中,有的仅出现了方位词,有的则出现了与方位相关的确切国名或是虚构的地名,因为故事情节的相似性,即都是通过游历来寻求、获得对世界的新理解,因此在这些故事中,无论是一个方位词还是与方位相关的地名,其字面意思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其所共同代表的深层含义。

当以抽象意义的角度观方位时,可以发现,方位词在此不仅仅是代表了无所畛域之地,在精神层面上来说,它们都代表了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根据《庄子》中对“道”的描述,“道无始终,物有死生”(《秋水》),表现了道是无时不在的,在《知北游》中通过东郭子与庄子的问答表明了“道”是无处不在的,这种存在的绝对性与广大性,与方位词在《庄子》中本身所具有的无穷性暗合,向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探索、游历,也可以视为对“道”的不断探索与理解。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游历者在游历时会遇到一些得道者,如北海若、老聃等,因为他们所处的方位就暗示了道所在的方位。

综合方位本身含有的两层意义,都有无穷尽之意,那么为什么在《庄子》中会使用方位来表达这种意思呢?此与古代人对世界的认知是密不可分的。先秦时代由于交通闭塞,人们看到东方有大海,便推测南、西、北方也有大海。《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山海经》的《山经》部分也描述了一个四面环海的世界景象。因此,庄子学派对于世界的想象也不外乎为四面环海,他们以方位东南西北来象征一种无所畛域的地方和高远的精神境界也算是理所当然了。

二、从北到南:精神境界的升华

前文已经论述过,南北方位词都是象征一种无所畛域之地,且象征着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向南或向北游历都是对于这种境界的追求。然而在《庄子》原典中,方位南比方位北地位更高,象征着更高的精神境界,更接近于“道”的存在,亦可以说是“得道之所”。

在《逍遥游》中,鹏从北向南飞行,在北冥时,它已经是不知几千里的鲲,已经具有了巨大形体,而它依然要徙于南冥。从《逍遥游》的全文来看,其追求的莫过于逍遥游于无限之中,寻求一种“大”的心灵与生命境界。那么鹏从北至南,则象征着一种从身体到心灵的突破。

同样自北向南的还有《天运》中的孔子。“孔子行年五十有一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天运》)。孔子在庄子生活的战国时期,作为两大显学之一的儒家已经把孔子看得地位颇高,孟子就宣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然而,庄子一向排斥儒墨之说,在此处也虚构了一个孔子作为北方的贤者未得道而来南方问道的故事,但在此处可以如此理解这段故事,孔子是北方的贤者,也就是在世俗生活中已经获得了较高的成就,但是其仍到南方求道,其寻求的不再是外在的声誉,而是内在的、心灵上的突破。

另外,从国籍来看,得道者多为楚人,楚国亦是南方的代表,如温伯子雪、孙叔敖等,寓言中的人物皆来楚国游历,遇得道者,也是庄子学派本就将南方设定为一个理想的得道之处的缘故。

如此看来,方位南、北虽然都象征着一种对“道”的追求,但是方位南比方位北更接近于道的本质,即它象征着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而这种崇南的现象的原因还是归结于当时人们的认知及庄子学派的文化态度。

从当时人们的认知而言,北方是中华民族最早开辟的区域,人们对于北方的地理与文化更加熟悉,并且现实的文化一般在北方被孕育,比如儒家的文化都是偏现实的,而在人们眼中,南方则较为神秘,素来被认为是奇物多的地方,南方的思维也偏浪漫,以楚地思维最为典型。在《山海经》的《山经》中,《北山经》提到的山有八十八座,可指实的有二十五座,约三分之一,而《南山经》提到的三十九座山,可指实的只有三座,仅占十三分之一,因而我们可以看出,南方在人们眼中的神秘度高,因而被寄托为神秘色彩强烈的“道”合情理。

从庄子学派的文化态度来说,老、庄都是楚国人,庄子是否为楚国人虽尚有争议,但是其文章与楚地文化的关系密切这一点确实早已被证实的,如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和充满丰富的想象的描写,多用楚语等。两位道家的先哲都与南方有密切联系,且道家素来对处于北方的儒家又抨击有力,他们理想中的得道之处与得道者,自然最应该在南方了。另外,楚國的文化理念中,本就有“崇南”的思想,如屈原的《哀郢》中:“上洞庭而下江”,其以南为上,北为下,含有对于南方的崇敬。道是道家所敬畏的事物,庄子学派将道放置在这种有崇敬含义的方位中,也是受楚文化的影响。

三、结语

南北方位在《庄子》寓言中的内涵多受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庄子学派的文化态度的影响。理解《庄子》寓言中的南北方位所隐藏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原因,有利于更深刻地体会庄子学派虚构寓言故事时的巧妙安排,可以更好地理解《庄子》中隐晦精妙的寓言故事。

参考文献: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16:37-567.

[2]崔大华.庄学研究:中国哲学一个观念渊源的历史考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68-295.

[3]李国豪,张梦闻,曹天钦.中国科技史探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73-301.

[4]吴晓东.《山海经》语境重建与神话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17.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寓言庄子
汉字寓言
时装寓言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运斤成风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庄子说》(十八)
《庄子说》(十五)
A FABLE寓言